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財金融的整體實力,放眼全國,也是有一席之地的。按照西財實際情況看,招收金融專業的,主要有三個二級單位,分別是金融學院證券與期貨學院以及中國金融研究中心。其中,金融學院和證期學院都屬於綜合性質的學院,既招收學碩,也招收專碩,前者偏重於銀行領域,後者偏重於證券及金融衍生領域,大體而言,以就業爲主;而中國金融研究中心,聽名字就知道,屬於學術型的研究機構,所以只招收金融學術型碩士(當然也有碩博連讀),不招收專業型碩士。

西財的中國金融研究中心,以前是一塊金字招牌,是重要的金融研究機構,也是全國大學中唯一的以“中國”打頭命名的大學二級單位,在全國金融研究機構中佔有重要地位,培養了不少學術型的金融人才,畢業生主要進入了大學及銀行、券商等金融機構做研究工作。在2015年之前,無論是保研還是考研,進入的難度都是很大的。這個單位每收的研究生名額比較少,通常只有20個人左右,幾乎可以說,都是精英。

2015年之後,因爲金融專業碩士的大量招生,中國金融研究中心也走下了神壇,競爭明顯減小,無論是保研還是考研,進入的難度都小了很多,畢竟金融本身屬於應用型專業的範疇,大多數人就讀金融,也就是爲了一個好的就業,而金融中心相對於金融學院和證期學院,就業並沒有明顯的優勢,尤其是應用型的金融碩士(MF)相較於學術型金融學碩士,學制短(前者只需要兩年,而後者三年),吸引了大量學生報考。不過,鑑於金融中心深厚的研究底蘊和較好的平臺,影響力仍然不小。

從培養角度來說,金融中心是爲了培養學術型人才,比較鼓勵學生碩博連讀。既然保研了這個單位,又走了碩博連讀的路子,那麼,自己就首先應該意識到,走的是學術的路子,那麼就業自然以學術的路子爲主。

從這個角度看就業,就必須綜合權衡了。可走的路子主要有三條:

1、進入大學或者其他研究機構(比如經濟金融類科研院所)。這個路子,西財的金融中心認可度不低,因爲金融中心在行業內還是有一定影響力;但也不太高,畢竟從博士就業的角度來說,西財的門面還是小了一點,固然無法與北清復交相比,比起綜合性的其他經濟類985強校,比如武大、中山、南開、廈大等也有所不如。較好的選擇是進入普通一本或者二本院校任教或者做研究員。比如,就我所知,這兩年金融中心畢業的博士生,有人進入了江西財經大學、重慶工商大學等單位。

2、進入券商(或者銀行),做市場研究,擔任分析師或者研究員。這個路子相對較寬,比進入大學的機會要多一些。每年都有不少券商招聘這樣的人才。其實一般來說,這類崗位經濟金融類的碩士就可以進入了,相比較而言,博士生還是有一定優勢的。重點可以考慮進入中大型券商相關崗位。

3、走選調生或者人才引進的路子,進入公務系統。西財是進入了定向選調的名校名單的,畢業生可以走定向選調的路子(需要學生幹部或黨員等條件),博士生進入就是至少正科級待遇,也是一個不錯的路子;至於人才引進,則不同地方有差異,總體是不錯的。

總體而言,西財金融中心的畢業生,尤其是博士畢業生,是學術型人才,就業不會差,可選路子也不少,完全不必擔心就業問題。只是,作爲一個知名211的博士生,與一流985的博士畢業生還是有差距,就業的期望值不要太高就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