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进入故事世界的时候,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我们会自愿放弃怀疑。——塞缪尔 泰勒 柯勒律治

经常看到吵架的时候,说你是个混蛋,你是个不可理喻的女人。你个疯子,你个神经病。这是一个主观的判断,一个观点。

那怎么解决这种冲突呢?可能就需要还原,需要把这个人,还原到他生活的场景里。让他讲讲他自己的故事,他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是什么影响了他?当他把故事讲完,就从一个刻板的混蛋、神经病,被还原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他讲的这个故事,就是在把我们拉入他的世界,从他的角度去理解,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而当我们在听着他的故事,就相当于进入了他的世界,看到一个人的真实存在。

1.人人都是自己的CEO,都在经营着“我”的这个品牌。

有一个公司叫奈菲,他们招聘有一条原则,叫做只招成年人。什么叫成年人?我听过关于成年人,最好的定义是:

成年人是这个人,他会自己选择,承担选择的后果,同时有了容纳矛盾的能力。

经营自己的品牌,就是一种选择。在财务上,品牌属于无形资产,对一个人来说,这些能力也是他的无形资产。

人都应该像维护品牌一样,维护着自己这个资产。不做让自己这个资产贬值的事情。

从认识你,记住你,认同你,信任你,选择你。这是一个不容易建立的过程,而讲故事是建立信任的捷径。

2.想让别人认识你,记得你,故事是最好的名片。

看到这句话,我想到“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想到了魔术师。这个为大家创造奇迹的职业,非常注重准备,有不同的预案,避免现场出现乱七八糟的事情。

如果你想让别人记住你,信任你,选择你,那是不是也应该像魔术师准备一场魔术那样。

精心的准备,每一次的发言,每一个故事,每一个情节,甚至每一个停顿,每一个措辞。

那些很优秀的人,那些张口就能给别人讲故事的人,他们一定是经过了无数次的练习,很多次的准备。才有了面前这次,漂亮的表现。

3.他人的认同来自于哪里?

外在的,比如家境,学历,工作,收入这些。内在的是你的核心价值观和内在动力。

当你听到某个人说,他是常春藤盟校毕业的,现在在某大企业工作,职位是某某高级总监,年薪多少,你会有什么感觉?

我会感觉这个人好牛逼好厉害,同时感觉他很远。但是跟我有什么关系,甚至我还很乐意看到他从某某高台跌落,会很开心看到他出丑。

因为我在嫉妒,在想为什么拥有这些资源的人不是我。当然,这是比较糟糕的心里,不值得提倡。其实人的本能也在惧怕这些,不想遭到别人的嫉妒。

与之相对的,还有内在的。你的价值观是什么?你的内在动力是什么?意思是你在面对冲突,面对选择的时候,你更偏向什么?

比如一个稳定,但没有长期发展的工作和一个新的,但很有发展潜力的工作,你会选择哪个?一个安定温柔的伴侣,一个热情冲动的伴侣,你会怎么做?

是什么在支撑你继续向前走?当你觉得很疲惫、很累,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你是会想到孩子的笑脸,还是想到父母期盼的眼神,还是想到周围朋友的支持和鼓励?

这些内在动力决定了你是谁?你为了什么而存在?我们经常听到夫妻三观不合。本质上就是两个人的价值观、核心动力不同。

而走的长远的关系,都是靠内在的契合来支撑的。每次我撑不下去的时候,我都在幻想,有一天我出一本书,那销量特别好,在各大承销榜上排名前列。

4.麦肯锡的信任公式:信任=资质能力×可靠性×亲近程度/自我取向。

麦肯锡,我们都知道,是一个著名的咨询公司,全球知名。他们研究了,怎么获得别人的信任的方法。下面逐一拆解。

资质能力,资质就是你的资源,比如你是博士毕业,硕士文凭。长着一张憨厚的脸,一张漂亮的脸,更讨人喜欢,或更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能力就是你的能力。

