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機友攝影最近上線了可隨時免費下載的LR修片預設庫,已更新 預設15000多種,題材與風格覆蓋風光、建築 、美食、花卉、寵物、旅行、ins風等,內容將持續更新。

拍鳥也被稱爲“打鳥”,是不少攝友所熱衷的,並且被視爲一種很考驗拍攝技術的題材。很多攝友在打鳥時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拍不清晰,因此關於打鳥的參數選擇、相機設置、拍攝方法等也都是圍繞“拍清晰”這一核心展開的。下面好機友攝影就通過這篇文章和各位聊一聊到底該如何“打鳥”。

器材選擇

1.業餘愛好者

➤相機:如果您只是想去動物園或公園拍出清晰的鳥類照片,那麼一款入門級單反就足夠了,比如佳能的800D,或者尼康的D7500。當然,如果您有更好的相機,比如7D2、D750,那麼拍攝起來會更輕鬆。

因爲更多的對焦點、速度更快的對焦系統,更強的連拍能力等都會明顯提高打鳥的成功率。

➤鏡頭:在公園或者是在動物園拍攝鳥類時,很多鳥都不是很怕人(見人見多了),因此我們可以在比較近的距離拍攝。即便如此,一隻長焦端能夠達到200mm焦距的鏡頭還是必須的,這樣可以讓鳥類在你的畫面中佔有足夠大的比例。

2.打鳥發燒友

如果你是打鳥發燒友,或者是職業野生動物攝影師,希望獲得高質量的鳥類圖片,那麼入門級的器材顯然是不合適的。爲了能夠在野外更嚴苛的條件下拍攝出高質量的畫面,你需要性能更強的器材。

➤相機:要捕捉雀鳥飛行、獵食的動作,相機反應一定要夠快,這裏所指的反應是指對焦及連拍速度。

越是高端的相機,對焦系統便越先進,連拍速度也快,快門時滯(按下快門鍵與實際曝光之間的時間)也較短,對於拍攝動態的鳥類相片較爲有利。

此外高端相機通常會有較多的對焦點數,覆蓋畫面的較大範圍,即使鳥類偏離畫面中間仍可準確對焦。

所以像各廠的專業級旗艦機型,如D5、1DXm3是不錯的選擇,當然普及度更高的D850以及5D4依然可以勝任。

➤鏡頭:對於打鳥發燒友來講,動物園或者公園裏的鳥顯然是不能滿足他們了,而是要到野外去打野鳥。野鳥的警惕性要比動物園或者公園裏的鳥高非常多,所以超長焦鏡頭是拍攝野鳥的最基本條件。

400mm至500mm焦距的超長焦鏡頭是基本要求,有時由於距離太遠還得裁剪一下,如光圈夠大(如500mm f/4)也可加上一個1.4x增距鏡使用。

以焦距而言,600mm自然是更加理想,不過由於重量比500mm高出不少,使用此類焦距的”打鳥“愛好者爲數不多。

➤三腳架:無論是專業級的單反相機還是超長焦鏡頭,其重量不可小覷,甚至會超過6KG,因此三腳架就是必須品了。

雲臺方面,最基本可以使用球形雲臺,在追蹤雀鳥時鬆開雲臺鎖來拍攝,以幫助穩定鏡頭。

較專業的可以用懸臂架,亦即俗稱的鞦韆架,上部由一個活動架組成,可將鏡頭連同鏡頭架裝上插板,下方則爲水平轉向軸,兩者配合便可令沉重的器材靈活擺動。

至於在三腳架方面,除了要注意負重之外,同時也可留意抗扭及吸震能力,後兩者對三腳架的穩定性都有很大影響。

參數設置

想要拍出清晰的鳥類畫面,合理的參數設置是必須的,光圈、快門、ISO哪一環出現問題都無法拍攝出清晰的畫面。

1.光圈

大光圈雖然可以拍出淺景深令背景變模糊,但在長焦下已經很容易令景深變淺,而且飛鳥會移動,景深過淺很容易令主體變模糊,因此在拍攝飛鳥時不妨使用 f/5.6 - 8 的光圈,令景深保持在合理範圍而又能突出主體。

2.快門

根據要拍攝的鳥類動作來決定要保持的快門速度,一般會用上比較快的快門速度,對於飛行中的鳥類,1/1000s 或以上可以清晰捕捉到它們的動作。

而比較平靜,在休息的雀鳥最好也能保持最低 1/320s 的快門速度。如果你是用長焦,記得符合「安全快門」以免手震。

當然如果你想營造特殊的拍攝效果,也可以使用稍慢的快門進行拍攝,這部分內容在下文會詳細介紹。

3.ISO

在第二和第三點我們知道光圈不要太大,快門又要快,那麼要讓雀鳥有正確曝光我們便要提升 ISO 了!

