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三易生活的办公室里有这样一个架子,上面收藏了大量科技企业发布会的邀请函与相关纪念品。而在它们当中,有一个最为特别邀请函来自一家如今已然踪影难觅的国内手机厂商,是由两款手机的背壳组成,其中一台是(大概率为仿制品的)iPhone 6,而另一台则是当时该厂商即将发布的新机,但最有意思的是,在这一背壳上印着醒目的一行字:“学习苹果好榜样”。

没错,如果你是一位资历较深的手机玩家,可能还记得早在2009年iPhone 3GS一炮而红后,苹果iPhone系列机型的外观设计、系统界面风格,以及特色功能,就已经被许许多多国内手机厂商奉为圭臬。比如说,在当初iPhone 5与iPhone 6大红大紫的年代,大家走在街上都能看到许许多多同样采用金属机身、注塑天线,和采用对称式直角或圆角边缘设计的“非iPhone手机”。

即便近年来选择致敬iPhone外观造型的厂商少了不少,但大家如果平时稍有留意各种新款智能手机产品的摄像头造型与系统界面,并不难发现源自苹果式的“阵列式”摄像头模组外观风格、早就对整个智能手机行业造成深入影响的无抽屉式桌面、黑白黄三色的相机APP UI,以及诸多看起来“非常苹果”的细节和功能。

正因如此,我们三易生活在今天苹果这场发布会前就有100%的信心相信,iPhone 12系列的正式登场,或将注定又会成为许许多多其他品牌产品经理的“学习现场”,而非只是爱好者的简单狂欢。但问题在于,他们应该学习新款iPhone机型的哪些地方呢?

虽然外观并非“全新”设计,但却注定掀起波澜

2017年10月,当苹果发布向iPhone诞生十周年致敬的iPhone X时,带来了延续至今的“刘海屏”设计。平心而论,即便在当时的手机行业中,这未必是最佳的全面屏解决方案,而且我们也都知道苹果之所以沿用了这样的异型全面屏设计,其实主要是为了给高成本的Face ID硬件留下空间。换而言之,它其实是更偏向功能性,而非美观向的设计。

但即便如此,在iPhone X发布后接下来的几个月甚至一年多时间里,我们还是看到了大量其他手机品牌选择“致敬”苹果——哪怕它们并没有配备真正需要“刘海”的面部识别系统。

这样做是否合理?虽然从技术上来说其实是大可不必。但从市场的角度来看,致敬注定会引发热潮的同类产品,其实是相当省事而且不会出错的选择。也正是因为如此,当机身配色更多彩、造型设计更加简练,以及整机线条更类似经典机型的iPhone 12系列登场时,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它将会再次引领未来一段时间里的智能手机的外观设计风潮。

是的,苹果在全新一代的iPhone 12系列上选择了部分回顾自己最经典的设计语言,这同时也意味着iPhone 12系列在外观的高端感,以及屏幕的屏占比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提升。但比起这些,我们想要提醒大家另外两个更重要的事实。

首先,此次苹果发布了5.4英寸屏幕的iPhone 12 mini,由于是全面屏设计,因此机身尺寸实际上比此前的经典4.7英寸非全面屏iPhone还要更小。但在如此纤薄小巧的机身里,iPhone 12 mini却做到了与标准尺寸iPhone 12几乎完全一致的硬件配置——仅仅只有屏幕尺寸、分辨率,以及SIM卡槽的区别。换句话说,苹果不仅再一次真正做出了大家心心念念的小尺寸旗舰机型,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是当今业内最轻、最小,同时大概率还是性能最强的5G智能手机。“单手可握的小尺寸5G旗舰”,相信只需要这一个点,就足以让友商再次“头大”很久很久了。

其次,在整个iPhone 12系列的机身正面与背面,苹果都花心思做了一些独特的东西。其中正面是由苹果与康宁共同研发的“Ceramic Shield(官方译名:超瓷晶面板)”特种玻璃,它通过特殊的结晶工艺在玻璃内部生成了无数的规则晶体,使得其机身的防摔等级提升了4倍之多,同时还完全不会影响屏幕的通透性。而在机身的背部,iPhone 12系列此次全部加入了新的“MagSafe”磁吸定位设计,虽然这一设计的原理看似简单,但起到的效果却是多重而且极度实用的。

比如说有了MagSafe的磁吸效果,无线充电器现在可以精确对准机身内部的充电线圈,从而直接提升充电速度,消除了无线充电因为对不准、摆不正而,而导致的能源浪费、无端发热,以及充电速度减慢等问题。又比如说,得益于这个新的磁吸定位系统,iPhone 12系列的保护壳现在变得更容易套上和取下,因此为了换一个手机壳扣上半天的经历,从此也就成为了历史。甚至哪怕在“带壳”的状态下,MagSafe依然可以精准地吸住,并且不会影响到无线充电的体验。

简而言之,苹果用看似简单实则高深的技术,解决了iPhone 12的耐摔性问题;又用看似神奇其实简单的设计,大幅提高了新机使用的便利性,同时还为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磁吸配件生态系统。对了,顺带一提,根据官方数据显示,此次iPhone 12系列的四款机型机身厚度均只有7.4mm,光是这一点或许就可以让其他品牌学上好一阵子了。

参数很重要,但能让消费者感受到才更有意义

当然,外观上的变化可能还在其次,真正更值得其他手机厂商学习的,其实还是iPhone 12系列的硬件配置部分。或者更准确来说,是苹果如何让消费者能“感受到硬件先进”的具体做法。

例如此次iPhone 12全系都配备了XDR OLED屏幕,除了入门款的iPhone 12 mini外,其余型号均升级为更高的屏幕分辨率。而在一如既往拥有“专业级色彩表现”的同时,iPhone 12全系也具备了当今最全面的,对HLG/HDR10/杜比视界三大主流HDR视频规范的支持。那么问题就来了,众所周知当下在线视频网站还没有那么丰富的HDR片源,消费者要如何才能感受到苹果的高品质屏幕呢?

