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北京车展,小鹏汽车在“脚踏实地”与“仰望星空”之间,着实玩了一把“反差萌”。

9月26日,何小鹏本人出席并亲自主持了“天生智能 探索不止”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何小鹏公布了两项用户服务计划,“超充免费加电计划”和“电池租赁计划”。

讲真,现在一旦看到新势力某某公布类似计划,内心总是充满着纠结:一则,总是希望那些把“信任票”投给年轻的新势力的用户能够从这些“计划”中获得实惠;二则,又不免担忧,在那些精心审核之后的文字以及精确计算之后的数据背后,无疑还是“冰冷”的生意。

还好,小鹏汽车的两项用户计划很难找到“槽点”。

姑且愉快地做一个简单回顾:

小鹏汽车“超充免费加电计划”针对首任非营运车主,提供终身免费充电服务。具体为:每辆车每年设置高限3000度电,车主需要前往指定充电站充电,该服务自发布之日起已覆盖北京、上海、广州等24座城市。

计划在本年度之前,扩展到不少于60个城市实施免费超充服务,到2021年6月末,覆盖累计不少于200个城市。

覆盖率不少于200个城市的服务,已经很具有普遍性了。有必要简单算一个帐:每年3000度电意味着什么?无论是小鹏P7还是G3,其百公里耗电大致在12.5—13.5度之间,3000度电意味着每年大约可以跑到23000公里,日均达到63公里左右,可以满足90%以上用户的使用里程。

0附加条件+200个以上城市+90%以上用户,这三个数据叠加在一起,足以说明这项计划的实效性。

再看看小鹏汽车的“电池租赁计划”。其核心内容一言蔽之:用户在购车时,仅支付车辆车身部分的价款,未来在最长7年内,每月支付少量电池租赁金额,即可获得车辆以及电池的所有权。

敲黑板、划重点,是“即可获得车辆以及电池的所有权”。也就是说,最长7年之后,电池的归属权是用户。这和蔚来的换电计划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

更通俗的讲,其优势在于:用户购车时,不仅降低了一次性支付的费用,还0利率贷款“购买”了电池。,针对小鹏P7,购车立减75000元,每月支付980元电池租赁费。也就和燃油车的每月加油费差不离。如果碰上用户在超充免费服务覆盖城市,充电费还免了。

小鹏汽车的“电池租赁计划”简单易懂,没有让用户做一次“奥数题”,少一些算计,自然就多一分温度。

上述两项计划,涉及的内容相当接地气,关注的都是用户购车、用车那点“鸡毛蒜皮”的事。

当然,如果我们回顾小鹏汽车发布会“天生智能 探索不止”的主题,就当明白,内容还应该不止于此。

当日,小鹏汽车超低空飞行汽车探索版——旅行者T1发布。

这个看起来像无人机的家伙,确实是一台汽车。来自于何小鹏本人和小鹏汽车共同投资、控股的航空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小鹏汇天”。该公司已经成立7年,拥有15项核心知识产权,是中国新型飞行器设计规章的制定者。

旅行者T1可乘坐1—2人,飞行高度5—25米,整车备份冗余系统,单车位可停放,可垂直起降,采用无人驾驶系统,未来将结合空中大数据实现智能控制,有效避免拥堵、碰撞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诚然,在自动驾驶尚在不断研发和探索的阶段,“地面上跑”的事情还没彻底弄明白,小鹏汽车开始忙乎“天上飞”的事情,此举被很多人认为“广告噱头”远大于实际意义。

事实上,我们稍加了解,就可知道,旅行者T1实际试飞近9000次,无论从成本、安全、智能化以及应用性等方面做了多次验证,计划到2021年下半年,将会开放一定名额,让大家试乘甚至部分试驾。

何小鹏说:很多人用飞行的角度看飞行器,它既昂贵,又有复杂的安全性问题。但如果你用汽车的逻辑去看飞行,做好成本、规模与销售体系的控制与搭建,你就会发现超低空飞行的可能性会非常的高,这个时间不会超过10年。

小鹏汽车之所以展出旅行者T1,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人才招募。目前中国几乎没有人干这个事情,这个全新的领域需要很多复合型人才,希望旅行者T1所承载的梦想,能够让极为稀缺的他们尽快加入到小鹏汽车,把这件事情做实。

从小鹏汽车两项用户计划的发布,关乎于每天行驶几十公里,每月支付几百元现金这样最切合实际的用户感受;到首款飞行汽车的发布,小鹏汽车彰显致力于用汽车的体系和思维,让飞行走进家庭的愿景。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小鹏汽车以盛大的北京车展为背景,衬托出了“反差萌”的可爱。

