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常德市堅持以人民爲中心,不斷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推動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確保人民羣衆“舌尖上的安全”,連續18年沒有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黨委政府重視,食品安全有了更權威的“指揮棒”。

落實黨政同責,提高食品安全工作站位,在全省率先實現食品安全工作“四納入”“四寫進”,即納入“十四五”規劃、社會綜合治理、績效考覈和政府真抓實幹督查激勵,寫進市委、人大、政府和政協工作報告。市人大把食品安全列爲重要監督內容,組織開展《食品安全法》執法大檢查;市政協把食品安全工作作爲參政議政的重要內容,列入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評議工作。

部門緊密聯動,食品安全有了更合拍的“大合唱”。

建立綜合協調機制。出臺綜合協調能力建設指導意見,強化食安辦統籌協調和部門協作,聯合教育、商務等5部門設立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公示牌1700餘塊。建立聯合執法機制。聯合商務、公安、城管、農業農村等部門,開展關閉城區活禽交易宰殺執法工作。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實現抽檢信息共享,津市建立“清單式”信息共享機制,將每次定點屠宰的相關信息發送至商務、農業、市場監管部門,實現無縫式監管。

基層保障到位,食品安全有了沉甸甸的“壓艙石”。

基層人員有保障。全市基本建成了市、縣、鄉、村、組五級食品安全監管網絡,武陵區結合綜治平安網格化管理,食品安全工作下沉到社區網格員,漢壽縣食品安全信息員到村組。財政經費有保障。市縣兩級財政食品安全工作經費達1.5億元,安排食品抽檢經費3000多萬元,抽檢量達到5批次/每千人;投入4000多萬元,用於“三小整治”和米粉提質改造。執法車輛有保障。積極推廣石門縣、鼎城區“平臺公司購買、市場監管租用”的模式,做到“一所一車”。

產業品牌響亮,食品安全有了拿得出的“招牌菜”。

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地理標誌和區域公共品牌,引導企業樹立品牌意識,嚴格把控產品品質。實施米粉提質工程,對全市43家溼米粉生產企業整合爲17家,推動常德米粉產業園建設,實現集中生產、冷鏈配送、冷藏銷售。深入實施農產品“三品”(品種改良、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工程,加大對特色農產品品種改良和基地改造力度,積極創建“兩品一標”(綠色、有機、地理標誌產品)和區域公用品牌。“常德香米”“石門柑橘”被評爲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常德成爲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重要生產基地。目前,全市有綠色食品188個、有機食品51個,地理標誌商標8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15個,覈准使用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專用標誌企業42家,數量位居全省前列。

執法打擊嚴厲,食品安全有了更有力的“殺手鐧”。

建立檢察院、公安“兩個聯絡室”,嚴厲打擊食品安全違法行爲。近年來,全市共辦理違法一般程序案件 6000餘件,取締無證生產經營 72 家,搗毀製假售假窩點 19 個。移送涉刑案件 90 件,刑事判決 41 人,被公安部列入部督案件 4 件,被列入省市場監管局、省公安廳、省檢察院掛牌督辦案件 15 件。

來 源:常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通訊員:吳潔瓊

編 輯:姚雲飛(見習)

責 編:張春倫

二 審:楊 俊

製作人:譚崢嶸

終 審:傅冠權

出 品:常德市廣播電視臺廣播中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