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南喬治亞島捕鯨船捕獲一頭27.6米長、190噸重的雌性藍鯨,刷新了地球已知的最重動物紀錄。然而,藍鯨在全球最大生物面前卻顯得十分渺小,重量約等於200頭成年藍鯨的總和、佔地面積達910公頃,且壽命已超過2500年(至今還活着)。

第一次聽說馬盧爾湖是在2015年的美國電視新聞上,主持人聲嘶力竭的號召美國民衆去馬盧爾湖捕捉亞洲鯉魚,並聲稱再拖延下去會導致本土物種大量滅絕,生態被毀滅等等。

馬盧爾湖是俄勒岡州馬盧爾國家公園上百個湖泊之一,面積約200平方公里,曾經是俄勒岡紅斑虹鱒產地之一,1993年發現亞洲鯉魚,從此成爲亞鯉入侵美國的代表湖泊之一,俄勒岡州第一批“無限制開放”的旅遊景區中就有馬盧爾湖,即露營、燒烤、釣魚甚至撒網等等行爲都是合法的,目的只有一個:大量滅殺亞洲鯉魚。

然而,當我和幾個朋友自駕馬盧爾國家公園時卻被告知:“原有營地已關閉,轉移到100多公里外的草莓湖”,說是100多公里,但實際繞過去至少要300公里,所以多問了一句“爲什麼要搬?”沒想到答案居然是馬盧爾湖被蜜環菌入侵,目前有5個區域被大面積感染,其中最大的一塊佔地面積達910公頃。

什麼是蜜環菌?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顯示,蜜環菌是植物病原真菌種類之一,屬傘菌目,在針葉和闊葉林中十分常見,夏秋兩季爲生長旺盛期,產量十分可觀。

在中國人眼裏,蜜環菌不僅是美味菌菇,同時也是中醫治療各種病症的藥材,有平肝通絡的功效。但在美國人眼裏卻是揮之不去的“陰霾”,因口感苦澀使美國人不喜食用蜜環菌,且食用之前要經過相當繁瑣的處理步驟,而以松樹和冷杉爲主的馬盧爾國家公園,無論是植物、氣候還是土壤都十分適合蜜環菌生長,幾乎隨處可見成片的蜜環菌。

實際上,美國人早在上個世紀就發現了蜜環菌的蹤跡,但“可食用菌”以及“冬季死亡”等表象卻成功騙過植物學家,沒有及時做出對應,直到2005年出現大量針葉樹死亡才引起重視。結果,植物學家越是深入調查越是擔心,雖然找到植物死亡的原因是蜜環菌,可滅殺難度卻高到令人類束手無策。

原來,蜜環菌雖然與大多數寄生真菌一樣靠植物存活,卻又具有製造雌雄孢子達到近乎“無限”繁殖的能力,植物學家很快認定雌雄孢子擁有自主適應能力,可隨風力、雨水等外界力量逐步擴大繁殖範圍。但恐怖的還不止這些,孢子繁殖出的單體蜜環菌先附着在樹幹上,迅速吸走植物營養促進根系生長直至入土,從而使單體蜜環菌連接成爲小菌落,無數個小菌落再連接成大菌落、超級大菌落,最終將養分通過根系送往母體,從而達到製造出更多孢子的目的。

美國頂級植物學家約翰·布魯恩通過基因分型和克隆分析,最後在馬盧爾國家公園中找到一個2500年前的蜜環菌原始樣本,順藤摸瓜後發現這株蜜環菌母體的覆蓋面積達910公頃,預估總重量爲3.5萬噸左右,相當於200頭成年藍鯨的總量之和。

簡單的說,這株蜜環菌已經活了2500年,其“子子孫孫”已分佈至1300個足球場那麼大的面積,而且通過吸收針葉樹等植物的養分,最終通過根系連爲一體,成爲全球最大的生物。而根據布魯恩現有的研究估算,蜜環菌的最大壽命可超過8500年,但這僅僅是母體死亡,其“子孫”有很大可能替代或分離成爲新的單個母體。

蜜環菌的生長速度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美加科學家曾做過聯合試驗,但特定環境中,蜜環菌從孢子成長爲根系總長一米的“成年菌菇”,只要三天時間。加拿大安大略菌菇研究所曾有過研究,一株800-1000年的蜜環菌母體,每年能產出上千萬粒孢子,就算以0.1%的繁殖率計算,成活的蜜環菌也多達上萬,這還沒把成年蜜環菌產出的孢子計算在內。

試想一下,一萬株蜜環菌會導致多少植物死亡?根據目前的數據顯示,最易受害的有花旗松、真杉木、松樹、西鐵杉等二十多種植物,總覆蓋面積保守估計約5-6萬平方公里,幾乎全部集中在美加兩國境內。

蜜環菌無法徹底治理嗎?答案是目前還處於無能爲力的階段,只能通過外力翻曬土壤、剷除感染植物的方式,儘量拖延蜜環菌的擴大。

馬盧爾國家公園曾耗費巨資成立“菌菇治理項目”,受委託的林業隊大面積砍伐受害林木,但效果卻並不明顯,蜜環菌該生長還是會生長,該腐蝕植物根系還是會腐蝕。迫不得已,俄勒岡州選擇把森林消防演習設在國家公園內,由美國消防隊自行決定演習方式,就算真的放火也可以。但全球最大的生物又豈能輕易被消滅,姑且不說根系在地下十多米還能存活,就算把土壤都翻曬一遍,也不一定能保證全部滅殺。

隨着研究的深入,僅俄勒岡州馬盧爾國家公園內部就已找到5個蜜環菌生長區,這些區域都被嚴密封鎖禁止入內,尤其是夏秋兩季期間,因爲蜜環菌的孢子會附着在人類或車輛身上,一旦被帶到其他區域的森林中,所造成的後果會與馬盧爾一樣。

有趣的是,大部分美國人對此的表現是:亞洲鯉魚還能入口,但蜜環菌是真的喫不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