答案就在于iPhone 12全系配备,业界唯一的杜比视界4K 60FPS视频拍摄能力上。一方面这意味着用户平时在iPhone 12系列机型上观看自己拍摄的视频时,就能激活屏幕的HDR模式,直接感受到超高亮度与超高色彩范围的震撼,变相解决了“内容匮乏”的问题;另一方面,作为当今唯一能够实现杜比视界HDR视频机内编辑的机型,全新A14处理器强大的性能自然也就被秀了出来。

又比如说,在此次定位最高端的iPhone 12 Pro Max上,苹果专门为其设计了一枚1/1.7英寸的1200万全像素双核对焦新主摄CMOS。或许对于“参数党”来说,看到“还是1200万像素”首先就没了兴趣,但要知道,1/1.7英寸的CMOS尺寸意味着这枚新CMOS其实与大家耳熟能详,安卓阵营中的某款6400万像素CMOS和某款4000万像素RYYB CMOS是一样大的。但由于iPhone 12 Pro Max的主摄像素更低,反而使得它实现了惊人的1.7微米原生单个像素感光尺寸,达到当今所有智能手机中的最大。再加上苹果在iPhone 12 Pro Max上所配备,能实现CMOS主动位移的光学防抖系统以及新的SuperHDR 3算法,实际上iPhone 12 Pro Max的这套“1200万像素”变焦三摄+激光雷达影像系统所能提供的夜拍效果,视频拍摄稳定程度,以及逆光成像质量,会比大多数看起来像素高得多的安卓机型要好了不止一个身位。

当然,类似的情况其实也发生在A14处理器的性能表现上。尽管单看跑分与参数,A14可能并非完全具备压倒性的优势,例如它的AI算力是11TOPS,即使放到当下这代旗舰主控中也并不是理论上最高的,但问题就在于,明明是理论上峰值算力更高的安卓阵营旗舰机型,直到如今为止却依然鲜有可用的,且能真正使用本地AI计算性能,不需要依赖网络连接的端侧AI应用。反观苹果,早在上一代的iPhone 11系列上,基于设备端智能的一系列非联网AI功能,就已经早早地被部署上了。而到了此前A14在新款iPad Air首发时,包括修图及音乐编辑软件等多款使用离线AI计算能力的第三方APP,也成为在发布会上秀出的对象。

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对于安卓阵营的很多产品,特别是一些高端机型来说,参数列表里那些高成本、高规格的配置固然理论上性能强大,但实际上其体验到底能不能发挥出来,厂商有没有真正考虑过消费者如何去“用好”这些先进的配置与功能,却依然还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别的暂且不提,单论屏幕和相机部分,如今安卓阵营已经有了无数款屏幕支持HDR10+显示标准,支持120Hz刷新率的高端机型,但又有几款机型解决了内容源,又有几款的相机能够拍摄HDR10+,或是4K 120FPS的视频?

不可否认,好的配置虽然的确是产品能够卖高价的底气所在。但如果厂商仅仅只是堆砌配置,却不去思考如何让消费者用最简单的方式用好它们和用上它们,这是否也算是一种浪费,甚至用户体验层面上的缺失。

配置大涨后,这次的新iPhone还能让你喊“真香”

众所周知,iPhone从来都不是定位廉价的智能手机产品。特别是在升级了5G网络、全新处理器、全系标配OLED屏幕,以及采用新的相机组件后,再结合2020年这一特殊市场背景,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整个iPhone 12系列的硬件成本相比前代都会有着明显的上升。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iPhone 12系列的定价就会有所上涨呢?从目前我们三易生活第一时间拿到的国内市场定价情况来看,iPhone 12 mini与iPhone 12的起售价分别为5499元和6299元,iPhone 12 Pro和iPhone 12 Pro Max则将从8499元和9299元起跳。对比上代和上上代的iPhone就不难发现,iPhone 12系列这次的起售价与iPhone 11完全持平,而iPhone 12、iPhone 12 Pro和iPhone 12 Pro Max的起售价,则分别比iPhone XR、iPhone 11 Pro和iPhone 11 Pro Max当初还要低了200元、200元和300元。

这意味着什么?简单来说,iPhone 12系列四款机型的性价比,相比此前其实都有了大幅的提升。特别是在如今安卓机型普遍涨价,许多以往大家熟知的高性价比产品系列都纷纷向着5000元、6000元,甚至8000元大关迈进的背景下,苹果这种配置大幅提升,价格却反而有所下降的定价策略,自然也就更容易引发消费者的好感。

毕竟,消费者可不会吊死在一个品牌的树上,大家更为看重的,说到底还是产品是否足够“香”而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