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最後一排座椅緊貼着後牆

有的過道窄得側身才能通過

……

這樣的大班額現象,曾經在新餘並不罕見

不僅影響學生身心健康和學校教學質量

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隱患

開學一個多月,這個“老大難”問題現狀如何?

小新帶你去學校逛逛~

01班級“瘦身”了,老師學生都樂了

走進逸夫小學校園裏,教室寬敞明亮,孩子們讀書聲朗朗,課堂秩序井井有條。2020年秋季,全市學校實行錯峯開學,在城區學校就讀的學生和家長們驚喜地發現,過去擁擠的教室如今敞亮多了,班級“瘦身”了,老師學生都樂了。

課後,逸夫小學三年9班的學生趙至誠在教室後排跟同學做遊戲,玩得不亦樂乎。“以前教室後面全是桌子,沒有空餘的地方,現在寬敞了,我們可以在教室裏一起做遊戲了。現在班裏人少了,我們上課回答問題的機會也更多了。”趙至誠開心地說道。

市逸夫小學爲新生舉行少年先鋒隊入隊儀式。 本報記者 趙春亮攝

今年秋季開學,在逸夫小學任教多年的萬平體會到了從未有過的課堂輕鬆感。“以前一個班70多個學生,教學秩序難於管理,學生學習效果不理想。”萬平回憶以前上課的情形,前排課桌和講臺並排,後排靠着牆壁,桌子和桌子連成一片。她認爲消除大班額增加了師生交往的頻率和交流的密度,“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對待每個學生,有助於學生髮表見解、張揚個性、增強自信。同時,有更多的機會深入瞭解和研究每個學生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情感特點,因材施教,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自由和諧的發展,從而大大提高教學效果。”大班額的化解讓剛開學的萬平信心滿滿,動力十足。

過來接孩子的家長鬍女士對消除大班額有切身體會,“我家孩子跟同齡人相比個子偏高,一直坐在後排,以前班上人多,坐在最後排離黑板較遠,非常影響視力,現在人少了,位子也移前了,學習成績也提高了。”胡女士激動地說:“化解大班額真的是市委市政府爲我們辦的大好事!”

資料圖

“由於學校周邊樓盤較多,我們學校大班額的現象存在已久,爲化解這個問題,我們根據自身情況,合理整合、優化、挖掘教學用房,把一些閒置用房改建成教室,同時盡力爭取改擴建項目,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在學校西北角新建一棟教學樓,新增1500個學位。”逸夫小學校長鬍飛向記者介紹,爲控制班級人數,每個年級都進行了擴班,學校嚴格把控教學能力和素養,招聘教師以滿足擴班的需求。

如今,逸夫小學一年級每個班45人左右,二、三年級每班不超過55人,緩解了老師的教學壓力,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讓學生享有更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促進教育資源的公平分配,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02積極化解大校額大班額,推進教育大變樣

逸夫小學大班額問題的有效化解只是我市消除大班額問題的一個縮影。連續兩年來,大校額大班額問題都被搬上了新餘“兩會”的會議桌,寫進了市政府工作報告。對此問題,市委書記蔣斌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強調“要多建幼兒園、小學、中學,要捨得拿出最好的地來辦教育”,並經常深入一線調研、察看學校規劃和建設情況,督促相關負責人加強調度、加快進度。市委、市政府隨即啓動成立新餘市化解大校額大班額問題工作領導小組,市委副書記、市長猶王瑩主動擔責,親自掛帥任組長。他多次深入中心城區學校,實地考察調研大校額、大班額問題,查看個別校建項目的推進情況,並每月定期主持召開化解大校額大班額工作現場會,現場督導、協調解決學校建設相關問題。

在“教育就是現階段最大的民生”這一理念的引領下,我市以“力爭通過2—3年的努力,在主城區新增學位3萬個以上,有效緩解大校額、大班額問題”爲工作目標,不斷增加教育用地供給,把中心城區最好的地塊投入到改善教育民生當中。

資料圖

2018年,市政府決定在804臺地址處建設松山小學,在原市民中心規劃了40畝土地新建北湖小學。2019年,我市共推進20件化解大班額項目,其中規劃新建學校11所,總投資達13.79億元,可增加學位50400個。當年,渝水七小和市一中、市四中、新鋼一小教學樓等9個項目順利完工投入使用,增加學位1.2萬個。

“今年是化解義務教育學校大班額任務收官交賬之年,我們正在按照市化解大校額大班額工作領導小組第七次全體會議確定的工作部署開展工作。”市教育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劉焦華介紹道,今年秋季開學,爲積極化解大校額大班額,我市精準施策,採取了一系列新舉措、新方式。

01增加學位容量

高新一中、北湖學校、仙女湖一小、仙女湖三小(凱光小學)等4所學校,以及市五中綜合教學樓、新鋼一小綜合教學樓(二期)等6棟教學樓投入使用,可新增學位1.5萬個。

02試行集團化辦學

推進市一中與高新一中集團化辦學,通過做大做強高新一中,分流市一中生源降低班額。8月20日高新一中暨市一中高新分校舉行了揭牌儀式,今年初一年級已招收學生近1200人,其中分流市一中學生300餘人。

03利用周邊資源

市逸夫小學一年級、市六中初一年級到北湖學校辦學,市暨陽學校六年級到毛家小學辦學,市西湖小學五年級到市五中辦學。

04挖掘內部潛力

市三中、市長青小學等學校內部挖潛了部分教室。充分利用市五中、市九中、市五一路小學、渝水一小、渝水二小、渝水三小、渝水五小等學校的富餘學位,分流周邊大班額較重學校的生源。

通過以上措施,今年秋季增加學位1.5萬個,全市實現了初始年級每班56人以下,起始年級大班額全面消除,化解大班額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讓每個孩子都享有公平高質的教育,是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市委市政府找準癥結、精準施策,積極化解大校額大班額,推進教育民生大變樣,有力促進教育事業的全面發展。

隨着各教育民生項目建設順利推進,城區大校額大班額問題必將得到逐步緩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