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东林夕亭,你有故事,就来找我。点击上方『关注』,你就是我的人了。

01

我现在住的这个老小区,因为挨着马路,每到傍晚都会听到路边卖水果的老板吆喝:“先尝后买,甜得不得了,不甜不要钱!”

这句话看似只是一种吸引顾客的话术,其实含义很深刻,单就“先尝后买”这个词来说,就是一种心理战术,是一种人生哲学。

如果卖水果的老板不说“先尝后买”,而是说“先买后尝,概不退货,不甜是你倒霉”,虽然也能吸引顾客的注意,但几乎没人会买,因为这样说不符合大众的心理期待。

“心理期待”是个很微妙的东西,人们总是习惯于接受顺应自己心理,观念和认知的东西,自己认为合理的东西,别人也认为合理,就会觉得没毛病。但如果你认为合理的东西,别人不认同,或者反着来,你就会心生抵触。

这种心理期待虽然有时候也会有例外情况出现,但整体来说没问题,不仅是买水果,人生很多事都应该遵循“先尝后买”的原则,包括婚姻。虽然先结婚再说的人,也有个别过得不错的,但整体来说都不太好,因为不确定因素太多。

02

同事小柔的婚姻观念就是我们上面说的那种,用她的话来说是:

『结婚就跟买水果一样,应该“先尝后买”,不能反过来,不能先结婚后恋爱,不能先结婚再去判断两个人合不合适,否则一旦不合适,就面临着离婚,这多多少少会让一个人有所贬值。』

她总结的这个经验,不是来源于自己的感情经历,而是来源于她闺蜜的感情经历。

前段时间,另外一个同事雯雯因为结婚的事犯愁,小柔听说之后,弄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之后,发现雯雯遇到的问题跟她闺蜜的遭遇类似的时候,她就顺带提及了她闺蜜的感情经历:

『结婚肯定绕不开房子,不管买不买房,都需要有个沟通的过程,达成一致了才会安心。现在你跟你男朋友还没有就房子的事达成一致,他怂恿你先结婚先领证,很明显是居心不良,你如果按他说的去做了,就会重蹈我闺蜜的覆辙。

我闺蜜当时也是,因为买房的事跟男方僵持不下,男人在这时候怂恿她先领证,说领了证之后就好给他父母做思想工作了,我闺蜜信了他的话,结果领证之后,反而迎来了更大的悲剧。

不仅那个男人说话不算话,她婆婆更过分,嘲讽我闺蜜:“反正你跟我儿子已经领证了,不给彩礼不买房子,你也不敢不嫁。当然了,你可以选择离婚,但我要提醒你,你是女人,还没办婚礼就跟我儿子私自领证,离婚必定对你的名声有损,这要是传出去了,你以后肯定再也嫁不出去。倒不如听我的,让你娘家陪嫁一套房,这样既能顺利结婚,又不失面子,总比你离婚要好!”

那个男人最初跟他母亲的态度一样,后来实在僵持不下了,退一步说买房可以,但是要两家人一起买,“你不是说你爸妈手里有20万存款吗?让他们拿出来买房用,房子买了是我们两个人住,只让我们家出钱太不公平!这是我做出的最大的让步,如果你爸妈不肯把20万拿出来,我就跟你离婚,反正丢人的是你!”

我闺蜜之所以欣然接受离婚,是因为她觉得自己被骗了,因为男人一再出尔反尔,让她很没有安全感,她说她能想到,如果拿出20万买房,之后肯定还会继续被算计,长痛不如短痛,倒不如直接离婚。

虽然离婚了,但是你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我闺蜜,离婚了会好受吗?肯定不会好受,什么都没捞到不说,还把自己变成了离婚女人。所以我劝你守住你的底线和原则,不要听信你男朋友的任何怂恿,只要你的要求不过分,就坚持你的要求,如果他执意不接受,那就分手,没必要纠缠不清。』

03

小柔所讲的有关婚姻的“先尝后买”,属于试婚的范畴,简单来说就是:

在正式领证结婚之前,该确定的东西一定要确定。先尝后买不是先领了证再说,而是,先确定好该确定的所有问题,然后再决定要不要让婚姻开始。

婚姻本就该遵循这样的步骤,哪怕你简化其中的很多流程,整体的先后顺序不能颠倒,原因很简单:

你确定一段婚姻可以开始之后开始,你和对方都会安心,你们之间在很多方面都一致,可以直接同心协力往前走。反之,如果你在什么都不确定的情况下结婚,婚后会出现各种各样你没接触过的问题,这些问题当中,一旦有你无法忍受的问题,婚姻基本上就没戏了。

就比如案例中提到的买房问题,不管买不买房,不管让哪一方负责买房,抑或是均摊,都必须通过沟通达成一致才行。达成一致了才结婚,肯定要比彼此存在分歧的情况下结婚要好得多,因为后者大概率会是悲剧,就像小柔的闺蜜一样,领证之后,跟男方的分歧反而更严重了,最后肯定是她的损失。

希望其他人在面对婚姻时能注意这一类的问题,实在谈不拢就别谈了,与其浪费时间争来争去,不如花时间重新去找个能跟你达成一致的人,你要相信总会有人能跟你达成一致,不要只揪着跟你不一致的人不放。

文/东林夕亭,你有故事,就来找我。你觉得婚姻应该“先尝后买”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