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球第二波疫情來襲,“19歲的非洲”卻是個例外

來源:第一財經

當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襲來之時,人們發現,往日公共衛生讓人十分憂心的非洲國家,在此輪疫情中似乎表現不錯。

根據非洲疾控中心在10月14日公佈的最新數據,總人口超過12億的非洲大陸累計新冠肺炎確診人數接近160萬人,僅從數值上判斷,尚不及印度在1個月內的增加量。

同時,確診人數大多數集中在個別國家中,如南非、摩洛哥和埃及等。僅南非一國的確診人數就達70萬人,佔比超過40%。需要注意的是,由於不少非洲國家的新冠檢測率低,僅從確診人數的數據,往往無法判斷疫情的實際情形。

非洲疾控中心主任肯格松(DrJohn Nkengasong)坦言,低檢測率確實影響到了人們對於非洲抗疫成果的認知,但是他也表示,並沒有跡象顯示非洲國家在新冠統計中遺漏了大量死亡病例。相比新冠肺炎的確診,因新冠肺炎而死亡的病例相對容易被察覺和統計。

同樣根據非洲疾控中心的最新數據,非洲國家累計因新冠肺炎死亡人數爲3.89萬,這大約是美洲死亡人數的6%、歐洲的16%、亞洲的18%。而聯合國在疫情暴發的初期,曾預估在不採取任何干預措施的情況下,非洲會有330萬人死於新冠肺炎。

非洲國家並沒有發生之前人們所擔心的疫情大暴發現象,究其原因,大多數公共衛生專家認爲,非洲國家採取行動較早,人口整體年輕、免疫能力較強,是當前疫情控制相對得力的重要因素。

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黃葭燕表示,全球防控的溢出效應以及中國對非洲的援助,也是非洲國家取得當前抗疫成果的重要因素。

對疫情與流行病有充分認識

2月14日,埃及確診了非洲大陸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這一消息傳出,很多人擔心非洲國家本已脆弱的衛生系統將不堪重負,防疫前景不容樂觀。

不過,非洲國家從一開始就迅速採取嚴厲的防疫措施,努力緩解病毒的傳播,如要求民衆戴口罩、實施社交距離,以及呼籲避免握手等。

在一些非洲國家,甚至在本土尚未發現病例時,就開始了衛生強制措施。

如被南非國土圍繞的“國中國”萊索托,在3月18日就宣佈進入緊急狀態,關閉學校等設施,進入封城狀態。在萊索托宣佈封鎖後的十來天,不少南部非洲國家也宣佈封城。

直到5月初,在宣佈解封后的數天,萊索托才首次有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出現。截至10月14日,萊索托的確診人數爲1822人,死亡42人。

防疫措施的推廣是否得到民衆的配合亦很重要。根據新冠肺炎實證應對合作組織(PERC)在8月對18個非洲國家的調查,85%的受訪者表示在過去一週內佩戴了口罩。報告在最後總結道,絕大多數非洲國家民衆視新冠肺炎爲嚴重的威脅。

多年以來,瘧疾、痢疾、傷寒、艾滋病和埃博拉等流行病,都對非洲國家造成過嚴重傷害。非洲民衆對於流行病的認識、接受和期望要高於域外地區。黃葭燕此前也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該地區人羣一直在和各種傳染病抗爭,整體免疫系統要好於世界其他地區。

南非維茨大學新冠疫苗試驗首席研究員馬迪(Shabir Madhi)也表示,非洲疫情趨緩,可能是因爲大部分人口有了“交叉免疫力”——當一個人感染了其他冠狀病毒後,可能會讓他對新冠病毒產生某種免疫力,即使感染了新冠病毒,症狀可能也不會那麼嚴重。

同時,非洲國家年輕的人口構成可能也在抵抗新冠肺炎的過程中發揮了功效。在全球範圍內,新冠肺炎的死亡患者大多都在80歲以上,而非洲擁有世界上最爲年輕的人口,平均年齡爲19歲。

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在撒哈拉以南非洲,91%的感染者年齡都在60歲以下,並且超過80%以上的都是無症狀感染者。

並且,在非洲的老年人也相對更加安全。在發達國家,養老院內的聚集性傳播是造成老年人感染率偏高的重要原因。而在非洲國家,通常老年人退休後會返回農村居住,農村人口密度低,保持社交距離更加容易。同時,非洲國家不發達的交通基礎設施,在疫情傳播面前成爲了一種優勢,減緩了人際流動的頻率。

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黃葭燕表示,非洲國家一直沒有提高檢測率,所以無法判斷其真實的發病率。

就目前其發病率相對比較低的情況來看,除了上述原因,也需要考慮到全球防控的溢出效應。

她說,全球大部分國家因爲旅行限制等原因,加之個人自願出差出國的意願下降,大大降低了全球流動性。這對於非洲國家而言,減少了外來流動和輸入,自然也降低了該地區可能的傳播。“對於非洲國家,內部流動比較少,可能的傳播主要是外來輸入。”她補充道。

同時,她還表示中國對於非洲國家的援助,也是一個重要的積極因素。對非洲疫情比較嚴重的國家,中國政府和企業基本都給予了物資援助、派遣專家組等,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當地加強新冠肺炎的治療和傳防控。

經濟表現好於預期

提前佈局實施封城,在取得抗疫成果的同時,在經濟上也讓非洲各國付出了巨大代價。

南非在疫情暴發後實施了嚴格的封鎖措施,造成2020年上半年減少了220萬個工作崗位,2020年第二季度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摺合年率收縮了51%。

在這種情況下,儘管病例數高於封城前,但是有越來越多的非洲國家被迫走上了解封之路。

PERC在報告中表示,非洲民衆對重新開放經濟的看法褒貶不一,60%的受訪者認爲經濟需要重新開放,並認爲如果遵守社交距離和衛生規則,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很小。報告指出,對許多人來說,經濟和社會的負擔已經超越了他們對疫情的恐懼。

世界銀行最新一期《非洲脈動》報告預測,受疫情等因素影響,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國內生產總值2020年將下滑3.3%,扭轉了長達十年的經濟增長態勢。

不過世界銀行也表示,隨着地區各國封鎖措施逐步放寬,各方面需求不斷增加,該地區經濟可能在第三季度出現反彈,2021年經濟增速有望恢復至2.1%。

而近期一系列的經濟數據顯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多國經濟指標已經明顯好於預期。目前肯尼亞對東非共同體其他國家的出口已迅速恢復,對烏干達和盧旺達的出口甚至超過疫情前的最高水平。

得益於農業部門較爲強勁的增長,科特迪瓦、加納、塞內加爾等非資源密集型非洲國家預計將逐步實現正增長。國際評級機構惠譽近日還將非洲第一大經濟體——尼日利亞的信用評級展望從“負面”上調至“穩定”,認爲“最壞的情況可能已經過去”。

世界銀行非洲地區首席經濟學家澤法克(Albert Zeufack)表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經濟復甦之路仍漫長而艱鉅,各國需進一步採取措施,促進可持續發展並增強抵禦風險能力。在日前結束的聯合國大會上,不少非洲國家領導人也呼籲,爲了應對危機,希望發達國家能夠進一步減免債務以釋放更多資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