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是农民比较关心的热点,即便当前来说种地的积极性有所下降,但很多农民还是比较重视自己的土地,而近些年国家对于农村土地问题也是越来越关注,尤其随着“三权分置”被提出之后,随之也修订了新的《土地管理法》。

根据目前新的《土地管理法》所规定的,农村土地今后可以进行流转,以前大家都知道农村土地不愿种了就会租出去,其实流转和租出去看似差不多,但也有很多不同之处,比如说流转分为长期流转和永久性流转,至于为何现在有了“流转”这个词汇,其实主要原因就是为了提高农业的发展和土地保护,现在农村出现的土地抛荒问题越来越多,有些农民觉得种地不赚钱,索性就把土地租给被人,如果没人租就索性抛荒,但是土地抛荒是违法行为,所以只能进行流转,尤其一些进城打工和进城落户的农民,他们只要把土地交还给村集体,那么就可以获得一定补偿,根据各地的补偿标准不同,有的地方是3万元,有的地方是5万元,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永久退出土地补偿款,这样一来土地不但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利用,另外对于那些不想种地的农民来说也是好事,可实际中很多农民却不愿永久退出土地,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种地虽然不赚钱,但今后却是一份保障

中国人对于土地的情感非常的复杂,为何这么说呢!以前没有土地的时候想着盼着拥有自己的土地,而现在有了土地之后却不愿意种地,当然从目前的社会角度来看,种地也确实不赚钱,因为种植成本高,但粮食价格却始终没有太大变化,可即便这样,很多人还是不愿意退出自己的土地,农民不像城里人有生活保障,但农民没有,唯有老了之后土地才能保障他们的生活,尤其那些常年进城打工的农民,年迈之后最起码土地还是他们的退路,如果连地都没有,那么将来更没有了保障,所以很多农民根本不会退出土地。

2、土地成了农民心中的世代相传的资产

在农村,不管民族还是地区,对于家族利益都比较看重,这也形成了传统的世代相传的文化,比如说宅基地和房子就是如此,在还没有解放的时候,这土地基本都是个人的财产,并且也一直延续着世代相传的传统,不过现在土地归属村集体所有,那么现在很多农民还是认为土地是世代相传的资产,今后自己去世之后,这土地就可以传给后辈继续种植,实际上土地归属村集体所有,但是按照“土地家庭承包制”来说,确实如此,所以很多人根本就不会考虑把土地永久流转出去,想着留给后辈继续种植。

3、土地未来具有更多的发展前景

现在随着新农村的发展,对于农民来说最值钱的当属这土地了,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惠农下,现在土地的补贴也越来越多,有种植补贴,有粮食补贴,还有农技补贴,有的地方还有耕地保护补贴,即便说种地不赚钱,或者很多人没有时间种地,但是最起码还有很多惠农补贴可以拿,并且今后农村土地也会越来越值钱,发展前景也比较广,所以不愿放弃自己的土地。

4、补偿的金额太少

农村土地永久退出补偿每个地方的补偿力度不一样,一些富裕地区可能补偿的多一点,而一些贫穷的地方可能就比较少,但不管补偿金额是多是少,几万元这补偿款对于很多农民来说都不算多,说个最简单的列子,土地盖成房子卖给农民能卖多少钱,那么你给农民土地补偿才几万元,自然很多人不会同意,关键这几万元的补偿确实难以确保失地农民今后的正常生活,没有土地种植,今后吃粮都要去买,所以很多农民对于这个补偿金额都不是很满意。

总的来说不管土地政策怎么去调整,那么农民对于土地的那份情感是难以改变的,笔者家里也有两亩地,一开始也是不同意退出,但是无奈当地开发只能退出,像现在很多农村的80后90后,虽说他们都不再种地了,但是内心还是比较留恋种地,希望今后自己老了也能和自己的父辈一样拿起锄头下地干活,毕竟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当然我们再从另外的一个角度来看,退出土地也是可行的,有些人确实不愿在农村生活,户口也迁出去了,那么就可以主动退出交还给村集体获得补偿,用补偿进城作为生活补助。

那么如果换做是你,你愿意永久退出土地吗?欢迎大家留言表达你的意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