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Nature自然科研

作者:Brett A. Bryan & Carla L. Archibald

大自然有麻煩了,除非我們拿出具體行動,否則情況可能將岌岌可危。Leclère等人發表在《自然》上的一篇論文量化了需要怎麼做才能扭轉這一令人深深擔憂的局面,同時又能滿足人類日益膨脹的胃口。作者的答案是,將大膽的保育行動與食品體系改革相結合,以求扭轉全球陸生生物多樣性逐漸喪失的趨勢。

這裏的大自然,是指在幾十億年的時間長河中演化而來的各式各樣的生命,它們的存在與地球生物物理環境以及現有的生態系統構成了動態平衡。大自然對人類有許多貢獻,無論是植物的碳封存還是昆蟲授粉,失去這些饋贈會讓我們付出巨大的代價。雖然地球生物多樣性的下降不會一下子觸底,不像氣候變化那樣醒目,如今又要讓位於新冠肺炎大流行,但它的風險絕不亞於我們面臨的其他挑戰。許多人甚至認爲,喪失生物多樣性的後果可能比氣候變化和新冠肺炎加在一起還要嚴重。

人們越來越意識到,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人類對糧食的需求隨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到2050年預計逼近100億)而加速擴大;一代人比一代人富裕,下一代比上一代消耗着資源更密集的飲食。企圖憑藉有限的耕地和牧場,平衡這種快速增長的需求,遲早會讓農業與自然(圖1)發生衝突。Leclère等人的研究表明,要扭轉這一局面,必須即刻採取大膽的一體化策略。

Leclère等人利用一項全球模型研究,評估到2100年在有大膽保育行動與食品體系干預的場景下,因農業土地利用與管理發生改變而導致的生物多樣性喪失的衰退局面能否被扭轉,或是用他們的話說,“把曲線壓平”。關於未來土地利用和生物多樣性的預測充滿了變數,而當這些模型疊加起來,變數也更多。Leclère等人在研究中的重大創新之一是,集成了四個全球土地利用模型與八個全球生物多樣性模型,並在更高級別的模型獨立指標上(如能避免的生物多樣性損失量),對未來土地利用場景的表現進行了評估。 

重要的是,這項研究還納入了一個基線(稱爲BASE)場景——無干預情況下的預期世界,Leclère等人藉此衡量干預場景的有效性。雖然這不是論文的重點,但值得停下來好好想一想,一個一切照舊、幾乎聽不到鳥語蟬鳴的可怕未來是怎樣的。

現在採取行動,就能改變自然的困境。作者運行的大部分(61%)模型組合顯示,展開大膽的保育行動能讓2050年的生物多樣性曲線出現積極上揚。這類保育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護區,擴大全球保育網絡;恢復退化的土地;根據景觀層面的全面保育計劃,決定未來的土地利用方式。相比什麼都不做而導致的預期生物多樣性損失,這種全面保育計劃能避免超過一半(平均58%)的損失,但也會導致食品價格飆升。

模型顯示,在保育行動與同樣大膽的各種食品體系干預相結合的情況下,全球生物多樣性進一步得到了改善。這些干預兼顧供給側和需求側,包括農業增產、食品貿易進一步全球化、糧食浪費減半,以及過渡到肉類消費減半的健康飲食。保育行動與食品體系干預雙管齊下,可以避免未來超過2/3的生物多樣性損失,全面的行動組合(綜合所有行動)更是能避免未來平均90%的生物多樣性損失。幾乎所有模型都預測,生物多樣性到本世紀中葉會發生鉅變。這些食品體系干預還能避免糧食可負擔性出現不利後果。

Leclère及其同事的工作補充了現有的全球氣候變化場景框架(政府等制定未來規劃的工具,包括被稱爲“共享社會經濟路徑”的場景,該場景將對未來的社會經濟預測與溫室氣體排放整合在一起),而且代表了迄今爲止生物多樣性與這個場景框架所做的最全面的融合。不過,該研究最大的侷限性在於,它沒有考慮氣候變化對生物多樣性的潛在影響。這會引起內部矛盾,因爲從一方面看,基線場景考慮的是到2100年全球變暖約4℃場景下的土地利用和社會經濟變化;但從另一方面看,它沒有考慮到全球變暖對動植物種羣以及它們構成的生態系統所產生的深遠影響。

模型中還缺少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其他威脅,包括採伐、狩獵、入侵性物種。雖然Leclère和同事承認了這些侷限性,並呼籲今後的研究優先關注這些問題,但壞消息是,忽視這些重要威脅或許意味着作者對生物多樣性問題,以及全球保育與食品體系干預共同作用的有效性評估有點過於樂觀了。爲了真正壓平曲線,Leclère和同事提出的“一攬子”行動需要大幅擴充,才能解決生物多樣性面臨的所有威脅。

雖然模型告訴我們,一個更美好的未來是可以實現的,但Leclère等人探討的各種大膽的保育行動與食品體系干預在現實中可行嗎?這裏的每一項保育行動和食品體系干預都要求所有國家協調一致,付出超常努力。即使全球社會願意團結起來,將保育工作與食品體系改革放在優先位置,這些行動來得及拯救地球上的自然遺產嗎?我們真心希望可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