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句老話,也是自古以來藝人對於捧場人的讚美之詞。我國封建社會對人的等級劃分非常嚴格,把所有人按照職業和地位分爲三教九流,相聲在舊社會沒有現在的地位高,屬於下九流。一般只有不會讀書,又不願意種地的人才去幹這個行當。那時候全靠自己的一身本事賣藝掙錢,養家餬口。

古代那些賣唱的,賣藝的,說相聲的,帶有表演性質等人,統稱爲優伶或藝人,其身份地位非常低下,位於下九流末尾。古代多個朝代有一項規定,藝人去世後,不準入祖墳。藝人主要依靠逢場作戲、賣笑說唱,來獲得有錢有勢之人的打賞,打賞來的幾個銅板就是他們的生活來源,他們以此爲生,並獲得一定名位。

爲了討好觀衆,取悅觀衆,藝人把觀衆說成了謙謙君子。要說觀衆是小人,別說討賞錢了,能活着走出去都難。其次,藝人告訴觀衆,你們是我們這些賣藝之人的衣食父母,沒有你們,我們就沒法生存。言下之意,請您多賞幾個子兒吧。

大家在看古裝劇的時候,應該都見過街頭表演,從雜耍到評書不一而足。由於是臨街而演,來者不拒,所以對於收費也沒有統一標準。一段表演結束,就會有人端着個銅鑼來找大家收錢。這時候給錢與否就全由觀衆自己決定,有的人覺得好,一高興就多給些,但大部分人也就是給三五個銅板意思意思,更有那些光看錶演不給錢的。對於那些給錢的,藝人就將其形容爲君子,相反的,則是小人。

大戶人家多數是不屑於走上街頭看錶演的,於是撂地變成了觀看錶演的形式。撂地是啥呢?就是在一些好的地方搭臺子演出,按照看戲客官的身份不同,分別設置不同的座位級別。後來慢慢的,隨着有錢人越來越多,越來越會享受,相聲就進去了茶園、劇場,甚至有錢的把說相聲的請到家裏去唱堂會。

郭德綱的德雲社是自給自足的民間相聲社團,發展到今天靠的就是觀衆的支持,觀衆的的確確是德雲社相聲演員的衣食父母。我相信郭德綱在臺上說“沒有君子,不養藝人”絕不是客套話。他說這句話應該是打心裏感謝他的衣食父母,讓他的這些衣食父母千萬不要拋棄他,要永遠支持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