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宗江,中國著名編劇和導演。他出生於書香門第的翰林世家,卻引領兄妹登臺獻藝,男扮女裝成爲一絕。他是燕大高材生,卻因演戲成名,爲何又轉行當編劇和導演?

作爲一個劇作家,黃宗江創作的《大團圓》、《柳堡的故事》、《海魂》、《農奴》、《秋瑾》等電影至今膾炙人口;作爲一位資深戲迷,花甲之年,他還在美國登臺表演,並用英語出演崑曲《十五貫》中的小花臉婁阿鼠,還漂亮地從板凳上翻了個倒跟頭;作爲一名演員,2010年,他在電視劇《生死橋》中客串角色,以8 7歲高齡成爲該部民國大戲中最年長的演員。那麼,黃宗江的人生,究竟有怎樣的不同尋常的經歷呢?

1938年,黃宗江又以優異的成績考人燕京大學西洋文學系,與小學同學孫道臨不期而遇。在燕京大學讀書期間,黃宗江與孫道臨等共同組織燕京劇社,身兼導演、編劇、演員等多職,演出《雷雨》等名作。可是,出人意料的是,他卻在大學二年級的時候,中途退學了。這究竟是爲什麼呢?

黃宗江利用幫別人走臺的機會,出演了一個老奸巨猾的反派形象,並大獲成功。黃宗江在不滿20歲這樣意氣風發的年紀,本來適合本色出演清秀的少年小生形象,沒想到,他竟然一下子能夠挑起演老頭、反派的大梁,這確實令人刮目相看。這對黃宗江的演藝道路來說,絕對是一個巨大的突破。然而,正當他的演繹事業開始有起色的時候,黃宗江卻突然決定要離開上海,前往重慶。這又是爲什麼呢?

黃宗江在《戲劇春秋》當中一個人扮演了三個角色,俗稱“一趕三”。這三個角色分別是頑固老頭,洋場惡少,和老茶房,黃宗江硬是把這一場戲中的三個角色,都演的是活靈活現。從此,他得到了重慶同行與觀衆的認可,一下子名聲大振,並與藍馬、謝添、沈揚,一起被稱爲“四大名醜”。然而,正當他前途一片光明的時候,黃宗江卻決定遠渡重洋,去美國參加了海軍。這是爲什麼呢?

黃宗江在當海軍這段時間,憂國憂民的情緒無時無刻不籠罩着他,他構思出這樣一個叫做《大團圓》的劇本:主人公是北平的一家子,七兄弟姐妹,父親是老同盟會會員,這七兄弟姐妹,經歷各種磨難,終於在抗戰勝利的時候又相聚在了一起,實現了大團圓。有了這個靈感,他非常興奮激動,可是,寫着寫着卻怎麼也寫不下去了。怎麼回事呢?

《大柵欄》中的黃氏兄妹

1956年,多情的黃宗江狂熱地愛上同齡軍人阮若珊。可是起初,這段感情卻並不被外人看好,這又是爲什麼呢?阮若珊是一位早在“12·9”時代就投身紅色革命的革命者,在黃宗江認識阮若珊時,她已經是南京軍區前線話劇團團長,準師級幹部。而當時的黃宗江只是一個連級幹部,還不是黨員。除此之外,認識黃宗江之前阮若珊已離了婚,帶着兩個女兒。在地位、世俗等觀念非常重要的年代,這樣兩個人的結合無疑難以讓人置信。可是,他們最終卻走到了一起,並喜結良緣。那麼,黃宗江是如何打動阮若珊的呢?

更多精彩內容,鎖定10月14日6:30播出的湖北衛視《大揭祕》《藝術大師 黃宗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