可靠性,有句话说,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你是不是一个靠谱的人?是不是能持续的把大事小事做好。

亲近程度,每个人都更喜欢和自己距离近的人一起做事,或更容易相信他。经常见面熟人,是有好处的,更容易得到信任。

自我取向,是否以自我为中心,出发点是自私的,还是利他的?以自己为中心,还是以别人为中心。

这相当于一个分母,你在做事情的时候,越是不以自己为中心,越容易赢得别人的信任。而心里没有别人的人,只想自己,也很难取信于人。

还有一个更简单的方式就是讲故事。当一个人相信了你的故事,就是相信了你。

5.故事的三个模板,“我很牛”的故事,“我为什么”的故事,“我的改变”的故事。

每个人的一生,都需要回答一个终极问题,就是“我是谁”的问题。我们都在探索答案的路上,分成了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对自己都有不同的定义。

我需要在对自己有定义的同时,把自己的定义告诉别人。告诉他们我是谁,我为了什么,我的改变。

“我很牛”的故事,低调的彰显,我很靠谱的人,我有资历,推销自己。

“我为什么”通过故事让对方理解你的动机和心意,显示出你的价值观和内在动力,让别人理解你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我的改变”通过你的成功和失败,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学习和成长。这个故事是“潜力股”的标配,也是领导必备的能力。

最后讲这三个故事,“我很牛”的故事证明我的能力

我初中毕业,高中都没上,但在这个大城市的第六个年头,我买了套房子,在这里安定下来。

我始终觉得一个人的安全感,是自己给自己的。当你没有安全感,当你觉得孤独,就积极行动,积极做事,你做的越多,自己的掌控感就越强。

当你有了足够强的掌控感,发生什么意外都有一种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我可以hold住局面的感觉,那所有问题都不是问题。

我为什么”的故事凸显自己的价值观和内在动力

我为什么会开始写作呢?大概是17年时,我感觉现自己陷入了一个轮回。简单说,就是越努力越绝望。

就像西西弗斯神话里的西西弗斯,不断的把石头推上山,然后等晚上,石头会自动滚落到山脚下,第二天重复。

我的工作在陷入这种无意义的重复轮回中,这让我感觉到很痛苦,就开始找解决方法,各种课程学习,其中一个课程告诉我,可以写作。

于是我就开始写,每天写。刚开始是为了赚钱,为了工作干不下去时,可以有个救命稻草,不至于饿死。

中间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偷懒和懈怠,就是懒着,不想写,不想做。但是我的焦虑,我的恐惧,就像一个野兽,随时追赶我,不停奔跑的黑狗。

好像我只有全力奔跑,才能稳住自己。本质上,外在的积极行动,是为了追求内心的平和和掌控感。

“我的改变”通过分享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成长。

几年前,我发现自己的生命,陷入了一个轮回,没有意义的轮回,会不断的重复同一种痛苦。最初以为是命运弄人,是无常,是有一个无形的恶魔,在不断地打击我。

如果我顺从不反抗,它会不打击我吗?不会。它会得寸进尺,它会让我的生活更糟糕。所以我不能这样屈服,我想要改变,我想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好一点。

于是,我开始积累自己,学习一项技能。我原本的薪水大概是3000左右,从17年年中开始,我认真学习了一项技能。

然后18年中,用这个新技能找了一份工作,薪水提高到5000左右。上天会给我很多打击,但这些打击是为了让我,更清楚自己去的方向,更了解自己要什么。

最后:生命是一场盛宴,大多数人却活得像一个乞丐一样

看到这句话,我突然心里被扎了一下。我活的虽然不像乞丐那么惨,但也没有享受到这场盛宴。我感觉自己亏了。

我应该去品尝这场盛宴,我应该去享受这场盛宴,而不是把自己变成一个乞丐。

谢谢你的欣赏,对于本文,你有什么不同内容吗?期待在留言区看到你的样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