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爲什麼要跟我說柏林新機場,德國人不想提起這座機場,所有德國人都不想”

德國朋友菲爾德略帶不爽的回應我,雖然嘴上說不提,但還是用了三個小時跟我介紹這座令他既憤怒又無奈的新機場,總結如下:從規劃設計至今30年還未完全竣工,期間經過6次竣工慶典、換了三個總經理,連德國總理都換了兩任,總投資從6.3億歐元增至目前的73億

曾幾何時,德國製造被第三世界國家追捧爲“神話般”的高高在上,一度被同行譽爲“拍馬都趕不上”的存在。僅中國就流傳有各種德國製造的傳言,比如“青島下水道使用百年後找到德國人留下的配件”,還有“蘭州橋樑在百年之際收到德國發來的提醒信函與配件包”。

雖然這些都被闢謠了,但不可否認曾經的德國製造業很先進,2018年參觀德國某企業車間時,親眼目睹普通工人大聲訓斥合作方工的程師。然而,在面對這座“永遠無法完工”的機場面前,德國人才第一次“低下”傲嬌的腦袋承認很丟臉

1989年東西德柏林牆被推倒,柏林再次成爲統一後的德國聯邦首都,面對蜂擁而來的遊客與民衆,柏林原有的泰格爾(建於1914年、1948年改民航機場)、舍內費爾德(建於1934年、二級機場)以及騰珀爾霍夫(建於1923年)這三座機場,都出現了運力不足、設施老舊、交通不便等各種問題。

因此,1990年馬上就通過了新機場的規劃,預期中新機場以當地唯一商業機場標準建設,1991年柏林與勃蘭登堡州各出資37%、聯邦撥款26%,總成本6.3億歐元(德國馬克換算後)。雖然新機場的首任總經理是柏林市長,但一直討論了5年才最終確認地點,此時的成本已經漲到了10.3億歐元。

當時的德國製造業已經在國際上鋒芒畢露,但對從未有過的超級國際樞紐仍然力不從心,機場交通設施的投入更是被大大低估,因此提出由私有資本介入運作,以便將風險從聯邦轉嫁給私有企業。正是這點令柏林新機場一點點陷入“豆腐渣”漩渦難以自拔,埋下的隱患直至30年後仍然無法根除,以致德國普通民衆都能如數家珍般的列出7大錯誤。

1:菜都下鍋了纔想到改食譜

新機場最初的設計是年旅客吞吐量2200萬人次,但修建到2008年時才發現,現有兩座機場就已經超過了這個吞吐量,意味着新機場到了投入使用時就得面臨滿負荷運轉,甚至超負荷運轉。於是臨時修改將設計平面圖的面積增加了65%,導致6條已鋪設公路全部敲掉,航站樓東挪300米等等不必要的損失。

當新設施一點點推進時,又提出增設雙層登機口以迎接空客A380客機,9條已建登機口被拆掉重建。但重建完後又接到通知:沒有航司表示願意執飛A380至柏林(法蘭克福與慕尼黑已經有了)。當德國人以爲等待就有希望時,部分航司的A380或因故障退出、或使用年限將近直接報廢,昂貴又極佔場地的A380專用登機口宣佈廢棄。

2:坐到馬桶上纔想起沒拿紙巾

2010年之前,歐盟就已經在討論新的安全法規,爲避免新法規與柏林新機場產生衝突,提前2年就已經將可能涉及的條例發給機場,但直到2010年新規頒佈後德國人才發現,歐盟提出的“狹窄建築物必須有一定面積的地面空間”這個最基本要求都做不到,迫不得已只能匆忙間“拆東牆補西牆”,導致航站樓埋下種種安全及消防隱患。

爲了趕在2012年6月開放,德國人總共拆裝500多扇自動門,修改了1800個室內設計,增加了100多處夾層空間,使得新機場現有佈局與設計圖出現無數個差異,覆蓋範圍從設計尺寸、消防通道、安全門再到候機廳,幾乎全方位都一團糟。

