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戰英雄張逸民回憶錄

62

1958年金門海戰前,我們魚雷艇大隊奉命抵達廈門前線。

到廈門的第三天我就帶着艇長、中隊長們去熟悉海區了。我特請了廈門的航海業務長講解他們航行中的親身體會,把廈門港熟悉個透。第四天又乘坐護衛艇31大隊的護衛艇,從廈門港出發一直熟悉到東山港。沿途主要港灣航法全熟悉完,返回時又專門熟悉一下定臺島海域的情況,因爲定臺島將是我們海上出擊的待機點。

這次出航,我特別關心的是下一步如何瞞過敵人從廈門港神不知鬼不覺地航渡到定臺島待機點的任務。

我問陪我們去熟悉海區的高速炮艇艇長:“你們出海巡航活動,一般情況下每月有幾次?”

他回答:“每週至少有一次,有時候是兩次。”

“出航和返回時間有固定嗎?”

“每次的出航時間不太固定。大多數是晚出早歸,但也有早出天剛黑返回的。”

我又問:“每次出去巡航是什麼隊形?艇與艇間隔有多大?”

他告訴我:“基本都是單縱隊,隊形變化很少。艇與艇間距離要求不嚴,大多數是不能超過一鏈的。”

我再問:“出海巡航都是什麼型號的護衛艇?”

他告知我:“都是老艇,艇航速一般就是12節吧。巡邏嗎,就是慢悠悠的。”

我覺得這些信息對下一步快艇隱蔽從廈門港進入定臺島很有參考價值,至少我們可以僞裝成護衛艇出海巡航。

說實話,海上指揮員若想在近戰作戰中帶好部隊打勝仗。首先他必須是位能帶編隊走路的干將纔行。否則,你會將部隊帶得七零八落,或是碰撞、或是擱淺。如若出現這種情況,你是沒辦法向組織交待的。知識也好,航海學問也好,都是學而知之,世界並不存在生而知之的現象。

我認定,熟悉海區就是爲自己的航行減少阻礙。熟悉得越多、越細緻,就是拆除越多的航行障礙,路也就自然會越順當。這幾次出海熟悉海區,心裏覺得亮堂了,知道該怎麼走了,那可不是用高興一詞所能表達的了。應該說,我爲接下來的海戰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似乎又回到了久別的陸軍時代,那時候我所在的43軍,是以能打會走而成爲林彪麾下的四支虎之一。如今我也十分重視走得快和走得好。艇隊海上走得快、走得好,其實不就是陸軍老傳統在海上的發揮與體現嘛。

魚雷艇下水後,立即開始恢復戰鬥力。

車運

1000

多公里後,專列到達廈門,快艇應即刻恢復戰鬥力。這既是上級的要求,又是全體指戰員的願望。

快艇下水前,主機都屬正常。因車運要求卸下了螺旋槳,重新安裝亦正常完成。待艇下水後唯一要做的是每艘艇必須在港發動主機並跑跑航速,看看軸系是否正常。經請示,水警區答覆:港區北部敵雷達不能發現,試驗航速可在夜間進行。遵示,各艇下水後都在8小時內完成了航速試驗。

然而,快艇的裝雷工作卻遇到了預想不到的麻煩。因廈門海域的潮差太大,高低潮時有時有7米左右的潮差。一個潮時如果調度得不好完全可能把時間浪費掉。經過試驗,一個潮時內我們做到了可完成全大隊9艘艇的裝雷。如何在廈門水域利用潮水,豐富了1大隊裝雷知識與經驗。

熟悉完海區後沒多久,艦隊前指在廈門召開作戰會議。會議當中,彭副司令交給我一項新任務:“你們研究一下,如何能非常隱蔽地確保快艇神不知、鬼不覺平安航渡到定臺島待機點去。”其實,這件事我已早有準備。我接受首長交待的任務返回虎嶼後,就跟大隊部有關同志及中隊長、艇長們開始研究辦法。經過醞釀,最後向前指報了兩個方案。

一是自航方案。即各中隊3條艇成右梯隊的密集隊形,以最低航速航行。中隊間距離在1鏈以內,僞裝成護衛艇出海巡邏,向定臺島進發。

第二方案,由護衛艇並拖。在護衛艇左右舷各一艘快艇,尾部再拖帶1艘。如護衛艇動力不足,則拖帶的快艇可單俥給護衛艇增加點推力。第二方案的施行,必須在風平浪靜的天氣條件下進行。報到水警區後,艦隊前指最後選用快艇自航方案。彭副司令一錘定音說:“自航方案好,我贊成自航。”

其實快艇用自航辦法,我早在從41大隊調給1大隊雷達快艇後,我就用雷達在杭州灣海域做過試驗。

3

艘快艇如果成密集梯隊航行時,在雷達顯示屏上根本就分不清是

3

艘艇,而只顯示成是一艘艦艇了。

沒想到當初這份實驗,今天反倒能派上了大用場。可見指揮員腦子裏,各種各樣資料越多越好,這就叫有備無患啊。

根據艦隊前指的命令,決定快艇1大隊9艘艇編隊於8月22日的22時自虎嶼啓航,自航進入鎮海角以西的定臺島內待命行動。此次出海的關鍵,在於隱蔽與安全。這兩者都必須完整做到,缺一不可。假若做不到隱蔽,稍有疏忽露了馬腳,那就是整個祕密車運計劃前功盡棄。據此,我與副支隊長劉建廷有個約定,現任海軍鎮海角雷達站站長,1954年底他曾在高島雷達站任主要號手,識別快艇有豐富經驗。我對副支隊長說:“今晚快艇航行時你一定要讓他親自上機,認真仔細地觀察。若分辨不出來,或是總覺得很含糊,那就是我們的成功。”

8月22日夜,部隊集結在碼頭上,編隊進入了待命狀態。先由大隊政委劉春志同志做了動員,部隊各個摩拳擦掌,士氣高昂。那份躍躍欲試的戰鬥精神,着實令人鼓舞。此時,福州軍區政治部工作組正在我大隊檢查工作。其中有青年部部長李懷義中校、幹事張泰璽上尉。他們堅持要與部隊同行。經請示首長後,得到艦隊前指的同意,後來我安排他倆隨我指揮艇行動,以保證領導機關的人員不出任何差錯。

8月22日21時58分時,我向艦隊前指請示編隊出航離碼頭。作戰指揮室指示:“同意於22日22時準時離碼頭。”並向我傳達了首長兩條指示,“既要保證隱蔽,又要保證安全。沿途注意燈光管制。”

8月22日22時,1大隊準時啓航。編隊在廈門內港走的是西航道,即靠近嵩嶼航行。事先有規定,編隊保持無線電緘默,各級只收聽不能發任何信號。在鼓浪嶼以北,各中隊就成密集梯隊航行。用最低航速航行,既很穩當,又很安全。但我也從這次低速航行中發現了重大問題,快艇接下來出擊恐怕要加不了速了。爲什麼?你看快艇駛過後,後面有冒出一片黑煙,這是過去不曾有過的現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