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学校、社会等教育的奠基石,家长们必须重视对孩子进行的家庭教育。

而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必须学会教育孩子哪些知识以及教育孩子的方法。毕竟,对孩子的教育并非是做实验,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殊不知,父母们的期望很可能会对孩子造成极大的压力

闺蜜雯雯的儿子小璇今年8岁,正是上小学三年级的年纪。而雯雯对小璇一向严厉,对于他的学习成绩更是倍加关注。

每逢考试前,总会向小璇强调:"你要是考不好,你就给我罚站2个小时反省!考得越差,那你就站越久!"

这样的话语,令小璇如今只要一到考试,便非常的紧张,考完后还没出成绩的那几天,总会不断地做噩梦。雯雯虽然也有些心疼小璇,但对于他能如此重视考试的表现非常满意。

其实,很多时候,家长们的心态往往会影响到孩子的成败。

而不少家长则把这种只关注结果,不在乎过程的态度传输给孩子,无意间也会使孩子养成凡事只注重结果的处事风格,无法保持平常心。

这样的结果,无疑就是失败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其实就是指父母或者家中的其他长辈对年轻一代,也就是孩子进行教育,而且这样的教育行为是有目的、有意识的。

而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作为基础以及长期的教导。

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1、家庭不和睦,影响孩子拥有良好的性格

如家长之间时常发生激烈的争吵,且争吵时的言行都非常粗鲁,这让孩子的自尊心也随之受到影响,同样变得暴躁,性格孤僻,不喜欢与人交流。

而且,家长们只关心争吵的问题而忽略了孩子,使孩子缺乏关心与照顾,也会令他们变得没有安全感,内心是非常孤独的。

2、对孩子期望过高

每个家长必然都会对孩子抱有期望,许多家长甚至把自己未实现的心愿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

不断地逼迫孩子变得优秀,一旦孩子没有达到预期,便忍不住严厉责骂,动手打他们等。

把希望全部压在孩子身上,施行简单粗暴的"打骂教育",只会令孩子负重成长,不断压抑自己的内心,变得自卑、内向,还会对家长怀有怨恨

3、过度看顾

许多家长对孩子的爱已经属于溺爱而不是关爱了,事事以孩子为先,对孩子所有的事情都代为包办

这样的管教方式,只会令孩子变得自大、自私、自利,而且失去自理能力。凡事都依赖父母,习惯之后,哪怕以后长大也不会是一个独立自理的成年人,且承受能力极差,经不起一点挫折。

家庭对于孩子来说,是成长的摇篮,是幸福的港湾。而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是最信赖、最亲密的人。所以,他们会非常在意父母的一言一行,对他们的教育。

对孩子来说,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才是有利的?

1、尊重孩子成长的轨迹

孩子的成长轨迹是有他们自己的特点的,父母们应尊重孩子的成长轨迹,但也要对孩子进行引导。毕竟,相对于成年人,还未能辨别是非的孩子,还是需要外力的帮助的。

父母可以在孩子犯错时给予一定的教育与引导,但不能强迫孩子按照父母的成长规划来成长。

2、学会聆听孩子的所思所想

若想真正了解孩子,从而做出最适合的关爱孩子的方式,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学会耐心聆听孩子的所思所想,可以给予孩子一些看法与见解,但前提是要做到尊重孩子的所思所想,同时让他保持独立性

3、学会把握宽容与约束的尺度

父母教育孩子,在给予宽容的时候,也要进行必要的约束。毕竟,过分的宽容,往往就是溺爱。而过分约束,便是对孩子的不尊重,使孩子失去自由。

可以表扬孩子的优点,对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上给予宽容,但对于孩子的各种不良行为要及时纠正,约束孩子不可再犯。

孩子的成长,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是在家中,此时家庭教育便是非常重要的存在。

父母不仅需要对孩子进行管教、培养,对自己的一言一行也要进行管理,不可让自己的不良行为感染到孩子,使孩子也产生同样的坏习惯或者不良品行!

今日话题:你平常在家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呢?对于"以身作则",你是否做到了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