作者:忘情

盤踞西北幾十年的青海馬步芳部,曾讓西征紅軍在河西走廊遭受重創,並在1949年之前給西北野戰軍造成過極大麻煩,一度自我感覺良好,並被當時的蔣軍捧上了天。

實際上,以騎兵機動見長的青馬部隊,長期裝備落後,雖有狹隘狂熱的所謂“精神”支撐,上陣時蠻勇異常,但人員的技戰術水平並不高。也就是在當時火力還貧弱的紅軍部隊面前能撒野,一旦我軍裝備水平上去了,所謂“青馬不敗”的神話很容易被戳破。

這種戰鬥力此消彼漲的趨勢,在1948年春末的隴東戰役期間就已開始顯現,只是當時青馬部隊上下均沉浸在擊敗西北野戰軍的環境裏,無人意識到罷了。這同時也反映了這支部隊固步自封的特點,歷史上,無論哪支部隊出現了這種情況,都離教訓不遠了。

1949年2月,一野發起了春季攻勢,相繼解放渭河以北的同官、耀縣、淳化等地,兵鋒直指西安。胡宗南部和馬步芳部決定聯合對一野實施反擊。向來不在意一城一地得失的彭總決定誘敵深入,待機殲敵。各路反撲之敵中,得數馬步芳的親侄子馬德勝率領的82軍248師最爲積極。到3月10日晚,該部已進至淳化,徑直向耀縣墓坳塬撲來。

墓坳塬是一條西北、東南走向的黃土殘塬,南低北高,東西兩側是深谷,北接柳林,南面是寬闊平坦的下高埝原,東臨沮河峽谷,是個能攻、易守、好退的兵家必爭之地。奉命掩護全軍向北轉移的我4軍10師將下屬3個團呈1個梯隊展開,搶先佔領各高地,迅速構築工事,準備遲滯來犯之敵。該師在1年前的隴東戰役中,曾在實戰中總結出步兵對騎兵防禦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戰法。一年過去,該部裝備已與隴東戰役時不可同日而語,指戰員們對完成遲滯任務充滿信心。

3月11日天亮後,馬德勝率248師及82軍加強給他的1個團,共計4個團,萬餘騎兵抵達我10師陣地前,首攻高山槐,意圖直插柳林,斷我10師退路。

我10師30團3營放開敵軍前鋒,以突然猛烈火力打擊馬家軍前衛團第2梯隊,讓該團首尾不能兼顧。他們用熾熱的火力打得對手亂作一團,整整7個小時都沒法突破3營陣地。馬德勝見前衛團被我火力分割,衝擊力銳減,陷入被動挨打境地,遂於9時許指揮後續3個團沿溝底向南行進,向墓坳村以南項牛村至道東一線發起猛烈進攻。這一帶地勢平坦,適合騎兵發揮快速機動的優長。

在馬德勝的指揮下,青馬騎兵對守衛在這裏的28團3營和29團1、3營發起一輪又一輪騎兵突擊。而我軍則沉着應對,待敵進至我火力密集殺傷區後,再以輕重機槍集火射擊配合排子手榴彈的戰法,打得青馬部隊人仰馬翻。

敵我雙方在此激戰4個小時,雖說青馬沒能突破我軍陣地,但隨着時間的推移,我軍陣地上的傷亡越來越大,好幾個連隊減員過半,一時間火力密度驟減。青馬部隊遂於13時許,從29團1營、3營陣地結合部突了進來,殺向設在墓坳的我10師指揮部。

關鍵時候,29團2營衝上來死死頂住蜂擁而來的敵軍,掩護師部向北撤至插花嶺高地。

激戰中,

1

名青馬騎兵衝到

29

團副團長王向榮面前,一手抓住王向榮胸前的望遠鏡,一手揮刀直抹王向榮的脖子。機敏的王副團長一縮腳,就地一滾,與對方拉開距離,拔出佩槍連發數彈將敵擊斃。戰況之慘烈,由此可見一斑。

重新設立指揮所的10師師長高錦純,一面令部隊在插花嶺下挖斷一處崾峴之地,限制青馬騎兵機動,一面令各團組織交替掩護,轉至二線,重新構築成一條完整的防線。到14時許,上述調整已基本完成,一度危急的局面頓時穩定下來。

雖說是一場陣地防禦戰,雖說進攻之敵兵力是10師的1.5倍,但10師絕不是消極防禦,絕不甘心被動挨打。待防禦部署調整到位後,師長高錦純命令30團向插花嶺以南出擊,與正面抗擊青馬騎兵集團衝擊的28團、29團南北呼應,力爭割裂敵248師進攻佈勢,以利我各個擊破。

沒有機動優勢的劣勢兵力主動發起反擊,要想成功又談何容易?戰鬥很快打成了僵持局面,敵我雙方戰場最高指揮員均在尋找對方破綻,準備一舉擊破之。馬德勝將自己的指揮部前移,自己親率一批軍官前出至墓坳村邊,位於山坡上的一個殘破的土圍子裏,舉着望遠鏡觀察戰場形勢。

說來也巧,

這一幕恰好被我

10

29

團迫擊炮連長張興發發現。

他當時並不知曉馬德勝就在其中,只是下意識地判斷那是敵軍的一個重要觀察所。他也顧不上請示彙報,急令觀測員測距,計算射擊諸元,然後下令不經試射,全連4門迫擊炮直接實施急速射。這第一輪炮擊,炮彈便像長了眼睛般落在了那個土圍子裏,頓時將青馬軍官炸倒一片。

倖存的青馬軍官驚愕地發現,師長馬德勝被炸得血肉模糊,當場斃命,師參謀長也被炸成重傷。青馬不是一支現代軍隊,本質上是家族武裝。最高指揮官的歸西,登時讓該部軍心大亂,無所適從,只好拖着馬德勝的屍體朝耀縣方向潰逃。

高錦純見敵軍動搖,便下令各團實施全線反擊。其中,我30團1營和28團1營聯手將南村與我軍對峙之敵3個連壓到溝裏,將其全殲。

響了整整一天槍響聲的墓坳塬,到11日19時許終於沉寂下來。10師打掃戰場,共發現了千餘具敵軍屍體,繳獲了500餘匹戰馬和大量軍需物資。此戰過後,銳氣盡失的青馬部隊全線收兵。而一野各部聞訊,都對“以步制騎”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當然,青馬部隊乍逢新敗,上上下下還是頗有些不服氣的。他們覺得此戰一野大獲全勝純屬“僥倖”,總想找回這個“場子”。正是在這種心理的支配下,纔有了當年6月份,馬繼援親率青馬全部主力衝擊咸陽城,爾後被皮旅打出心理陰影的咸陽阻擊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