其实,这背后,又何尝不是折射出小鹏汽车越来越清晰的成长逻辑。

小鹏汽车官网上的Solgan是:做更懂中国的智能汽车。

我们就从这句话谈起,其表达了两层意思:其一、智能汽车;其二、更懂中国。

小鹏的定位在一开始从2014年就是智能电动汽车。而智能汽车的核心元素就是自动化。2020年,小鹏汽车拥有高速自动驾驶及360度感知系统的XPILOT3.0实现量产(搭载小鹏P7);2021年,XPILOT3.5将具备自主变道能力的高速自动驾驶及停车场自主泊车能力;2023年XPILOT4.0将拥有面向城市路况的自动辅助驾驶功能,并逐步抵达有限或部分场景的完全自动驾驶。

事实上,从8月27日,小鹏汽车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上市来看,小鹏上市收获的热情显然高于理想汽车,也高于蔚来汽车。其主要原因就是小鹏是三家中国车企中,自动驾驶路线最为明确,落地最扎实且前景最为明朗的。自动驾驶是资本市场的热门概念,市场预期聚焦在“头部”企业是理所当然的事。

当然,更让小鹏收获路线正确的信心是市场反馈。

2019年,小鹏汽车交付了近15000辆,仅就总交付数量而言,小鹏不算最高的新势力。但有一个数据特别有意义,小鹏的智能电动汽车交付量排名造车新势力第一位,92%的用户买了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的车型,这其中有90%的用户每月主动使用自动驾驶,有97%的用户每月主动使用语音、智能座舱业务。5年前,或许汽车智能化看起来更像一个“噱头”,而今天,市场已经释放出强烈信号:数据化、智能化、可营运化正在到来。

本次车展,小鹏携旗下最新智能化轿车P7、智能SUVG3i两款产品参展,不仅带来了XPILOT3.0自动驾驶辅助系统,还有全新的Xmart OS 2.0车载智能系统。当然,在此基础上,还引入了“强援”,一辆属于未来的飞行汽车——旅行者T1。

诚如何小鹏自信地预言:小鹏在2021年,会在多个自动驾驶场景,明显超出我们所有的友商,那时候将是另一个层面的竞争。

显然,智能化已经成为小鹏汽车最想拥有的“车设”。

那么,关于“更懂中国”,小鹏又做了哪些解决方案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简单了解一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两大特点:

其一,与传统汽车强国相比,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在财力上强力支撑;

其二,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线路与其它国家有所不同;

关于第一点,不用赘述,强力补贴和声势浩大的新基建足以说明一切。我们重点谈谈第二点,关于技术线路的问题:

美系车的技术线路以发展纯电动和增程式混合动力为主;日韩系车的技术线路以发展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动力为主;德系车的技术线路以发展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为主;中国的技术线路以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为主,兼顾燃料电池动力技术。

纯电在前,重中之重;插混其后,不容忽视;燃料动力,着眼未来。就是“中国特色”的新能源技术路线,也是我们主要的市场特点。

发展纯电车,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就是“续航焦虑”和“充电恐惧”。当前,从技术角度看,我们已经基本解决了“续航焦虑”的问题,更大的难题是“充电恐惧”的问题:需要更多的充电桩,需要更快的充电时间,当然这其中也包括换电技术的介入。

仅把时间往前推一个月,小鹏纽交所上市,资金问题得到极大缓解之后,看看小鹏紧锣密鼓做了哪几件事:

9月18日,黑莓与Desay SV Automotive(德赛西威)签署了一项协议,将为小鹏P7构建自动驾驶域控制器;

9月24日,广州发展新能源公司与小鹏汽车签署协议,完成具备广州发展&小鹏汽车品牌形象的超级充电站的选址、场地租赁、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搭建快充骨干网络;

9月30日,“京东服务+”与小鹏汽车达成合作,“京东服务+”将为小鹏汽车客户提供家用充电桩的测量、安装、维修、售后等一体化托管服务。

上述三起合作,除第一条与小鹏汽车的核心竞争力,自动驾驶有关以外,其余两项都涉及充电桩(站)业务。小鹏要快建、多建超级充电站,更要求有专业团队负责管理。

这就是在纯电技术优先的中国市场,小鹏汽车关于“懂中国”的业务优先的做法。当然,小鹏的做法并不唯一,蔚来汽车这样做,特斯拉也在这样做。

此时,再回到文首,回到北京车展,何小鹏公布了两项用户服务计划,“超充免费加电计划”和“电池租赁计划”。小鹏汽车这一做法,当然成为了自主车企“第一人”。

因此,小鹏汽车从“懂中国”正在走向“更懂中国”。

做别人没有做过的用户服务,涉及别人没有涉及到智能化领域,这应当就是小鹏汽车,“做更懂中国的智能汽车”的成长逻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