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中国女排》的电影《夺冠》,正在全国各大影院火热上映。《夺冠》讲述的,正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一个群体——中国女排。说起中国女排,我们总是会说女排精神,什么是女排精神?电影《夺冠》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最好的答案。

电影《夺冠》海报

成功从来不是偶然,让我们将时间的车轮拉回四十年,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世界排坛,日本教练山田重雄绝对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他是当时世界排坛除前苏联外,唯一赢过“三连冠”的女排主教练。1982年世锦赛,日本女排名列第四,降到历史最低。于是,已经卸任的山田重雄决定二度出山,他表示:余生再无他愿,誓要再夺一次“三连冠”。

山田重雄与日本女排

在山田重雄重新带领下,日本女排着力打造的一个“快”字,从一传、二传、一攻到防守反击的一整套打法,“快”成为她们最凶狠的武器。

山田重雄要“三连冠”,当时中国女排主教练袁伟民,也想要“三连冠”,但“三连冠”只有一个。

中国女排在比赛中

很快,中国女排调入了李桂芝、杨锡兰、侯玉珠、杨晓君等新人入队培养。但是,新人的成长毕竟还有一个磨合的过程,全队的进攻、防守都大不如前。而这时的日本女排却在苦练内功,誓要将中国女排拉下马。

1983年11月在日本福冈举行的亚洲女子锦标赛中,正处于新老交替的中国女排,再次与老对手日本女排争夺桂冠。由于不少新队员缺乏大赛经验,临场发挥欠佳,中国女排以0比3败给了日本队。

从1979年以来,中日女排共交锋十五场,这次是中国队第一次输球。国内球迷纷纷来信,强烈要求孙晋芳、陈招娣、陈亚琼等老队员再披战袍,新入选的姑娘们倍感压力。刚刚上任的二传杨锡兰就因顶不住巨大压力,敲开了袁伟民的房间,一进屋就委屈地说:袁指导,我干不了了。

杨锡兰

女排队伍大换血的后遗症终于显现,主教练袁伟民深知除了技术之外,配合不够默契才是目前首要解决的问题。于是他将已经退役的曹慧英、陈招娣等老队员请回来,与新女排队员交流沟通,还采用“主力当替补,替补当主力”这种角色互换的方法,来增进各队员彼此之间的默契。

袁伟民在训练女排

此时距离奥运会只剩下九个月的时间了,为了夺取这枚奥运会金牌,不仅日、美等强敌都在全力备战,如何才能与时间赛跑,在有限的时间里,让中国女排这支新队伍迅速成长起来呢?

1984年1月下旬,离春节已经很近了,在这个回家团圆的时刻,袁伟民却带领着中国女排的姑娘们来到了位于湖南郴州的排球集训基地。这个冬天是袁伟民出任中国女排教练以来的第八个冬天,也是最枯燥、最艰难的一个冬天。袁伟民很少给妻子写信,但这年冬天,他破例了。

袁伟民与女排姑娘们

在信中,他对妻子郑沪英说:“沪英,这个冬天可真不好过呀!队员们累得够呛,几个老队员都快累得受不了了。我的身体也不如从前了,疲乏得不行。过去,再疲倦,只要见到那只球,就来神了。可如今,见到球居然也兴奋不起来了。每天走到训练房门口就发愁,都不想往里走...”

袁伟民与女排队员

正像袁伟民信中所说,一向视球为生命的他,如今却厌烦起球来。袁伟民也想远离这里,好好过个春节,但为国争光的使命感在鞭策着他,“三连冠”的无上荣耀在激励着他,抖擞起精神来,像往日一样拿出教练的威严!

1982年袁伟民与女排姑娘在秘鲁

那么,袁伟民到底会用怎样的方式,带领中国女排冲击“三连冠”呢?关注“湖北卫视大揭秘”头条号,明天继续为您解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