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7年的《演員的誕生》到《我就是演員》,再從《演員請就位》到2020年第二季開播,這檔節目也來到了第四個年頭。

與很多節目一季不如一季不同的是,節目的口碑處於穩中有進的狀態。

要說這檔演技競技節目最大的看點,莫過於作爲導師的導演和水平不一的演員互相爭鋒。

上一季李誠儒的“如坐鍼氈、如芒刺背、如鯁在喉”還在耳邊,這一季變成“味如嚼蠟,味如雞肋,如此乏味”,依舊是想要搞事情。

而與上一季不同的是,《演員請就位2》的導師陣容有了變化——爾冬升來了!

作爲香港導演的代表人物之一,爾冬升的到來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只想讓人直呼不得了,不得了~

不得了在哪呢?

不得了的第一點,就在於他對演員一針見血,敢言敢評,毒舌至極。

第一期一開場偶像陳宥維與王楚然演繹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尬翻全場,爾冬升化身“idol粉碎機”:

“你連五官控制都還沒知道技巧,哭戲彷彿在嚼口香糖,要想辦法是不是去上進修班,會直接告訴你沒有演戲天分的那種。”

“你靠樣子是沒用的,你有梁朝偉帥嗎?年紀大了沒粉絲看你的了。”

面對主持人張大大重現張譯在《我和我的祖國》中片段的不忍直視,爾冬升變成“治矯達人”:

“你演得好像小偷。”

“你剛剛那解釋對我來說一點意義都沒有的,誰沒有壓力啊?”

可以說,比起慈愛的陳凱歌、相對含蓄的趙薇和郭敬明來說,爾冬升一句句的實話彷彿說到了觀衆心裏,也難怪不少網友高贊:

“爾冬升一個人拉高了這個節目的檔次。”

要說第一期最大的看點是爾冬升懟得演員沒脾氣,那麼第二期的爭論點又到了郭敬明給演員“0經驗”的何昶希發S卡的問題上。

不論是陳凱歌直言“It's such a big surprise!”,拱火李誠儒,爾冬升推波助瀾,和趙薇喫瓜看戲,還是大鵬站隊引發情商討論,關於這件事大家都討論得比較充分了。

而比起常常成爲爭議焦點的郭敬明的言行來說,這一期的一個細節倒是更體現了爾冬升真的來對了——

他與陳凱歌意見不一。

很多人看到這要說了,幾個導師之間意見不一很正常,沒什麼大驚小怪的。

但我們不妨來看看爾冬升是怎麼個意見不一法,這主要體現在張月與劉芮麟演繹的《被偷走的那五年》的片段中。

片段中張月飾演的是在病牀上的妻子,面對自己除了頭部以外的癱瘓,與劉芮麟飾演丈夫來了場生死離別。

而看完這段演繹的陳凱歌,被劉芮麟的哭戲打動,信服張月演繹的病人,認爲兩位演員的表現“很好很成功”。

在陳凱歌之後的郭敬明先是肯定了陳凱歌,然後再提出插着氣管的張月“演得太像一個健康人”。

接下來就有意思了,爾冬升先是看了看陳凱歌,在趙薇說着“說唄”,直接一句:

“我的看法首度跟陳凱歌導演不太一樣。”

之後接着對劉芮麟的評價是不太入戲,張月沒有表現出一點病人的狀態,郭敬明還補了一句“脫節的是”。

而在陳凱歌反駁之後,趙薇先接着說自己以觀衆的角度被這個片段感動,接着又指出劉芮麟:

“你沒能夠積極地去做到你的最好。”

(點評斟字酌句,有停頓思考)

從這個片段可以看到,其實除了陳凱歌肯定了兩位演員,其他三位導師都有不同意見。

但比起郭敬明和趙薇的委婉,爾冬升意見不同就算了,還鮮明地表達了自己不同意陳凱歌的看法,來了場實實在在的正面碰撞。

而這個場面,實際上又揭示了爾冬升對於整檔節目的意義,可以從兩點來看。

第一點在態度上,承接前面說爾冬升“不得了”的第二點,就是——

除了演員,對於導演,他也直言不諱,敢說真話,亮出立場。

爲什麼他能這樣?

因爲爾冬升有底氣啊!

出身影視世家的爾冬升,母親紅薇是曾經的上海灘的電影明星,在她與演員嚴化生下四子一女,其中是長子秦沛和次子姜大衛

而在嚴化逝世後,紅薇改嫁香港電影製片人及導演爾光,生下了爾冬升。

(香港影視圈同母異父三兄弟成佳話)

可以看到,爾冬升除了同母異父的兄弟秦沛、姜大衛之外,其家族中有二十多人都在從事電影相關工作。

對於爾冬升來說,在邵氏當了近10年的武俠明星,之後轉爲導演拍了許多經典的他,說白了就是香港電影圈大佬般的存在,根本不怕得罪誰!

