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度披露:抗美援朝決策內幕

1950年6月25日,

朝鮮戰爭爆發。

1950年9月15日凌晨,

美軍在仁川登陸。

一時間,

朝鮮人民軍腹背受敵,

金日成下達全線向三八線附近撤退的命令。

朝鮮戰場形勢的突變,

也使中國大陸的安全面臨嚴重威脅……

從1950年8月27日起,美國侵略朝鮮的空中飛機,就連續不斷侵入中國東北邊境地區領空,對中國東北邊境地區的城鎮、鄉村進行偵察、轟炸和掃射。

10月3日凌晨,周恩來緊急約見印度駐華大使潘尼迦,請他通過印度總理尼赫魯把中國政府的態度轉告給美國,再次向美國當局發出了嚴正警告:“美國軍隊正企圖越過三八線,擴大戰爭。美國軍隊果真如此做的話,我們不能坐視不顧,我們要管。”

然而,美國當局把周恩來的嚴正警告視爲恫嚇,是中國政府的虛張聲勢,是爲挽救北朝鮮政權而進行的外交努力的一部分。他們判定,中國在軍事上不具備單獨進行干涉的能力,不會冒險插手解決朝鮮問題,不敢同組織有序的美國三軍進行較量。

同樣是在10月3日,毛澤東收到了一封由金日成和樸憲永聯名寫的求援信。

信中直截了當地說:“我們不得不請求您給予我們以特別的援助,即在敵人進攻三八線以北地區的情況下,極盼中國人民解放軍直接出動援助我軍作戰!”

雖然毛澤東曾說,對朝鮮不能不幫,但真到了出兵決策的那一刻,仍然難以做出選擇。

軍事科學院原軍事歷史研究部副部長 齊德學:胡喬木講過這個話,說我在毛主席身邊工作了二十多年,毛主席有兩件事是很難下決心的,其中一件事就是出兵朝鮮問題,另一件事就是1946年同國民黨決裂的問題。

深度披露:抗美援朝決策內幕

1950年10月4日,毛澤東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出兵援助朝鮮問題。

時任彭德懷軍事祕書 楊鳳安(生前採訪):彭老總到了會場,他就坐在高崗旁邊,問高崗,說怎麼大家還開會?不是抗美援朝已經定了,還討論什麼。高崗就說有不同的意見。

聽了大家的發言後,毛澤東說道:“你們說的都有理,但是別人處於國家危急時刻,我們站在旁邊看,不論怎麼說,心裏也難過。”

散會後,彭德懷下榻北京飯店。在深沉的夜色中,毛澤東在會上最後講的幾句話反反覆覆浮現在彭德懷的腦海裏,多年戎馬生涯的直覺告訴他:美國侵佔朝鮮與我隔江相望,威脅我東北;又控制我臺灣,威脅我上海、華東。它要發動侵華戰爭,隨時都可以找到藉口。戰爭已迫在眉睫。

雄雞唱白,艱難的一夜之後,彭德懷旗幟鮮明地站在了支持毛澤東出兵援助朝鮮的一邊。

10月5日下午,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繼續進行。會上仍有人主張不出兵或晚出兵,甚至建議擺出出兵的架勢,把美軍嚇退。

輪到彭德懷發言時,身經百戰的他一語道破實質。

時任彭德懷軍事祕書 楊鳳安(生前採訪):彭老總首先說,出兵朝鮮是必要的,打爛了等於我們解放戰爭晚勝利幾年就是了。如果讓美國佔領了整個朝鮮,將來的問題更復雜。與其晚打不如早打,打爛了我們再建設。

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經過充分討論,最終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重大戰略決策。

1950年10月8日,毛澤東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名義簽署了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命令。

這份命令明確指出:

東北邊防軍改爲中國人民志願軍,迅即向朝鮮境內出動,協同朝鮮同志向侵略者作戰並爭取光榮的勝利。

志願軍首批入朝部隊由第13兵團及所屬之第38軍、第39軍、第40軍、第42軍,及邊防炮兵司令部與所屬之炮兵第1師、第2師、第8師組成。

中國人民志願軍一切後方工作供應,由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高崗調度指揮。

任命彭德懷爲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出兵決策落定,毛澤東第一時間將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支援朝鮮人民的這一歷史性決定電告金日成。

得知消息後,金日成非常高興,立即下令朝鮮人民軍堅守三八線現有陣地,爲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動爭取時間,同時希望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動越快越好。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一場正義與非正義、侵略與反侵略的戰爭,即將在血與火的抗美援朝戰場上拉開帷幕!

責任編輯:張申 SN23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