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爲受襲後的大使館

近日,有網友重翻歷史,把視線回溯到20年前的科索沃戰爭,就美軍當年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提出了疑問,當時我們爲何不下令反擊?專家表示,實力上的差距是主要原因,而正是這一原因讓所有人奮進,當年的忍辱負重,成就了今天繁榮昌盛,但網友還是有所不解,那美國當時到底什麼意圖?

圖爲B2戰略轟炸機

美國轟炸大使館那件事,雖然時過境遷,但至今想來仍令人感到憤慨,要知道,據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攻擊一個主權國家的駐外使館,等同於攻擊其本土,屬於戰爭行爲,當時的美軍十分強大,在常規武器方面,擁有270多艘各類先進的軍艦,包括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導彈驅逐艦,不論是總噸位,還是整體實力,遠超於任何一個國家。

另外美軍還擁有4000多架性能出衆的戰機,比如B2戰略轟炸機,F16戰鬥機和大黃蜂艦載機,這些戰機的綜合能力非常出衆,連曾經強大了幾十年的蘇聯都忌憚,蘇聯解體前夕,美軍聯合衆多國家打響了海灣戰爭,僅用了很短的時間,便徹底摧垮了國防實力位居中東第一的伊拉克國防軍,需要指出的是,當時的伊拉克有90多萬人以上的現役武裝力量,擁有3000多門火炮,坦克裝甲車的數量破萬,還擁有一支戰力不俗的空中力量,大約有770架性能出衆的戰機,包括廣受國際青睞的米格25,在戰爭剛爆發時,很多軍事專家都認爲,伊拉克一定是一塊難啃的骨頭,儘管敗局註定,但美軍也會付出無比慘重的代價。

圖爲大黃蜂艦載機

但事實卻是從戰爭打響到結束,美軍僅傷亡數百人,伊拉克傷亡十幾萬,根本不是一個段位的選手在打比賽,在戰爭中,美軍依靠強大的信息化能力,和先進的科技水平,向全世界展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場現代化戰爭,三位一體的作戰理念至今深入人心,比如美軍出動B2戰略轟炸機攜帶電磁炸彈,在數萬米的高空精確投放到伊拉克電廠,直接癱瘓了伊拉克的電力系統。

另外,遊弋在波斯灣的水面軍艦連續發射上百枚戰斧巡航導彈,精準打擊伊拉克的指揮系統,緊接着出動大批F16戰機和大黃蜂艦載機,對指定目標一頓狂轟亂炸,然後部署在伊拉克邊境沿線的地面部隊,在阿帕奇武裝直升機,M1主戰坦克的掩護下鋪天蓋地般發起了全面進攻,這場戰爭讓世界爲之震撼,受影響最大的當屬俄羅斯等主要大國,後者從那時起,打消了在常規武器裝備領域同美國一較高下的念頭,轉而集中力量研發反導系統,洲際導彈及核潛艇等戰略級武器。

圖爲阿利伯克級驅逐艦

要知道上世紀90年代末的中國,整體的國防實力處於較弱的階段,而且國家的重心是經濟建設,所以選擇了隱忍,但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奮進,綜合實力有了質的飛躍,成功尤其是海軍和空軍,發展最爲迅速,目前遼寧艦戰鬥羣已經完全形成戰鬥力,山東艦也已服役,名列前茅的殲20戰機更是熠熠生輝,這些成就,離不開這十幾年的和平爲國家創造的良好發展環境,所以有必要的忍耐,不是懦弱,而是最勇敢的表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