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如東沿海爛沙洋水道西部,管線橋、黃海大橋與初具雛形的黃海二橋,3座萬米“長龍”橫亙於海面之上,連接着陽光島“能源島”與內陸港區,承擔着天然氣外輸與港口物流樞紐的功能,成爲如東洋口港“產業港、能源島”戰略定位的關鍵支撐。

“管線橋是‘空中運輸通道’的重要載體,它是爲輸油氣管線、散貨傳送帶安置建設的專用通道,目前橋上已安裝了中石油LNG管道。”洋口港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劉乃羣告訴記者,這座全長10.7公里的管線橋有效滿足了江蘇LNG項目登陸的需要,單日最高可爲西氣東輸管線輸送天然氣3900萬方。與此同時,洋口港還沿管線橋通道配套建設有22公里的管廊,打通了液化品碼頭至臨港工業區的空中物流通道,能極大提高物料運輸的可靠性,降低運輸成本。未來,園區還將根據落戶企業需要,架設蒸汽、自來水等管道,爲企業提供必要的要素保障。

黃海大橋作爲連接“能源島”與港區的“主動脈”,在服務“能源島”建設方面,主要是滿足車載LNG運輸需要。據瞭解,陽光島上現已建成投用LNG儲罐4座,年接卸週轉能力爲650萬噸,天然氣外銷以氣化外輸和液態裝車爲主。目前,液態裝車量單日最高峯時將近200車,未來,隨着江蘇LNG三期擴建以及江蘇國信、協鑫匯東等儲罐工程相繼實施,液態裝車量勢必增加。加之近年來產業港建設加速,越來越多對港口依賴度較高的產業項目落戶於臨港產業區,港口進口貨運量不斷攀升,也對連接通道運載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今年2月中旬,總投資10億元的黃海二橋工程正式開建。“目前黃海大橋是雙向兩車道,大橋日均通行車輛近1000輛,基本達到運載極限,二橋建成通車後,運載能力將是現在的一倍。”中交二航洋口港PPP工程總承包項目經理部副經理邱源源告訴記者。

據瞭解,黃海二橋全長10.035公里,其中直線段8508米,曲線段1527米,寬度爲13.1米,整座橋體位於黃海大橋東側,間距30米,建成後,將與一橋形成雙向四軌車道,並在離岸3公里和6公里處分設銜接區,方便車輛會車、掉頭。

眼下,黃海二橋島側、岸側以及海上施工船三處施工點正在同步推進中:島側800米鋼棧橋與平臺施工已全部完成,岸側鋼棧橋推進了約1.3公里,兩側共完成30根鑽孔灌注樁施工;中段船舶施工點已完成打入樁21根,整體狀態安全可控。

“二橋工程現已完成總工程量的近四分之一,今年預計完成4億投資,佔概算總投資額40%。”邱源源告訴記者,該工程總工期爲30個月,預計2022年8月30日交付使用。全面通車後,洋口港區罐車運載能力與產業項目配套能力將大幅提升,能有力助推港口產業騰飛。

來源:南通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