在大白天使用高ISO不會對相片質素有着重大影響,而且現在相機內置或後期軟件的降噪功能也很成熟,因此不要害怕使用高 ISO !

按當時的環境光線來調節適當的 ISO 值,ISO1600、3200,甚至是12800的感光度數值都是可以使用的!始終記住一點,噪點多總比拍糊強!

相機設置

1.曝光模式選擇

曝光模式中強烈建議使用M擋進行拍攝。如果您對控制曝光不太熟練的話,這裏有個小技巧,在使用M擋的情況下,手動設置自己需要的光圈和快門速度,然後ISO調節爲“自動”模式。

這樣相機會自動提供合適的ISO讓畫面亮度正常,並且拍攝出的畫面也不會因爲景深或者快門速度的原因導致畫面模糊。

我司出版圖書推薦《攝影構圖超易上手:拍出美照的180個實用技巧》(攝影入門教程,攝影構圖知識點全面覆蓋,180個實用攝影技巧助你拍出好照片)

2.對焦範圍選擇

很多長焦鏡頭都可以切換自動對焦的距離範圍,以減少浪費不必要的對焦時間。在拍鳥時,一般會選擇較遠距離的範圍,這樣有助於進一步減少對焦時間,避免錯過最佳拍攝時機。

以尼康70-200mm鏡頭爲例,選擇5m-∞即可讓相機不考慮5m以內的對焦,從而對遠處景物對焦時的速度更快,對於打鳥來講非常實用。

3.對焦模式選擇

鳥兒在飛行、嬉戲、捕食時動作都非常迅速和靈敏,這就要求攝影師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精確對焦,建議使用人工智能伺服自動對焦(佳能),AF-C也就是連續自動對焦(尼康),以保證在鳥兒運動時焦點隨時鎖定在其身上。

4.對焦區域模式選擇

如果您的相機對焦能力足夠強大,比如使用的尼康D5、D850等高端機型,那麼可以使用多點對焦、區域對焦等功能來撲捉飛行中的鳥。

如果你相機的對焦功能沒那麼強大,那麼你你可以用單點對焦,並且儘量使用中心對焦來完成對焦就可以了。

原因在於高端機型在使用區域對焦模式時,依然能夠保證每個對焦點都有準確且快速的對焦能力。

而一些入門機型,雖然也可以使用區域對焦模式,但區域中對焦點的對焦能力卻參差不齊,導致鏡頭出現拉風箱等情況,此時就乾脆使用單點對焦模式,並選擇對焦能力最強的中央對焦點進行對焦即可。

5.驅動模式選擇

拍攝鳥類時,驅動模式選擇高速連拍模式比較合適。高速連拍可以記錄飛鳥的多個形態以及翅膀的揮舞角度,有利於選出最精彩的畫面。

另外在拍攝飛鳥時,即便快門速度在安全快門以上,也可能會出現手抖導致畫面模糊的情況。

那麼使用高速連拍模式同時拍攝4、5張照片,幾乎肯定可以選出一張拍攝清晰的畫面(前提是快門速度足夠高,並且對焦準確)。當然在這種拍攝情況下,一張大容量高速存儲卡是必須的。

6.測光模式選擇

測光模式建議選擇點測光或中央重點測光模式。原因在於拍攝鳥類的照片,鳥類本身所佔畫面比例往往較小。在使用評價測光、矩陣測光等平均測光模式時,就往往會因爲大面積的天空或者是其他背景導致飛鳥的曝光不準確。因此使用點測光或者中央重點測光模式對鳥類身體測光可以保證主體的曝光正確。

另外如果使用M擋曝光模式,完全可以尋找附近亮度相似的景物試拍幾張,從而確定合適的曝光參數。

拍攝技巧

1.瞭解鳥的習性

如果不瞭解鳥的生活習性,你可能根本就找不到鳥,或者是拍不出理想的效果。以野生雀鳥爲例,它們習慣早上及黃昏覓食,下午通常會休息,如果想拍攝飛行、覓食等動態就要注意拍攝時間。

