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李雪健参演《金银花开》之时,仅仅客串了4天便拿到了接近600000元的片酬。这令当时主演这部戏的男主角感到不满,于是他便找到导演,希望能够涨片酬。

而对于男主角的要求,导演也很是犯难。早前,为了能够请上大腕儿,这部剧的资金已经支出了不少。如果再次的提高其他主演的片酬,那么整部剧用于后期制作的资金就会没有多少,这可能造成整部剧的质量大受影响。

但在男主角看来,李雪健短时间能拿到高的片酬让他感到十分的“憋屈”。

在撒贝宁主持的《开讲了》的舞台上,著名演员王嘉儒直接向李雪健提问,他说:“我到北京之后拿的第一个角色是吴京脚下的死尸,第二年演了第一个男一号,你猜我拿了多少钱?”

最终,他苦笑道“4000块钱,但您却不一样,像您这样德高望重的、有名气的演员,在我们的戏里面却只拍了四天便拿走了好几十万。”

王嘉儒感叹底层演员真的不容易做,干的活又多,到头来步入大腕儿拍的几场戏回报多,虽然深知这其中的道理,但他还是感觉到不平衡。

但李雪健却坦言道:“1990年拍摄《渴望》的时候,我所拿到的片酬也比不上所克服的艰难,仅仅只有8000块。”

但对于此,王嘉儒却还是感到十分激动,他说,“您拿到了8000块钱,在那个年代足够你不愁吃不愁喝到下一个阶段。但我不一样,我这部戏只拿了4000块钱,4000块钱撑到下一部戏都不知道要撑到什么时候,还是有名气的好。”

李雪健听了此话之后,也不禁感到有些气愤,他直言:“在没有成为一名演员之前,他在部队的时候曾经经历了生死。而现在,这一点一滴的打拼,都是他自己努力而来。”

1965年,年仅11岁的李雪健跟随着父亲前往贵州三线支边,16岁便进入工厂劳动,在工厂期间,李雪健业余的时候都是文艺宣传演员。19岁那年,李雪健参军,在那里他度过了很多年的部队生活。

在部队的时候,李雪健积累了很多的上台经验。1980年,他因在话剧表演《九·一三事件》饰演“林彪”一角而走红。那时,这部剧甚至获得了戏剧最高奖“梅花奖”。

1989年,他凭借着电影《焦裕禄》有着极高的知名度,他也因此斩获了金鸡奖,百花奖的最佳男演员奖。

而在塑造了这么多经典的角色之后,1990年,李雪健迎来了自己人生的转折点,凭借着《渴望》中“大成”这个人物,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并斩获了多个奖项。

可人们往往只见这个演员面前的风光,却忽略了他背后的努力。能够将一个又一个的角色塑造好,都是通过他多年的演技打磨所成就的。

李雪健老师是国内演艺圈公认的“老戏骨”,在他的身上有着老一辈艺术家对于艺术的执着追求,这种追求使得他将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演艺事业。

所谓“欲速则不达”,好的表演是需要通过长期的积累,熬过最为艰难的时刻,才能够绽放。而如果仅仅只是埋怨前期的辛苦,而不愿意去努力,那么这样的演员注定走得不会长久。

你怎么看待王嘉儒对李雪健的提问呢?在留言板下分享一下你们的看法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