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道臨,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家。無論是知識分子還是革命軍人,孫道臨飾演的角色都在觀衆心中烙下了深深印記。從性格內斂的哲學系才子到戲路廣泛的藝術大師,孫道臨如何與電影結緣開啓他的光影人生?如何一步步登頂成爲人們心中的“世紀影星”?

孫道臨,原名孫以亮,1921年出生於北京一個書香世家。17歲時成績優良的孫道臨考入鼎鼎大名的燕京大學,成爲哲學系的一名新生。那時的孫道臨性格內向、沉靜,連跟陌生人說話都會臉紅。

孫道臨能夠走上電影之路,還要歸功於他的摯友——黃宗江。(黃宗江的故事,昨天的《大揭祕》《藝術大師黃宗江》有詳細介紹!)當年黃宗江和他同學們所創辦的燕大劇社要排演,曹禺的《雷雨》,說起裏面周衝一角的時候,黃宗江覺得可以讓孫道臨來試一試。雖然這次試鏡失敗,卻讓孫道臨體會到了演戲的樂趣。

問起黃宗江爲什麼會看上孫道臨演戲?黃宗江說,因爲他帥。這兩張照片分別是1938年和1941年孫道臨在燕大校園裏拍攝的。照片上的孫道臨眉清目朗,光是坐在那就有一種有別於他人的清新氣質,是當時名副其實的“小鮮肉”。

年少時的孫道臨是一個愛夢愛詩歌愛幻想的文藝青年,因爲在燕大學習哲學他有很多機會接觸外國的文學名著和作品。他曾說自己最喜歡的就是舒伯特的曲子,這張照片就是孫道臨與他的二姐在家練習舒伯特的歌曲。

說起和孫道臨最有緣分的兩部戲,就是巴金的《家》和曹禺的《雷雨》了。早在1945年,孫道臨就在話劇《家》中飾演覺慧。

到了1956年,上海電影製片廠計劃將巴金的《家》從舞臺搬上熒幕,這次孫道臨在這種飾演大哥覺新。這部電影因爲種種原因首映在50年代,風靡在80年代,雖然是一部黑白電影,卻是觀衆乃至整個電影圈公認的迄今爲止最好的一個版本。

另一部與孫道臨有緣的戲就是《雷雨》了。年輕的時候孫道臨在學校裏演過周衝,到了青年時期孫道臨作爲一名職業演員在舞臺上演過周平,到了他老年時期他執起導筒,自導自演,他人生中第一部電影《雷雨》,並在裏面飾演老爺子周樸園。他拍攝的《雷雨》連原作者曹禺先生都稱讚不已。

孫道臨的飾演的角色中,數《渡江偵察記》裏的李連長最讓觀衆覺得驚豔,這個驚豔倒不是他演的硬漢多麼硬,而是他演出了自己的味道,更重要的是這是演慣了小生的孫道臨第一次飾演軍人。那爲什麼最開始導演湯曉丹找到孫道臨的時候,孫道臨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可以演好這個角色呢?

除了電影演員、導演的身份以外,孫道臨還是一個配音演員。而他在配音界的首秀就成了配音教科書一樣的存在。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去看看孫道臨配音的《王子復仇記》,現在被翻譯成《哈姆雷特》的莎翁名作。感受一下孫道臨是如何僅憑聲音的演繹就能抓住觀衆的心,您絕對想不到他的配音與原著有多麼的契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