香港電影人爾冬升和內地電影人陳凱歌,圈子相對獨立。

因此,在《演員的誕生2》中,正因爲有了能“鎮”得住陳凱歌的爾冬升的存在,才破除了對大導的“神化”,讓大家認識到“原來陳凱歌說的也不是絕對正確”。

而這樣帶來的結果是,使得導演間觀點的交鋒更有看頭和說服力。

第二點在觀點上,陳凱歌和爾冬升對於電影的不同觀念引人深思。

這裏就要說回到上面張月和劉芮麟的那個片段了,陳凱歌和爾冬升對於這個片段不同的觀點其實非常具有代表性。

面對爾冬升對張月說話中氣十足,沒有演出插了氣管的病態的缺點,陳凱歌看到的卻是她牀頭邊那個被拿走了鮮花的空花瓶:

“那束花被拿走了,空空的瓶子放在那,這就是她生命的最後的狀態。”

“你看上去她完好無缺,她的聲音和臉色正常,並沒有明顯的消瘦,沒有通過化妝讓她的臉上有皺紋或是其他的病態,可是她就要消逝了,這個東西反而讓我有了更大一點的感動。”

在陳凱歌看來,張月是否呈現出病態不是重點,空空如也的花瓶已經象徵了她易碎的即將消逝的生命——

“如果一個人在這樣的煎熬中間過了很長的時間,你究竟應該更強調她的內心,還是要強調她外部造型的變化,哪一個能引起更大的同情?”

很顯然,拋出這個問題的陳凱歌的答案是,強調她的內心。

而自上季以來被大家公認的“最能調教演員”的陳凱歌,在這一期卻引來不少觀衆的反對意見:

“首次不同意凱歌導演。”

其實,藝術觀念常常不分對錯,爾冬升和陳凱歌恰恰非常有代表性的代表了兩類導演。

首先,爾冬升作爲一位見證過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電影人,拍過《新不了情》 《門徒》 《槍王之王》,袁詠儀、張曼玉、舒淇、莫文蔚、張柏芝等在他的電影中大放異彩。

他的作品題材涉獵廣泛,卻始終關注社會事件,有一層現實關懷,但不管怎麼說,從大方向上來看——

爾冬升都是一位商業片導演。

商業片導演常常都意味着他懂得怎樣設置噱頭,講好故事、接地氣,讓觀衆信服。

也因此,在張月這個片段中,爾冬升正戳中了許多觀衆的觀感:覺得這個角色不夠真實,場景“假”,故事讓人難以代入其中,追求的也就是影片的現實風格。

其次,陳凱歌作爲內地第五代導演的領軍人物,從憑藉《黃土地》 《邊走邊唱》 《霸王別姬》 《荊軻刺秦王》在國外電影節上拿獎拿到手軟,確立了鮮明的人文意識和美學追求。

你說陳凱歌的電影是商業片嗎?

正如陳凱歌自己反對電影的類型劃分那樣,還真不能那麼輕易地下定義。

可以說,詩性縱橫的文人導演陳凱歌在中國電影市場化以來,執導的作品引起了越來越多的質疑。

從《無極》 《道士下山》 《妖貓傳》,一直到《我和我的祖國》裏被許多認爲是“最差的片段”的《白晝流星》,陳凱歌走在了魔幻現實主義的道路上。

而對於有着深刻的現實主義傳統的中國電影來說,陳凱歌的這一點,讓許多觀衆難以接受。

當然,這也不是給陳凱歌找藉口,在離開了柯藍、阿城、史鐵生、李碧華等作家的作品之後,自己當起編劇的陳凱歌就有點放飛自我了,暴露了自己講不好一個故事的短板。

還記得在上一季陳凱歌就說過:

“電影是細節的藝術,我完全讀懂了他的內心。”

內心戲頗多的陳凱歌,總是能發現被許多人忽略的細節,想得更深更遠。

但比起爾冬升的直觀、直給,陳凱歌的表達有時候就會陷入“自說自話”的尷尬境地,觀衆根本就get不到他的深意。

說了這麼多,不管你是認可爾冬升,還是贊同陳凱歌,從這裏看,兩位導演在節目中的表達都比較真誠,可以從他的點評直接看到這個導演的內心和藝術追求。

總的來看,如果說趙薇點評常從專業角度,而郭敬明代表的是流量路線,那麼觀衆能看到爾冬升、陳凱歌兩位大導的針鋒相對,對演員和電影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真是看得賺到了。

青石電影編輯部 | 晨晨

本文系青石電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