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简称“川”或“蜀”,省会成都,位于中国大陆西南腹地。北宋真宗咸平年间将地处今四川盆地一带的川峡路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称为“川峡四路”或“四川路”,后来简称“四川”,四川由此得名。截至2018年底,四川省下辖18个省辖市,3个自治州,17个县级市,108个县,4个自治县,54个市辖区。其中,就峨眉山市和眉州市来说,名字都和一座山有关,这座山就是赫赫有名的峨眉山。峨眉山(Mount Emei)位于北纬30°附近,四川省西南部,四川盆地的西南边缘,地势陡峭,风景秀丽,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山上的万佛顶最高,海拔3099米,高出峨眉平原2700多米。《峨眉郡志》云:“云鬘凝翠,鬒黛遥妆,真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也,故名峨眉山。”

一方面,就峨眉山市来说。在地理位置上,峨眉山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东北与川西平原接壤,西南连接大小凉山,是盆地到高山的过渡地带。其东邻乐山市中区、沙湾区,南连峨边彝族自治县,西毗洪雅县、金口河区,北接夹江县。市域地理坐标在东经103°10′30″-103°37′10″,北纬29°16′30″-29°43′42″之间。就峨眉山市的历史来说,早在春秋时期,该地区属古蜀国的疆域。到了战国中期,秦国消灭巴国、蜀国,今四川省峨眉山市一带成为秦国的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县制下,今乐山市峨眉山市一带属蜀郡这一建制。蜀汉时期至两晋、南北朝,该地区属犍为郡南安(今乐山)县辖地。

北周武帝保定元年(公元561年)正式建平羌县。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改名峨眉县,属眉山郡。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置绥山县。唐麟德二年(665)置沫州罗目县。唐久视元年(700)析绥山县分置乐都县。宋干德四年(966)废绥山、罗目入峨眉属嘉定府。1956年,划夹江县悦连乡入峨眉县。1958年,划乐山县符溪乡、平城乡入峨眉县。1985年6月,撤销乐山地区和县级乐山市,建立省辖乐山市,峨眉县隶属乐山市。1988年,撤销峨眉县建峨眉山市(省辖县级市),由乐山市代管。截至2018年底,峨眉山市总面积达1183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43.5万人。

另一方面,眉山,四川省地级市。对于眉山市来说,和峨眉山市一带,同样因峨眉山而得名。在地理位置上,眉山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南部,岷江中游。地跨北纬29°24′-30°16′、东经102°49′-104°30′之间,东西长150千米,南北宽72千米,北接省会成都,南连乐山,东邻内江、资阳、自贡,西接雅安。就眉山市的历史来说,南齐建武三年(496年),在犍为郡武阳县南境建齐通左郡。南梁普通时期(520至527年),齐通左郡改称齐通郡。太清二年(548年),设置青州,辖齐通郡,州治齐通县城。西魏废帝二年(553年),改青州为眉州,辖齐通、青城两郡,州治齐通县城。北周明帝二年(558年),撤销齐通郡,新置安乐县,治所当今东坡镇,仍属眉州。建德元年(572年),眉州改青州。大成元年(579年),青州改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一带属之。

最后,隋朝大业二年(606年),复改嘉州为眉州,该地区属之。后撤州建眉山郡,郡治龙游,即今乐山市市中区。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通义县改称眉山县隶属西川路眉州。州领眉山、彭山、丹棱、青神4县。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眉州属嘉定路。二十年撤销眉山县。到了1913年,撤销眉州,恢复眉山县。1968年,眉山县属乐山地区,1985年,属省辖乐山市。1997年8月,设立眉山地区,眉山县改辖于眉山地区。2000年12月,撤销眉山地区,设立地级眉山市,原眉山县改为东坡区。如今,眉山市下辖东坡区、彭山区、仁寿县、丹棱县、青神县、洪雅县。截至2018年底,眉山市总面积达7134平方千米,总人口约为345万人。对此,你怎么看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