2012年的機場開幕式原計劃邀請超過1萬名嘉賓,僱用600多輛大型卡車運送設備,最後關頭被德國聯邦警察制止了。

3:21世紀機場卻使用“人力報警”

緊急叫停後德國聯邦聘請外部審覈員介入檢查,第一個安全報告只經歷了一週就完成,審覈員在報告內寫道:這是我見過的最糟糕的機場,排煙管道、灑水裝置以及緊急通信電纜的配備與機場現有規模完全不符,甚至數量和尺寸還不如即將關閉的、1923年修建的騰珀爾霍夫機場。

令人捧腹的是,機場首席執行官的應對方式是“800人站崗防火門,手持手機人力報警”,更搞笑的是,機場監事會居然通過了這個計劃。德國航空安全專家洛格拒絕簽署安全證書並作出評價:他們都瘋了。

4:發現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問題多達15萬個

2012年柏林新機場停建接受全面檢查,120名各領域專家經過4個月審覈後結束工作,但彙總問題卻足足花了2個月時間,最後得出:新機場發現的問題超過15萬個,從設計到材料都出現錯誤,比如近半跑道有感應器和燈光故障。

一匿名專家對德國媒體表示:解決問題的方式只有一個,異地再建,因爲推倒“豆腐渣”重建和翻修的費用更加昂貴。與此同時,收到消息的建築公司和工人開始消極怠工,越來越多的合作企業與專業人士退出,而工人們只能靠變賣設備、金屬等建材彌補收入,使得總投入進一步增加。

5:偷工減料無人擔責,外行人指揮內行人

2013年,柏林新機場即將開始第3次開幕慶典前夕,前首席執行官施瓦茲和前總經理科特根被曝博士學位造假、收受19.3萬歐元“小費”等醜聞,經過聯邦調查證實後二人被雙雙解僱,一人被罰100萬歐元、另一人僅被要求上交“小費”。

德國媒體瞠目結舌後不甘此判決,因而派記者臥底半年之久,最終得出:偷工減料是普遍行爲,且機場管理認爲“這是常見的,世界各地都有”,而臥底所接觸到的管理人員,超過70%都不是專業人士。簡單說就是“外行人指揮內行人”,使得消防系統混亂至極,其中不乏“零件過了有效期都不知道”等問題。

6:不斷的升級,不斷的追加費用

如果說柏林新機場因跨越30年而導致問題繁多的話,那也情有可原,畢竟早先的設計肯定無法滿足現有需求。但實際上,這座機場不斷升級、不斷追加費用的背後,還有數不清的浪費,比如機場交通設施。

2020年3月,柏林參議院通過了擴建三條機場專列地鐵線的項目,使原先的設計成本從1.12億歐元增加到5.25億,地面公路則從3.86億預算增加到6.07億,這還不包括籌建中的另外3條線路,總超標預算約爲20億歐元。

表面上看這些投入都是必備的,可經過推敲後卻被指出“至少有1/3線路是重複的或不必要的”,而與之對應的卻是大量真空區,比如亞歷山大廣場與勃蘭登堡門這兩個熱門區域,日均人流量可達數十萬,卻只能步行到2.2公里外才能找到機場專線有軌電車和地鐵。

由於增設多條未提前規劃的交通線路,引起大量噪音擾民的訴訟,原本對新機場遲遲無法投入使用“含怨在心”的德國人,發起訴訟時絲毫不留情面,目前勝訴者已拿到超過5000萬歐元的賠償。

7:強行運營長出野草的機場,可能剛開業就破產

從1991年的6.3億歐元預算,到2006年增加至28.3億,再到2012年46.2億,直至2020年的73億歐元,這座長出野草的柏林新機場總超支預算60多億歐元。但這還不是最大的問題,更大的困難是設計之初沒有想到運力激增,與2019年共有3570萬旅客人次進出柏林和勃蘭登堡州對比,強行運營只會面對大面積擁堵。

除此之外,因2020年航空業普遍低迷,各大航司入駐新機場要面臨更大的財務困境,哪怕德國聯邦許諾的3億歐元無償補助款到位,新機場也有很大可能會破產,畢竟,這筆錢連支付超預算款項的利息都不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