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以蔽之,王輔臣絕對不是什麼忠貞之臣,這傢伙一生多次反覆,最後死地倒還算壯烈。

王輔臣本來是明朝一戶官宦人家裏的傭人的孩子,如果不出意外,他可能繼續留在那戶官宦人家做傭人。不過幸好出了意外,王輔臣得以出人頭地。

從農民軍到清軍,跟隨上司的幾次反覆

明末,農民起義四起,不知道什麼原因,或許是主家被農民軍劫了,也或許是王輔臣想反剝削打土豪,反正他加入了李自成的農民軍。

當農民軍一路打到大同的時候,明朝的大同總兵姜瓖乾脆順應“時代大潮”,投降了。說到底姜瓖還是個官,投了農民軍繼續做官,繼續守着大同,還給他補充了一堆士兵,王輔臣就這樣跟了姜瓖。

但是風向說變就變,轉眼清軍突破了山海關,姜瓖也順手幹掉了自己在大順軍裏的上司張天琳,投了清軍,王輔臣也跟着降了清。

但是降了清之後的姜瓖感覺自己是大功臣,幫助滿人兵不血刃的拿下了戰略要地大同,結果卻沒有收到他想象的重視,不開心了。

再加上這時候清軍入關一路征戰,打的也開始越來越艱難,姜瓖預判滿人可能站不住陣腳,不入背後捅他們一刀,於是自稱“興漢大將軍”,搖身一變成了反清人士,王輔臣當然也跟着了。

