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聚餐,吃出了个灭门惨案。

10月5日,黑龙江一个家庭聚餐,因为共同食用一份在冰箱放置一年的传统食物酸汤子,集体食物中毒。

截止10月13日,官方通报死亡人数已经上升至8个,剩下1人还在抢救。

新闻一出,网上炸开了锅。

一开始有消息称是“黄曲霉素”中毒。稍微看过我以往文章的妞们可能会记得,黄曲霉素是国际认证的一级致癌物,长期接触诱发肝癌。

但在这么短时间内致死,可能性不大。

经过很多专家初步断定,真正的元凶另有其人,那就是——

米酵菌酸

用网友的话说,这个毒素的可怕程度堪比蛇毒。

米酵菌酸名字虽然看起来平平无奇,它可是个彻彻底底的狠角色。

误食后,潜伏期一般为0.5~12小时,少数能达到1~2天

一旦毒性发作,会上腹不适、呕吐、腹泻、头晕、无力、黄疸、肝大、呕血、血尿、少尿、抽搐、休克或死亡。

目前没有任何解药,只能通过灌肠洗胃、催吐等减少毒素发生。

所以它的重症病死率竟高达40%~100%

最最最可怕的是,米酵菌酸在日常烹饪条件下,根本杀不死。

据专家范志红老师说,它在121℃的高温下依然可以存活。只有在120℃的环境下1小时以上才能将它杀灭。

换句话说,只要食物产生了米酵菌酸,就很大可能性会被我们直接吃进肚子里。

问题来了,什么食物容易产生有米酵菌酸呢?

看到这个新闻后,很多网友庆幸自己压根不吃酸汤子。

且慢,真的不能掉以轻心。

其实这种毒素经常“潜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主要产生于发酵的玉米面制品、变质的淀粉类制品,鲜银耳、木耳等食物中。

这些食物本身是无毒的,但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就容易被椰毒假单胞杆菌污染,继而产生米酵菌酸

例如每年广东都会出现的“肠粉”、“河粉”中毒,就是因它而起。

甚至我们常吃的木耳,浸泡过久也会产生这种剧毒。

就在今年5月份,一名34岁女子吃了泡发超过24小时的木耳,最终不幸身亡...

7岁小女孩吃了泡了2天的黑木耳,直接进ICU...

因为米酵菌酸污染的食物大多都是肠粉、米线、河粉这类主食,或者木耳这么常见的食材,一旦误食,那后果不堪设想

如何预防米酵菌酸中毒

不要在家自制酸汤子这类发酵的米面食,很难通过味道判断是否变质。

南方在5-10月需要格外留心,米线、肠粉、河粉等制品一定要冷藏储存。

米粉类食物烹饪后不要隔夜!

泡发木耳1~2小时就够了,最好不要超过4小时,如果超过24小时果断扔掉。

泡发木耳如果没达到24小时,但能闻到异味或者摸到粘液,也说明变质了,一定要扔~

泡发木耳或者银耳时,最好设闹钟,中途换1~2次水。

每次看到这类因为食物变质导致惨案的新闻,都心有余悸。

因为我们知道,中国长辈们大多都太节约了。

例如食物坏掉一部分,也会挖掉霉变的部分继续吃。劝又劝不听,让人操碎了心。

想知道食物有没有过期变质

可以在公号下回复【保质期】

一秒判断你家里的食物该不该丢

其实除了之前科普过的,坏掉一丢丢的水果也有毒,开封后半年的食用油不能再吃之外,有些食物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分分钟要了大家的小命。

《人民日报》特地发布了14种危险的食物

大家一定要记好,并且告诉家人:

这篇“保命”文章

一定要转发给周围的人

别让类似的新闻

发生在自己和身边的人身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