另外在溼地覓食的候鳥活動範圍也會受潮汐影響,例如在大潮退時會顯現出大片的沼澤,雀鳥覓食時就會有空間走遠一點避開人類,拍攝起來會較困難。

相反在大潮漲時,潮水將沼澤泥地全部覆蓋,雀鳥就根本不會在水面覓食,只會在樹上休息,所以在潮汐漲退之間是最佳的拍攝時間。

2.隱蔽自己

鳥類的警惕性很高(動物園的除外),稍不留意就會飛走,所以隱蔽好自己才能夠打下拍攝的基礎。隱蔽自己最基本的當然是減低聲音,電話鈴聲、談話聲音等都會令雀鳥變得警覺。

此外衣物亦儘量避免鮮豔的顏色,穿較接近大自然的顏色(如啡、綠色)會有“保護色“的作用,所以有些鳥攝愛好者拍攝時會穿上迷彩軍服,甚至將鏡頭包上迷彩僞裝。

3.追焦技巧

打鳥的對焦情況非常複雜,但基本上是兩種,“平行式追焦”與 “對頭式追焦”。其他任何對焦情況無非在這兩種之間。

A --平行式追焦

這種對焦追焦方式是指正側面拍攝角度,也就是你的拍攝方向(鏡頭指向)和鳥的飛行方向垂直。

這種對焦的角度非常普遍,常見於小光圈的長焦距鏡頭拍攝,這個角度對焦的好處是在鳥飛行的可拍攝過程中,鳥身和鏡頭之間的距離變化是最小的。

換言之,當對焦完成後,鳥始終在焦平面上,因此,只要初始對焦準確且成功,只要保證移動鏡頭,確保對焦區域覆蓋鳥身,基本上成功率還挺高。

B--對頭式追焦

鳥正面對着你飛過來,如下面的這張照片。

這樣的角度拍飛鳥時,鳥到鏡頭距離每秒鐘都在改變,換言之,對焦成功後,由於焦平面不會隨着鳥的飛行移動,因此,對於飛行速度較快的鳥來說,如果不能夠保證相機不斷重新對焦、鎖定在鳥身上,拍攝出來的大部分都是模糊的。

例如每秒連拍3張的相機,拍第二張時是0.34秒以後,0.34秒的時間,一隻飛行速度較快的鳥是肯定飛出鏡頭的景深,此時拍攝出來就是模糊的,因此,雖然,連拍3張,但只有一張是清晰的。

而如果用的是高速連拍性能較好的相機,如果 每秒8張10張,第2、3張還在0.25秒內,加上一般超過10個以上的十字對焦點,可以連續追焦,就有可能保證有3或4張是清晰的。

這就是爲什麼對於打鳥來說,相機的連拍速度,和對焦速度這麼重要。

4.對焦按鍵設置技巧

專業打鳥的攝影師差不多都是使用後鍵對焦,方法和原因如下。

通常對焦方式是快門鈕壓一半,合焦後再全壓拍照,對頭追焦時,再強大的專業相機鏡頭組合,對上一次焦後連拍到4張左右,鏡頭相機的追焦能力也到頭了,這個入焦的保持過程在0.3-0.5秒左右。

攝影師要是專業打鳥的要在這個期間儘可能多的拍照,就會不用快門鈕對焦,而是用拇指壓迫機身背後頂端AF-ON按鈕對焦(大部分SLR的這個按鈕都在同樣的地方),而食指只負責壓快門鈕拍片。

這個方法的好處是,當我們用同一快門按鈕操作時,對焦和拍片是兩步,無倫你多快,一定會有0.1-0.2秒的過渡。打鳥對頭追焦時,這時間差往往是出片關鍵。

分開後兩個按鈕操作,壓快門的瞬間和你想拍的瞬間可以基本同步,少了過渡時間。

5.對焦操作技巧

外拍時新手和老手對頭追拍的聲音一下就聽得出,鳥兒起飛時新手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對一次焦,一口氣拍到緩存區滿了,希望十幾張都合焦,對頭追時是不可能的,所以除第1.2.3張合焦,其他10幾張就全糊了。

老手拍的聲音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脈衝式的,拇指按一下對焦鈕,對上焦同時,食指按一下拍4-5張,拇指再壓一下再重新對焦'對上的同時又拍4-5張'。