阿濟格

槍打出頭鳥,姜瓖鬧事,阿濟格親自領兵來徵,當然我們都知道了,姜瓖這反覆之人很難成事,兵敗被殺。

姜瓖這事平下去之後,阿濟格想起來姜瓖的隊伍裏有個猛人,交戰時幾乎無敵,清軍士兵看見他就躲開,這人正是王輔臣。

雖然是敵人,但是阿濟格十分欣賞王輔臣,恰逢用人之際,乾脆將王輔臣招降,納入麾下,還給了他旗人的身份。

回北京之後,在阿濟格等人的渲染下,王輔臣是個猛人的消息逐漸傳開,還有人給他的綽號——“馬鷂子”。

從授職雲南到擔任平涼總督——“活呂布”綽號竟一語成讖

王輔臣是個合格的武官,在北京當了一段時間的侍衛之後,他被派到了雲南,成爲了平西王吳三桂的屬官。

吳三桂在雲南也不容易,當地土人經常鬧事,還都得靠平西王解決。

有一次,雲南迤東土司造反,吳三桂就把王輔臣派去,王輔臣親自帶領士兵攻營拔寨,親手擒拿土人首領回去覆命,出了大風頭。

當時有人說王輔臣是個猛人,而且流傳的呂布畫像似乎又和王輔臣的相貌有些相似,所以就有人叫他“活呂布”。

後來,王輔臣調離雲南,出任平涼總督。

關於王輔臣離開雲南,還有一種說法:他和吳三桂生隙,怕被整,於是動用關係離開。

事情是這樣的:有一次王輔臣出征,半道和一衆將領在一起喫飯,其中有吳三桂的侄子吳應麒,有個姓王的總兵,還有個姓馬的總兵。

這個姓馬的總兵不是個好東西,對下屬極爲苛刻,動不動就用棍打,狠點就直接打死,人送外號“馬一棍”,這天的飯就是“馬一棍”手下的伙伕做的。

正在喫着飯,那個王姓總兵眼尖,看見王輔臣碗裏有隻蒼蠅,就出聲提醒。

王輔臣還算厚道,知道姓馬的不是東西,想着伙伕也不容易,能保一下就保一下吧,於是就說:我們這些武將都是屍山血海中走出來的,喫個蒼蠅也沒啥。

按說這時候大家嘿嘿一笑,誇誇王將軍真厲害,然後看着王將軍順道把蒼蠅挑出來繼續喫飯就好了,但是那個王總兵卻是個不識時務的。

這王總兵提議乾脆打個賭,就看王輔臣將軍你能不能真的喫下這蒼蠅。

王輔臣一臉黑,但是話已說出,忍着不悅嚥了下去。

吳三桂的侄子吳應麒這時候樂了,我說老王大哥,別人打賭你喫蒼蠅你就喫,那萬一別人打賭你喫屎你喫不喫。

王輔臣終於壓不住怒火,正好把氣撒到吳應麒身上,大聲斥責:你仗着是平西王的侄子就羞辱我!別人怕你吳家人,我老王不怕!看我老王以後怎麼掏出你吳家子孫的腦髓,嚼其心肝,挖其眼睛!

然後這事就被捅到了吳三桂那裏,吳三桂表面不說啥,但是心裏不悅。王輔臣自知以後在老吳這裏混不下去了,乾脆換個地方,就有了這次平涼總督的調任。

西北也不好混,乾脆反了

按說換個地方,換個活法,應該不錯,但是在王輔臣這裏,好像不太適用。

王輔臣來到大西北就任平涼總督之後,就和甘肅提督張勇鬧矛盾,具體啥矛盾咱不知道,反正挺僵的。

過一段時間又新調來一個負責西北地區軍事的經略使莫洛,結果莫洛和張勇玩的不錯,聯合排擠王輔臣。

莫洛主持糧草和軍馬分配,十分不公平,王輔臣還能忍忍,但是他下面有人忍不住了!

這天,王輔臣的副將邵苓芝實在忍受不住,帶領士兵直接衝進八旗軍營,射殺莫洛。(也有說是王輔臣暗中授意部下行此事)

莫洛可是康熙面前的紅人,莫洛來西北前康熙特地下旨西北軍事都由他說了算。王輔臣本來就是多次反覆,這次又發生這事,大清這東家是呆不下去了。

沒辦法,恰好老東家吳三桂鬧事,急着招兵買馬,王輔臣乾脆又派人聯絡吳三桂。

吳三桂深知王輔臣是個人才,立刻示好,又排出心腹大將王屏藩前往西北幫助王輔臣,當然也是起到監視作用。

吳三桂丟出“一對王”,果然起到效果,這“一對王”在西北連續挫敗清軍,連克城池十數座。

總要留點面子

吳三桂起兵初期雖然鋒芒畢露,但是逐漸後勁不支,兵敗已成必然。

恰逢康熙派出圖海攻略西北,戰局反轉,王輔臣節節敗退,最終被困平涼城。

圖海有最新的紅衣大炮,又佔據城外高點,沒事對着下面來幾炮,誰能受得了。

當年王輔臣之所以發跡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圖海提攜的功勞,這時又採取攻心戰,反反覆覆派人對他說只要投誠平涼提督還是你的。王輔臣反覆思量,選擇了投降。

果然,康熙還是讓他繼續擔任平涼提督,還給了個太子太保的“榮譽稱號”。

然後,王輔臣再一次調轉槍頭,攻擊吳三桂殘部。

吳三桂失敗後,王輔臣自知反覆橫條必然影響自己的聲譽,而且不會有哪位統治者能夠容忍自己這樣的人,康熙之所以給自己禮遇是因爲吳三桂還沒完蛋,吳三桂一玩完,下一個可能就是自己,既然如此,不如早做打算。

這天,王輔臣召來自己的家眷和下人們,分發銀錢之後將他們全部遣散,然後自殺。

康熙聽說後,果然沒有株連其親人眷屬以及部下們,僅僅是將王輔臣之子王吉貞革職。

寫了這麼多總得有個小結

能被阿濟格,順治,吳三桂,圖海,康熙等人看中,王輔臣絕對算得上人才,但是他生不逢時,在大時代的夾縫裏生存,真的往往是身不由己,忠臣,真的不是那麼好當的。

不管說他是亂世梟雄還是“活呂布”,王輔臣只不過是大時代下的一個悲劇人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