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婷媽

很多女性在第一次做母親的時候,一般都沒有接受過專業的培訓。雖然有很多媽媽會提前準備,比如買一些育兒類的書籍回來看,但是畢竟是第一次做母親,對於自己能不能做好母親,還是很忐忑,沒有十足的把握。

所以,當孩子“哇”的一聲降生之後,尤其是第一個孩子出生後,新手媽媽們總是小心翼翼的,對孩子關懷備至,生怕沒有照顧好孩子,生怕自己沒有盡到做母親的職責。

剛開始,孩子的需求也相對簡單,就是喫喝拉撒,媽媽們照顧孩子都沒有大的問題。但是,隨着時間的流逝,孩子一天天長大,孩子的心理在逐漸發育,他們的需求會越來越複雜。

這時候,孩子也會表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他們會調皮搗蛋、頻頻惹媽媽生氣;送他們去學校,他們會纏着媽媽,不讓媽媽走,甚至大哭來抗議……

這時候,媽媽們開始焦慮得不行:孩子爲什麼會這樣?媽媽們開始懷疑自己,覺得是自己什麼地方做得不到位,是不是可以做的更好?

在這樣的心情下,他們的內心很矛盾很掙扎,有些人甚至會出現嚴重的情緒反應,包括抑鬱症。

在中國, 一直有“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的說法。爲了給孩子所謂的起跑線,媽媽們也是拼了,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這些媽媽對自己的要求也很高,希望對孩子的看護是完美無缺的,從而給自己造成很大的壓力。

其實,這是完全不必要的。這樣的焦慮,對孩子的成長並沒有幫助。

著名的精神分析學家溫利科特(Winnicott)在50年代,提出了一個概念——“夠好的母親”(Good Enough Mother),對我們應該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溫利科特認爲:作爲夠好的母親,只要對孩子盡心就行了。對孩子的照顧不應該是完美無缺的。如果真是完美無缺的,還是有害。這是因爲在孩子成長的時候,適當的不滿足,有挫折感,可以使孩子建立對於正常的客觀現實的感覺。在人的一生中,我們有很多的需求、有很多欲望是不能滿足的,這是客觀現實。

孩子的需求相對簡單,只要不是母親故意的忽視或者虐待,經歷適當的不滿足及挫折感也是相對比較弱的。如果小時候有這樣的經歷,就像預防接種可以預防將來感染傳染病一樣,這樣的經歷可以使孩子在將來變得更加堅強,更加有適應性,能更坦然得面對現實生活。

從這個角度來說,夠好的母親,也就不是完美無缺的母親。經常會有些小的失誤的母親,對孩子的成長反而是健康的。

孩子雖然很小,但是有很強的生命力,有強的韌性。因此,母親在帶孩子的時候,不要對自己吹毛求疵,對自己要求過高,給自己造成很大的壓力。只要我們愛孩子的心到了,就算偶爾有點失誤,也是極爲正常的事,很健康,對孩子和對母親都是一樣。

(圖片來源網絡)

我是婷媽,親子講師,多平臺原創作者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你的點贊、留言與轉發,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