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家乡是什么?它是远方游子永远牵绊着的故土,是许多人一辈子无法忘怀的儿时记忆,也是你我口中那熟悉的乡音和挥之不去的淡淡乡愁。

中国人有着强烈的故土情结,所以不管走到哪里,家乡都是心头最温暖的白月光。

2020年是全国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在这样的特殊时代背景下,一部反映家乡变化,带有明显主旋律色彩的电影《我和我的家乡》运应而生。

和去年《我和我的祖国》一样的操作模式,该片集齐国内五位(对)顶尖喜剧导演,汇聚众多一线电影演员,通过东南西北中五个地区发生的小故事,展现出近几年偏远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般来说,像这种题材较为主旋律的电影,都会选择往严肃、高大上方向去靠拢,然而本片反其道而行,它用一个个喜剧外壳来进行包裹,以一个个小人物的奋斗为依托,将大的国家政策转化为普通观众能够看得懂、摸得着的具体事例,于小处见真章,用浓郁的人文关怀,唤起普罗大众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第一个故事《北京好人》由宁浩执导,可以看做是去年《北京你好》的续集。两个小人物为了一张医保卡,展开一段妙趣横生的就医之旅。虽然最后回归到农村的医保问题,但本单元却拍的非常接地气,两名演员葛优和张占义也用特有的冷幽默,赋予角色更多的人情味,这种极有烟火气的生活式处理,用来打响电影的头炮最是恰当不过。

《天上掉下个UFO》夹杂着导演陈思诚的各种私货。整段故事彩蛋不断,不仅让《唐人街探案》混搭《疯狂的外星人》,还让剧中角色时不时的戏谑和调侃自己,可谓埋梗无数,尤其黄大宝的奇思妙想发明乱入,配合商人王出奇和村长王守正的各种cosplay,强制性跑步机和滚蛋齐飞,让人笑掉大牙。不过,这个单元癫狂有余,但核心内容不足,整体较为松散,振兴乡村旅游,也更多是停留在纸面上,缺乏让人可以久久思考的东西。

《最后一课》的剧情前后连贯性,逻辑性都有很大问题,但该段的成功之处在于,徐峥导演果断抛弃其他乱七八糟的元素,对准一个情字进行重点渲染,瞬间让人忽略掉影片的诸多不足。支教老师老范把自己最美好的时光都奉献给浙东的小乡村,在患了老年痴呆症后,仍然无法忘怀那个十年。影片后期通过两个不同时空的混剪,将一个扎根农村的乡村教师刻画的感动又让人肃然起敬。同时,改单元的摄影也可圈可点,两个长镜头就把人物和事件细节交代的清清楚楚,非常考验导演的调度功底。

《回乡之路》主题很鲜明,但前后转换稍显刻意。本段聚焦产业扶贫,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将大西北毛乌素沙漠变成物产丰饶的绿洲。可是,东西是有了,但如何推销出去又是一个难题,于是,邓超饰演的乔树林开始想方设法让闫妮饰演的带货主播为其宣传,为此想尽各种办法。该段笑点和意义都有,但人物塑造缺乏亮点,总是停留在表面阶段,而邓超又犯了用力过猛的毛病,相对来说,那个已经过世的女教师反而更让人动容。

《神笔马亮》充分证明,开心麻花团队只要认真拍喜剧,质量就不会差到哪里去,何况这次还让国民喜剧cp沈腾和马丽重组,更是噱头十足。事实上,该段的完成度极高,不仅起承转合都清晰流畅,包袱更是一个接一个,让人忍俊不禁。同时,在捧腹大笑的背后,单元还透着浓浓的人文关怀,马亮对当今农村的一番感慨,非常现实中肯,这也让该段跳出简单的闹剧,回归到电影的本质——讲述生活,却又高于生活。

总体来说,五个短片都做到了用轻松的方式去点题,不过,由于所表达的内容及导演风格不同,有些在故事提炼方面做的比较充分,如《最后一课》和《神笔马亮》,它牢牢抓住想要表现的群体——支教老师和扶贫第一书记,用鲜活的故事去突出他们的性格特点及工作性质,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理解他们的行为并且自觉产生同情心理;相对来说,《北京好人》虽整体平衡,但和农村医保结合的并不多,短片也只是在最后才回归到农村;《天上掉下个UFO》全场闹腾,但主题不鲜明,一直到疯癫过后才引出贵州山区交通不便,致使人与人之间缺乏交往的问题;《回乡之路》角色前后反差太大,并且,这种反差不是通过层层递进和铺垫进行反转,而是用一名小学生的演讲就把前因后果一股脑儿端出,虽然有时长有限的原因,但总缺少一些连贯性。

由于是群戏,该片角色基本发挥空间都不大,仅有范伟因为剧本的照顾,充分展现出自己的演技。对于这种拼盘式电影,重点绝对不是技术多么优秀和演员表现多么出彩,而是在杂乱的讲述中,让观众能够清晰的感受到影片想表达的内涵,从这点考量,《我和我的家乡》还算合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