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年齡越大,對於人生的認識,就會越深刻。同時,對於天道,也越來越懂得敬畏。

古人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一旦到了五十,就要知道天命。所謂的天命,從某種意義上看,就是“天規”。

《道德經》中,對於各種“天規”,講述得可謂非常的多了。其中有兩條“天規”,一旦讀懂,福報無量!

一、禍兮,福之所倚

這個世間的一切,都在生生不息地運轉。每個人的一生,多多少少都會遇到各種好的事情,與壞的事情。好的事情來時,我們稱之爲“福報”,不好的事情來時,我們稱之爲“災禍”。往往一個人,都希望自己沒有災禍,多點福報。

俗話說,多行善事,自有後福。但是我們在匆忙的人生中,爲了生存奔波,爲了家庭奔波,更多的時候,無力顧及其它,甚至想做善事,也心有餘而力不足,該怎麼辦?

在這個時候,一個人的心態,就非常的重要。

道家講“陰陽相生”,往往災禍來的時候,其實也伴隨着福報。所以,當災禍來的時候,不要被災禍所打倒。當你的心,被災禍所迷惑,就無法發現其他的事情,被災禍迷惑住了自己的智慧。

因爲每個人,對災禍都存在一種恐懼,所以,往往災禍來的時候,容易沉浸在這種情緒中,由此而產生各種負面情緒。當你戰勝這種負面情緒,就戰勝了災禍,由此,你就能發現福報之所在。從而讓自己從災禍中,掙脫出來。

二、福兮,禍之所伏

一個人到了知天命的年紀,就不能太過於追求福報。所謂的福報,還需要有福德去承載。

當一個人福報來的時候,不要被好事衝昏了頭腦。這裏的禍,並非是一定存在的。因爲《道德經》中,對於一個人要保持的狀態,最好是無爲。只有在無爲的時候,一個人遇到事情的時候,才能對它做出最佳的判斷,從而不受外相所迷。

一旦你被外界的事物迷惑住,就很容易出現無法正確地去判斷事物。那麼,人的行爲,就容易出現錯誤,從而給自己帶來“災禍”。

所謂“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就是說的這個道理。懂得趨向福報的最佳途徑,就是福報來的時候,保持一種無爲狀態;當災禍來的時候,也應當保持無爲狀態,才能真正不受事物的表象所迷。

俗話說,平常心是福。即便你遇到的那件事情是壞事,只要你能保持一顆平常心,本身就是一種福報了。

按照《道德經》的看法,一個人只要能時刻做到無爲,那麼就接近於“道”了。只要能順應這兩條天規,一個人的福報,自然無窮無盡。不用刻意去追求,它也會來找你。這就是天道的奧祕所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