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進入工業社會以來,全球氣候變暖和污染物超標排放,一直是困擾人類健康發展的一大問題。爲此國際社會做出了不少努力,進行了廣泛的技術探索,如改進生產工藝、使用清潔能源等,同時全球各國也簽訂了一系列節能減排和保護生態環境的議定書。

作爲全球工業產值最高的國家之一,中國一直在積極履行《巴黎氣候協定》的相關義務。在9月22日舉行的第75屆聯合國大會期間,中國再次向全球做出鄭重承諾,力爭在2030年前將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峯值,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要想實現這一宏偉目標,就必須減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使用。種種跡象表明,在做出上述承諾之後,中國已經開始了相關行動。當地時間10月12日,據澳大利亞媒體《悉尼先驅晨報》曝料稱,中國的部分國有能源企業和鋼鐵冶煉公司已經得到官方的口頭通知,讓他們停止從澳大利亞進口煤炭。

另外,大宗商品交易領域的權威平臺標普環球普氏,也報道了類似的消息。對此海關總署於13日回應稱,將進一步加強對澳進口煤炭以及相關產品的監管。其實中國優化能源結構、進行節能減排的工作已經開始很久了。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的能源還是以煤炭爲主,其在整個能源消費結構中的佔比接近一半。但是中國一直在加大對非可再生能源的投資力度,截止2019年底,中國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費中佔比爲已經突破了15%,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發展勢頭。

根據英國石油公司發佈的《BP世界能源展望-2019年》預測,煤炭在中國能源消費中的佔比在2035年前後將下降到35%左右,或者更低。根據中國煤炭行業協會發布的統計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煤炭進口創下歷史新高,接近3億噸,其中高熱量的焦煤接近8000萬噸。

而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俄羅斯、蒙古四國,位列中國煤炭進口量的前四位,佔中國煤炭進口總量的95%以上。而中國需求量最大的焦煤,澳大利亞則牢牢佔據着第一的位置,中國焦煤市場上20%以上的產能,來自澳大利亞。

如果中國停止澳大利亞煤炭進口,澳大利亞煤炭企業將承受巨大的損失,這將是澳大利亞煤炭企業最爲擔心的事。作爲一個對資源出口依賴度非常高的國家來說,澳大利亞自身的煤炭消費能力非常一般,目前主要靠印度、中國和日本三個國家消化。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印度經濟在新冠疫情的衝擊下短期內難以復甦,對煤炭的需求肯定會大幅度降低。而日本作爲發達國家,也在進一步提升新能源的利用率。如此以來,澳大利亞煤企只能將希望寄託在中國身上。但是如今中國"來這麼一出",澳大利亞煤炭企業最後的"救命稻草"可能都沒了。

據悉,在相關媒體放出中國停止進口澳大利亞煤炭的消息後,澳大利亞煤炭企業的股價應聲下跌,跌幅超過6%。如果消息屬實,不僅會影響澳大利亞的煤炭出口,澳大利亞的對華貿易也將遭到重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