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廣告費“摳”到極致,馬斯克又把一個部門全解散了!

日前,據外媒報道,特斯拉已經在美國解散了其公關團隊,但歐洲和亞洲部分市場還保留一些負責公關的人員。消息一出,立即得到了特斯拉高層的證實。

去年12月,特斯拉全球傳播主管基利·蘇普里奇齊奧(Keely Sulprizio)離職加入一家人造肉公司,據瞭解,他是目前已知特斯拉最後一位負責公共關係與宣傳事務的工作人員。此後,特斯拉公關團隊上演“大撤退”,幾乎所有成員陸續內部調崗或者離職。

除了公關人員流失,在過去的六個月中,特斯拉公關團隊更是很少回應媒體詢問。外媒發現特斯拉對外公關的態度“非正常”式急轉直下。

而在幾年前,特斯拉公關團隊十分活躍、主動、積極,非常在意媒體對特斯拉的評論與看法,努力糾正媒體的錯誤報道,並及時更新、維護新聞博客與公關內容。但近幾個月來,這些現象發生了很大變化,特斯拉公關部門不再答覆媒體的問詢電子郵件,就像“人間蒸發”了一樣。

特斯拉(中國)對外事務副總裁陶琳此前曾屢次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時間和金錢都應該花在有意義的事情上,企業在PR(公關)和營銷上的花費,最終買單的都是消費者。”這樣的言辭態度,與特斯拉此次解散公關團隊的行爲不謀而合。有觀點認爲,解散公關團隊後,關於特斯拉的很多問題,今後恐怕只能由CEO馬斯克在推特上親自回應了。

依靠粉絲口碑傳播

對於特斯拉此次在美解散公關團隊,有分析認爲產品策略是首要因素。產品是品牌最直接與消費者發生關係的一環,同時是能將品牌概念完全落地的一個重要環節。該分析稱,蘋果是將創新和創意前置到產品端的先行者,而特斯拉在汽車領域也採用這樣的方式。此前,特斯拉就曾表示,在產品策略方面不想以廣告宣傳爲主,而是靠產品力說話。

爲此,在外觀方面,特斯拉將以往的概念車變成了量產車,賦予產品科技感,虜獲了一羣嚮往科技感的消費者。在產品性能上,特斯拉更是將純電動汽車的加速性能優勢發揮到了極致,可以實現百公里加速在兩秒以內,能夠與超級跑車一較高下。

在定位和目標消費者的影響力方面,特斯拉高端且豪華的形象佔據了消費者心中獨特的定位,能夠影響不少活躍的高薪人羣,其樂於接受新鮮事物,擁有一定的輿論影響力,容易形成口碑傳播。

價值觀方面,特斯拉的品牌願景“加速世界向可持續能源的轉變”,在當今“環保”與“新能源”被反覆提及的情況下,引發了共鳴。而這些產品層面的策略,使特斯拉獲得了一羣擁有高收入的忠實粉絲,有了他們的口碑背書,特斯拉的傳播範圍不斷拓展。

討厭廣告的馬斯克

分析認爲,馬斯克的個人魅力是特斯拉不需要公關團隊的另外一個原因。分析稱,馬斯克在科技領域獨樹一幟,其敢冒生命危險體驗自動駕駛技術,並在最危險的激進駕駛模式下,在馬路上瘋狂飆車。

同時,馬斯克還擁有一家民用航天企業Space X。2018年2月6日,馬斯克用Space X的獵鷹9號火箭,將特斯拉Roadster送入太空,同時一個宇航員樣式的人體模型“Starman”也坐在Roadster的駕駛座上。此外,Roadster的電路板上還刻有“made on earth by humans”的字樣,而這一系列舉動也引起了很多人關注。

此外,馬斯克還曾客串過《生活大爆炸》、《鋼鐵俠》等電視劇,各種花邊新聞更是讓其成爲一個行走的話題製造機。據瞭解,話題傳播性極強的馬斯克,其個人社交賬戶擁有3900萬粉絲,已經成爲特斯拉產品發佈及未來技術內容的主要推廣渠道。

此前,特斯拉從未推出任何商業廣告和從事營銷活動。馬斯克也曾公開表示:“我討厭廣告,廣告都是騙人的。”據瞭解,特斯拉2019年的營銷費用爲1.86億元人民幣,僅爲大衆汽車集團的0.1%。

對媒體一直存有不滿

對媒體和營銷的態度或是特斯拉解散公關團隊的最後一個原因。據瞭解,馬斯克本人對媒體曾表達過傲慢的態度。2018年5月,馬斯克在推特上抨擊媒體:“自命清高、僞善的大型媒體公司們宣稱自己是真理的代言人,但發表的文章足以掩蓋謊言與真相,這就是爲什麼他們越來越不受尊重的原因。”外媒稱,特斯拉此舉或許會讓他們成爲全球首個主動不願意與媒體打交道的汽車公司。

分析認爲,特斯拉此次裁員公關部的舉動經過了深思熟慮,一方面是由於馬斯克個人主義色彩過於強烈,其在公司股份中的佔比較大,話語權重,而且其在推特上做了很多公關團隊可以做的事情,例如用戶反饋、公佈研發進展、回懟黑媒體等。

另一方面,特斯拉目前業務階段對公關的依賴程度較低,其車型少、更新週期長,因此公關部任務少,而銷售上也更依賴老顧客的口碑傳播,對媒體上大規模營銷投放的需求低。特斯拉的產品、營銷、銷售等方面可以與傳統公關需求切割開來,繼而轉向互聯網的新媒體推廣。

雖然特斯拉在美解散了公關團隊,但其公關能力卻已經內化到了創始人、產品經理、消費者身上。公關無處不在。有分析稱,特斯拉解散公關團隊的舉措,是否會被其他企業效仿,或許要更多參照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恪守企業最初的商業傳播目標。

記者|丁佳敏(實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