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博社記者/許俊豪)10月15日,第十一屆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以下簡稱泛北論壇)在廣西南寧舉辦。本屆論壇的主題是"聚焦國際門戶港,共建陸海新通道:泛北合作的新時代"。在論壇舉辦前夕,廣西社會科學院東南亞研究所副所長雷小華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表示,本屆論壇的主題是西部陸海新通道連接起來,也就是說泛北論壇是與時俱進的。

"泛北論壇主要的核心就是跟海上的東盟國家加強合作聯繫,特別是貿易投資等重點領域的合作,比如說通過建立中國—東部港口城市合作網絡,加強海上互聯互通、港航物流、航運等這些相關合作。西部陸海新通道從去年上升到國家層面來推進,而且中國跟東盟國家的領導人在會談的時候就都談到要將這個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與瀾湄合作對接起來,包括菲律賓與柬埔寨等國家領導人都談到了要加強陸海新通道建設。所以說泛北論壇就是應當下形勢發展,探討對接陸海新通道建設,我覺得這也是一個回應社會的一個關切吧。"雷小華說。

雷小華還表示,陸海新通道有着非常好的發展前景,尤其是上升爲國家戰略之後,從海鐵聯運班列的運行到北部灣港的發展,都表現出非常快的增長速度;此外,東盟已經成爲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隨着貿易量的增長,港航物流運輸需求也會隨之增長。這兩方面都反映出陸海新通道發展的巨大潛力。

不過,目前陸海新通道的發展還面臨着基礎設施不夠完善以及來自中老鐵路、中緬經濟走廊建成後,中國西部地區貨源有部分分流走的挑戰。因此,他也建議,陸海新通道的發展應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同時優化營商環境,才能增強自身的競爭力。

"一是要優化營商環境,把港航物流的主要費用降下來,做到效率最優,服務最優;二是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補足短板項目,三是加強沿線省區的貿易、投資及物流合作。" 雷小華說。

此外,他還表示,在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全球化會向區域化轉變。此時,中國還提出了"雙循環"發展戰略,實際上是給東盟國家帶來了更大的發展機遇。因爲東盟國家在與發達國家的貿易合作受阻的情況下,與中國加強交流合作,可以在嚴峻的環境下繼續提升本國的對外貿易和外來投資。而抓住這個中國擴大開放的機遇、融入中國"雙循環"的發展格局,最直接的途徑就是通過港航物流。

"以港航物流爲基本依託,提升雙邊的貿易規模,促進貿易的高質量發展,進而實現以貿易聚產業。屆時,陸海新通道才能從物流通道變成一條經濟走廊或經濟帶。"雷小華說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