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國阿爾弗雷德·韋格納研究所的破冰船“極星號(Polarstern)”在經歷了長達389天的北極探險後,終於回到了不來梅哈芬港。科考人員的這次探索活動爲我們帶回了什麼信息呢?最觸動人心的當然是海冰的繼續消融。項目領隊馬庫斯·雷克斯介紹,考察團由來自20多個國家的三百多位科學家組成。大家的北極之行堪稱一次迷人的極致旅程。

“我們確實應該盡一切努力來保護這個世界……這不僅爲了子孫後代,也是在利用我們能夠且必須抓住的微小機會。”他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在返回之前,雷克斯曾透露,科學家們親眼目睹了全球變暖對該地區海冰所造成的巨大影響,北極地區絕對可以被視爲“氣候變化的震中地帶”。

由於大量海冰融化,考察船能夠在大面積的開放水域自由地航行。而在北極點區域,科學家們看到的則是嚴重被侵蝕,處在融化邊緣,極薄而易碎的海冰。 無冰的北極雷克斯表示,如果北極地區的變暖趨勢持續下去,不出幾十年,北極的夏季將無法再見到海冰。研究團隊花費了一年多的時間,收集了大氣、海洋、海冰和生態系統等方面的數據,以幫助評估氣候變化對該地區以及世界的影響。科學家在海冰上圍繞破冰船設置了四個觀測點,半徑最大爲40公里。

極夜期間,他們從冰底收集了水樣,以研究浮游植物和細菌,從而更好地瞭解在極端條件下海洋生態系統的功能。團隊全年無休,連續測量了100多個參數。最終,這項耗資1.65億美元的探險活動共帶回了150 TB的數據和1000多個冰樣。研究人員希望這些信息能夠爲“對北極和氣候系統的理解提供突破”。海冰物理學家托馬斯·克魯彭表示:“對我們來說,第二階段工作剛剛開始——數據分析。鑑於破冰船帶回的大量數據,在未來十年中,我們可能都會在忙於這些事情。”衆多參數都將用於新模型的開發當中,這能夠幫助預測熱浪、暴雨或暴風雨在未來20、50甚至100年中的狀態。

60只北極熊與後勤挑戰自該船於2019年9月20日從挪威特羅姆瑟出發以來,船員們經歷了漫長無際的黑暗,極地氣溫最低到達零下39.5攝氏度。有趣的是,大家目擊過60多隻北極熊。有時候北極熊走得太近,研究人員不得不鳴槍給予警告。

由於春季新冠病毒的大流行,研究團隊在北極滯留了兩個月。本來那些在冰上度過了幾個月的學者會由一個跨國研究團隊計劃來接替,但因爲各國爲了抑制病毒擴散而取消國際航班,科學家們不得不重新制定計劃。在探險過程中,破冰船曾沿着一條由大風助力形成,被稱爲跨極漂移的海冰航線蜿蜒行進了3400公里。

不過,這次航行的巨大挑戰或許還要說是後勤。在頭三個月中,爲了給船員提供給養,他們裝配的貨物包括14000個雞蛋、2000升牛奶和200公斤大頭菜。值得一提的是,站在冰層上到底是什麼感覺呢?來自科羅拉多大學的研究員Radiance Calmer表示,踏上冰面無疑是一個“神奇”的時刻,如果你認真去感受,會發現它在活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