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聚餐,大家可能再也熟悉不過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到週末或假日,三五好友約到一起,或到酒店,或到街頭地攤相聚,點幾個小菜,搞幾杯小酒,推杯換盞暢飲一番,即能加深了朋友之間的感情,又可以讓人忘記了工作和生活中的煩惱。所以聚餐,自然也受到了人們的歡迎,特別是年輕人最爲喜愛。可是,你見過在農民工在田間地頭聚餐的場景嗎?

2020年10月11日,攝影師到農村採風,在一處正在收穫的生薑基地,意外遇到了一羣工人在地頭聚餐,那場景真的很震撼,連路過的村民都給看呆了。

聊起讓工人們中午在田間聚餐的原因,生薑種植大戶,也就是這羣工人的東家朱師傅說,這些工人多是附近村莊的留守老人,近的離這邊有三五里路,遠的差不多有十來裏。“她們如果中午回家的話,來回要走上十里、二十里路不說,還要自己燒飯喫。所以和家人一合計,我們願意自己多付出點,爲她們提供中午一頓免費飯菜。”

朱師傅說,他今年種植了50多畝生薑,眼下正是收穫上市銷售的時節。“最多的時候,我們找了20多人來幫忙挖生薑。有時忙得沒時間做飯,就帶上她們到附近的餐館裏去喫。雖然這樣會增加一些花費,但是相對與她們辛苦勞動,多花費一點也算不了啥。”

今年已經60歲的牛阿姨是這羣農民工中的一員。她說,她已經在這裏勞動了有一個月左右的時間了。“俺們在這裏幹活都是定量的,一天60塊錢的報酬,幹完就可以走了。東家對俺們特別好,知道俺們幹活的勞動強度大,經常把自己家養的雞殺了給俺們燒湯喫。你看,今天這做了半桶的雞肉粉絲豆芽湯,怕俺們喫不飽,還買來了兩包大饃。”

牛阿姨說,人都是講良心的!老闆對俺們這麼好,俺們也都是像幹活自己家的活一樣來對待。“俺們都是早晨的時候就出來幹活了,如果老闆不管午飯的話,俺們就要回去自己做。其實,老闆管飯是人情,不管飯是本分。因爲俺們給他幹活,他已經是給了錢的。這附近種姜的大戶不少,不管工人午飯喫也是有的。”

“在家的時候,也就是一碗湯,外加一個饃就可以喫飽了。在這裏,中午就喫了兩個饃,外加兩碗湯。”牛阿姨說,因爲挖生薑是體力活,所以除了她外,其他工人們的飯量也都比在家的時候增加了不少。“雖然說挖生薑的活有點累,但是大家在一起幹活還是比較開心的,說說笑笑很快一天就過去了,比閒待著在家的心情好很多。

一位路過的村民介紹說,現在農田耕種都實行了機械化,像這樣在田間喫飯的場景,已經很難看到了。圖爲一名挖生薑的師傅坐在電動三輪車上喫飯的情景。

當工人們放下手中活,圍坐在地頭津津有味地喫着午飯時,攝影師忙拿出相機準備紀錄,結果發現牛阿姨有點面帶難色。她說,她們這些工人中,絕大多數的孩子都在外面工作或做生意,平時也都會往家裏寄錢給她們花。“俺們來幹這活的事,孩子們根本不知道。要是被他們看到了,肯定會不讓俺們再幹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