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上線電子商業匯票系統以來,中國電子商票交易實現了快速發展。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國家當前的經濟更加繁榮,企業開票貼票需求增加;國家也不斷出臺政策鼓勵創新供應鏈金融模式,推動商票融資發展;國際貿易摩擦趨緩,國際經濟環境持續向好。內外發展環境共同推動下,加上金融科技技術迭代升級,中國電子商票市場迎來了繁榮發展時代。

中國電子商票市場規模數據分析

電子商業匯票系統作爲電子支付在票據業務中的應用方式整體增長較快,自2009年由中國人民銀行批准設立開始,電子商業匯票系統業務始終保持快速增長。2019年,電子商業匯票系統業務量共計爲102.60萬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21.61%。(注:2013年以前,統計業務僅包括電子商業匯票系統的出票和承兌業務,2013年統計口徑變化,增加貼現和轉貼現業務;2017年統計口徑再次發生變化,統計業務增加質押式回購業務)

從電子商票出票總金額增速來看,2011-2019年,增速出現波動下降趨勢。2011年增速高達100%,2012-2013年分別降至74.07%、69.15%,到了2014年回升至96.86%,隨後除了2015年,幾乎一路下降,但仍然保持在一個較高的增速水平。

2020年疫情期間中國電子商票輿情監測數據

2020年的新冠狀疫情抑制了人們短期的線下需求,對行業形成的只是了短期衝擊。但從行業企業來看,特別是餐飲、影院、線下培訓等線下場景消費型的中小企業,疫情期間企業收入和現金流被迫中斷,然而租金等剛性成本持續產生,這種短期經營困難可能直接導致部分企業被淘汰出局。因此,不少中小企業呼籲政府出臺政策,減免房租,減少稅費,增加對中小型科技企業的傾斜性支持,實際增加企業低息貸款,以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這次的難關。

艾媒商情輿情數據監控系統顯示,經過疫情較爲艱難的第一季度後,隨着疫情防控工作的穩步推進,復工復產的腳步也在加快,因而4-5月份企業票據活動開始回升,到了2020年6月到9月中旬,除了6月28日央行出臺《標準化票據管理辦法》引起短暫的網絡關注外,全國對電子商票一直保持相對較低的網絡熱度。雖然熱度較低,但是電子商票作爲企業商業信用貸款的一種模式,其商業匯票、承兌、貼現、交易等票據業務與供應鏈金融密切相關,因而擁有票據業務的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都會密切關注電子商票行業動態。

2020年疫情期間中國電子商票行業結構數據

隨着疫情對中國影響的逐漸減弱,中國商票業務量明顯增長,2020年7月達到76107.66億元。其中,商票轉貼現業務33119.09億元,資金佔比最高,但同比下降最多,降幅達到16.43%;回購業務18804.77億元,同比增長最高,增幅58.65%。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2月27日,2月中國商票日均承兌發生額(剔除春節假期)是467億元,日均貼現額(剔除春節假期)333億元,最高日貼現額是617億元;而今年1月的日均承兌發生額是824億元,日均貼現額是544億元,最高日貼現額達1108億元。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爲,受疫情爆發和開工率較低的影響,商票業務量大幅下降。但隨着疫情防控工作持續推進和非疫情防控重點地區有序復工復產,商票業務也逐漸恢復至上年日常水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