這樣脈衝對焦-拍攝-對焦的方法拍3個脈衝12-15張可能會有10 張左右合焦,這樣拍的另一好處是相機緩存區還不容易滿,可一直拍20多張raw。

所以綜上所述,不管你的設備多好,對頭追焦時一定要不停地按對焦按鈕,是前面的快門也好,是後面的AF-ON也好,記住不管是你用多貴的機器,對頭追對一次焦只能保證1-3張。

還有不要一下壓到底不放,脈衝式對焦-拍片-對焦-拍片-的重複動作是成功率的保證。

6.遙攝技巧

很多攝友喜歡拍攝出鳥類清晰而背景模糊的畫面,這種效果就需要使用搖拍技巧了。

此種效果需要使用較慢的快門速度,通常情況下是1/30秒或1/60秒。鎖定目標後,相機緊跟被攝體,然後以和被攝體同步的速度進行跟蹤對焦。

這樣就會形成飛鳥與鏡頭同步移動的效果,從而讓飛鳥相對鏡頭是靜止的,而背景相對鏡頭則是移動的,在移動鏡頭的過程中按下快門拍攝,就可以拍出動感效果了。當然,使用連拍模式會捕捉到更銳利的照片。

當你站在原地時,拍攝對象在我們前面移動,我們鏡頭隨着拍攝對象移動而轉動,當拍攝對象離我們相機最前方最近的時候,按下快門。

此種效果要注意兩點:首先要確保飛鳥的運動方向與鏡頭垂直,這樣才能通過擺動鏡頭保證飛鳥與鏡頭相對靜止。

其次要注意按下快門後,相機要繼續移動,這樣才能拍出飛鳥清晰的畫面。

7.翅膀動感模糊拍攝

還有些攝友喜歡拍攝鳥類身體清晰,但是翅膀模糊的畫面。其實這種效果沒有特定的拍攝方法,只不過是適當的降低快門速度,讓運動速度相對較低的軀幹是清晰的,而運動速度較高的翅膀則變爲模糊狀態。

因此你需要嘗試不同的快門速度,對於飛行速度比較慢的鳥類而言,1/125秒是個不錯的開始,之後要放大照片仔細觀察鳥類身體各個部位的模糊情況,酌情將速度提升到1/250秒或更高。

8.預留空間構圖

拍攝鳥類絕大多數情況都是中央構圖,因爲在鳥類運動過程中,往往需要使用中央對焦點進行準確對焦,並且其取勝的關鍵主要在於鳥類的姿態。

而且拍攝飛鳥需要在短短几秒之內拍攝幾張甚至10幾張照片,能將其完整、清晰的拍攝下已經實屬不易,更別提在這段時間思考構圖了。但最基本的,爲了讓畫面看上去更舒服,各位攝友要注意預留空間。

預留空間又可以分爲兩塊:一是在鳥飛行的前方留空間、二是在鳥的視線前方留空間。

在拍攝時大家是可以預判鳥的飛行方向的,所以在拍的時候大家可以在鳥飛行的前方預留一定的空間,這樣給人的感覺會更好。

另外,就是在鳥的視線方向預留一定的空間,這和拍人像是一樣的,都是爲了避免畫面不協調。飛行方向前預留空間:

視線方向前預留空間:

拍鳥禁忌

1.沒有耐心

不論是哪個攝影範疇,耐心都是最重要的。帶有某種程度的耐心往山裏、水邊去找、去等待,纔有機緣拍到目標鳥。

2.不尊重自然與生命

現在有一種棚拍鳥類的服務很火。弄一間房子,裏面有很多種鳥類,布上景,然後攝影師在房子外面坐一排拍攝。問題在於提供棚拍服務的商家根本不會在意裏面這些鳥類的死活,屬於變相的獵殺野生動物,在這裏,好機友攝影也是呼籲大家不要參加此類攝影活動。

在野外拍攝時,也儘量不要影響野生動物的正常生活習性,比如故意發出噪音或者是晃動樹木讓鳥飛起,或者是阻礙動物正常的捕食行爲等。

3.沒有細心觀察

有些攝友覺得自己有了長焦鏡頭,有了高端的器材,就可以隨意拍出優秀的鳥類照片了。可事實上,鳥類畫面需要拍攝者進行仔細的觀察,通過觀察來預測它們的動向,並提前想好構圖,這樣才能拍出精彩的畫面。

鳥類攝影佳片欣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