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你在蓝图展开的那一天就开始期待,或许你在圈地动工的那一刻便开始企盼。当北绣活动中心东侧的新图书馆渐渐拔地而起,揭开神秘面纱,我们便开始遐想——遐想未来在书海中翱翔,在知识里畅游……

在北校新图书馆的建设中,太多的西农人投入其中,以他们之所学,为学校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水建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的两位校友——李凯、王小林,让我们在他们的故事中,体会雕梁画栋、尘土飞扬背后那一份不变的西农情怀……

李凯:建设母校,是我的荣幸

“图书馆就是大学的一面镜子,我们希望图书馆的设计满足景观和功用的双重需求。”在谈及整个图书馆的设计初衷时,李凯显得十分激动。8年前从学校走出去的那个青涩的少年,早已成长为了统筹部门运营、协调调度自如的项目建造总监了。当年的他,在母校的怀抱中汲取知识、获得本领、增长才干;如今的他,重返校园,一展宏图,以自己所学回报母校。

“当时听说北校图书馆建造这个项目,我的心情十分激动,第一时间向领导争取了回到西农工作的机会。因为从母校毕业到回到学校建设母校,对于一个建筑人来说,这是一个莫大的荣幸。我对学校感情还是非常深厚的,我也希望通过这段经历,能再重温一下校园的时光,看到了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后起之秀,也会回忆起当年我在这里度过的那些奋斗的岁月。”就是这样朴实而又真挚的想法,推动着李凯宵衣旰食地投入工作。“当时还是学生的时候,老师就常常教导我们,不仅要努力用功、更要严谨认真。”西农一代代土木人身上,都刻着这份挚诚与刻苦。大到宏观的设计布局、工程规划;小到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李凯都会尽力做到心中有数,工作一丝不苟。“咱们这个图书馆的设计和规划是下里很大功夫的,我有信心通过我们的工作,将图纸上惊艳工巧的设计完美地放样在这片土地上,这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同学们会以我们的新图书馆为骄傲的!”

在回忆过往学生时代点滴时,李凯提及最多的便是宁静致远的学习氛围,在校园中养成的终身学习、更新知识的习惯,使得他在之后的工作中都大受裨益。“我们学校的学风很好,学习氛围也很浓,大家都比着学、赛着学。可能工作以后会淡忘用不到的知识,但学习的劲头却一直在。”作为西农人,李凯一直保持着一颗好学之心。施工场地彻夜掌灯忙碌,但他依旧会抽出时间来学习。“我去年考过一级建造师资格证。在工作中学习,是一个漫长而又辛苦的过程,但只要你有必胜的信念、百折不挠的精神,便一定能坚持下来!”

在谈及对学弟学妹的期望的时候,李凯感慨万千。“现在的条件比以前要好了,学校的发展真可谓‘日新月异’。无论是道路的改造、教学楼的翻新,还是运动娱乐设施的建造,处处都能见到我们土木人所作出的贡献。”扎实专业知识、丰富社会实践履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这是李凯为学弟学妹送去的箴言。“对于我们西农人来讲,找一份工作不成问题,但是你想进一家比较强的单位,可能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竞争还是很激烈的。‘打铁还需自身硬’,大家还是要扎实专业知识,开阔眼界,丰富见识,让别人看到大家身上的闪光点。”

王小林:为母校的建设添砖加瓦!

“当时得知自己被分配到西农这个项目,真的感觉缘分是太奇妙的事情了!”当年因思乡情切,从远在温州的中建五局,来到中建三局的王小林如是说道。他怎么也没想到,当年许下的“为母校增砖添瓦”的愿景如此快的实现了——在毕业的六年后。“项目的总监是当年的恩师,生产经理是高两届的学长。真的有了一种回家的感觉!”昔日同窗,如今并肩“战斗”在施工一线;他年恩师,在合作中再叙师徒情。这是属于西农、属于水建学院的一份传承与发展,“胸怀社稷、立德功言”的水建精神便在这样的心口相传之间继承与发扬了下来。“来报道的第一天,我先去的不是项目部,而是先到校园的各个地方先去走了一遍,虽然已是六年光景,但感觉自己就像从未离开过一样。”

作为项目技术员,设计图纸早已被王小林看过千千万万遍。说起新图书馆精巧的架构,暗藏珠玑的设计,他更是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老图书馆的屋顶是一个拱形的结构,空间相对狭小,渐渐满足不了这么多学生的阅读需求。所以新建的图书馆,采用三个中庭的设计结构。既增加了自然采光率,又能营造很好的阅读氛围。”指点着图纸的相关位置,讲解着对应的巧妙设计,王小林憧憬着完工交付使用的那一刻。“这一定又会成为咱们学校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尽管阔别学校数年,诚朴勇毅的校训依然被王小林奉为圭臬,成为他工作、生活中所恪守奉行的信条。“毕业之后,我遇到过咱们学校的许多校友,大家的共同特点就是做事非常认真较真,也很实事求是。我觉得这是一种很难得的品质,也是我们最值得骄傲的地方。”

作为应用性很强的土木专业,如何理论联系实际成为了大家需要思考的问题。对此王小林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如果想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我建议大家在大三大四的时候,多出去实习。实习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认识专业、了解未来工作的机会。我们的学院也很支持我们进行理论联系实际、产学研结合。我们更应该敞开心态,积极主动地去实习、去了解、注重实践。”

对于就业与未来,王小林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谨慎择业,多想想自己适不适合这个行业、要不要长期的从事这个行业。一旦方向选定,就抱着认真的态度,去踏踏实实把工作做好,在工作的同时,不要忘记提升自己,切忌好高骛远,三心二意。”

北绣旁的工地还在孕育着未来的知识宝库,工地之外,一个个怀揣梦想的西农人也散落在华夏,带着一分淳朴、一分匠心、一分心底对母校最赤诚的敬仰和热爱,默默奋斗在属于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或许有一天你会遇到曾经同窗同行的伙伴,回忆起一同求学、一同奋斗的日子。福泽心荫,桃李灵犀。原来,母校送给我们的,不只是用以安身立命的知识、叩开工作单位大门的文凭,更有那一份独特的、收益终生的,只属于我们的西农精神。

近期热文:

采  访丨焦润豪

苑佳雯

黄 婷

审  核丨赵家明

终  审丨高 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