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10月,其實道理都比較明白,就是糧商糧點之所以囤貨,是賭後市的價格上漲,多賺點。農民不賣手裏的糧食同樣也是爲了等價格上漲,當然了也有一部分爲了飼料,這些可以忽略不計,都是爲了多掙一些利潤。今年玉米價格的漲幅,跟世界疫情緊密相關,各地區都限制了國內糧食出口,在咱們這裏每年玉米進口量是非常大的,所以國內玉米供不應求的場面是會出現,因此價格是逐步疊加的。國內今年多洪澇,影響比較大,無論華北東北長江中下游都有衰減的情況,目前來看往後玉米需求是大於供給量的。

那麼問題來了,對於我們農戶和貿易商今後的應對政策如何?首先對於農戶來講這時候不能盲目存糧食,農糧苑覺得如果手裏的糧食比去年價格高最好能出手賣掉,如果說想着屯糧食那就建議有自身存放條件的家裏可以適當囤積,玉米在所有糧食屯放條件中比較松,只要注意水分那就基本沒問題。

對於惜售這個行爲農糧苑非常理解,覺得如果價格上漲到自己心理價位就可以適當出手,尤其是惜售量比較大的朋友,吸取去年的教訓,等到年底價格也沒漲多少,反而承擔存放風險。要適當預估別砸在手裏,確保存放條件保持乾爽。

對於貿易商朋友,前期搶糧風波增加了運輸成本和存放成本,因此價格也會隨着這些帶動起來。有很多糧商在這個節骨眼加價收購,或許爲了短期需求,不過這會讓惜售的農戶更加焦慮,同樣也會變相提升競爭,這種關係不太健康。我們別忘了今年新玉米價格是漲價的,因此不能盲目惜售,放到明年就成舊糧,農糧苑覺得最好在今年年底前合適價格出掉最爲保險。

當然了,還有很多地區比如冀東南地區每天都有買玉米的人,搶糧現象也沒大有發生,也沒有不賣的情況。很多地區盤這官方正確引導讓農民喫個定心丸,畢竟種糧的基層不如貿易商掌握的行情及時,也會影響農村經濟和玉米價格成長。現在是種糧食的不如收的掙得多的現象還得靠社會一點點改善。所以最後還是奉勸廣大基層朋友,見好就收,留好自己口糧,看時機爭取年底前出手,以上爲個人建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