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之家》是2020年上映的日本家庭劇情片,由長渕剛、廣末涼子、飯島直子和瑛太主演。這是長渕剛出道40年的紀念作品,顯然這是一個粉絲向的電影,同時也說明了長渕剛在日本娛樂圈的崇高地位。

長渕剛是日本民謠歌王,也唱一些搖滾歌曲。曲風接地氣、皮膚黝黑,有“工人歌手”之稱,姜育恆的《跟往事幹杯》就是翻唱長渕剛的《乾杯》,還有小虎隊的《紅蜻蜓》也是翻唱。

他在《太陽之家》飾演一名不善言辭的木匠,與廣末涼子有不少對手戲。

木匠的日文是“大工”,從字面也看得出來對匠人的尊重。長渕剛的這個角色很好地詮釋了亞洲父親的不善言辭和專業領域的敬業精神,裏面的前後輩等級和手藝傳承的細節非常適合日式電影語言。

《太陽之家》就像《最後一封信》,周迅版的《你好,之華》,也就是中國版《最後一封信》被認爲文化差異。水土不服。但是當巖井俊二把故事搬回日本,輕緩的節奏和那份隱忍又直接的感覺,就變得合理很多。

每個國家和地區都有不同的拍攝節奏,觀衆有不同的觀影習慣。如果不適應日式的電影敘事方式,可能看《太陽之家》就會覺得有點着急且乏味。

《太陽之家》在家庭這條線上,充分地體現了“害羞文化”。爸爸知道女兒喜歡喫草莓,這是通過日常觀察就可以習得的線索。然而爸爸卻完全不瞭解女兒的夢想,這就說明溝通不足,默契不夠。

咱們常說父愛如山,說的是深沉而不是沉重。並不是閉口不談,好奇卻不過問。那種彼此心繫卻沒有感情對接的感覺讓人很是着急,但也能感受到亞洲文化的那份內斂。

其中男主幫美女保險員買保險那段戲讓我想起了綾野剛的《影裏》,客氣的日本人是不喜歡麻煩別人的。將朋友關係建立在購買關係上會顯得很微妙,尤其是購買合同服務,而不是實際物品,在很大程度上是對銷售人員的認可,也是一段關係親疏的量尺。

《太陽之家》這段戲的出現,旨在對比男主對待不同人物關係的處理態度和處世哲學。

長渕剛飾演的信吾與老師傅、大徒弟之間的關係也非常有趣,電影中“一日爲師終身爲父”的理念清晰明瞭,不只是技藝傳承,也包含了前後輩文化的嚴格。

《太陽之家》是一部男性視角電影,很濃郁的父權氛圍,典型的鐵漢柔情風格,但價值觀不夠新潮。

對於比較崇拜好萊塢製作水平的亞洲影視行業來說,或多或少都會受西方思潮的影響,但是日本電影在融合平等觀點方面進步並不大。

或許這是一種文化自信或是社會現象,像《太陽之家》這種體現年齡和性別所帶來身份差異的固有模式屢見不鮮。

之所以日影沒有給人思想落後的印象,我認爲一方面是動漫的突出腦洞,達到一定互補作用。另一方面是家庭化細節處理溫馨動人,強勢中帶着反思,讓人物和劇情更加立體、有血有肉。

正如電影的核心思想“有太陽的地方就有家”,體現出一種積極陽光的心態,不管經歷多少,與家人一起,人心總能向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