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發生在中東的海灣戰爭,是近代爆發的最大最慘烈的戰爭,戰爭僅僅持續了一個多月,就以伊拉克損傷十幾萬人,美軍損傷幾百人的代價宣告結束。

戰爭一打響,多國部隊便對伊拉克境內的電子設備進行強力干擾。隨後美軍從巡洋艦驅逐艦和核潛艇上先後發射了291枚戰斧導彈攻擊各類地面目標,因其表面都吸收有雷達的塗層,具有隱身超低飛行能力,導彈發射後進入巡航狀態,便可超低空飛行,從而很難被雷達搜索到。通過精確制導,將伊拉克的機場和大部分雷達摧毀,使得伊軍各部各自爲戰,根本無法組織統一的防禦和有效的反擊。

在戰鬥的前42天內,以美方爲代表的多國部隊以陣亡4232人,損失戰鬥機56架的代價,直接對伊軍造成了10萬的傷亡,俘虜8.6萬人,擊毀坦克3847輛,火炮2917門,艦船143艘的戰果。而美國飛行員只有148人喪生,戰損對比令全世界震驚。在多國部隊隨後推進的地面戰場上,伊拉克軍隊仍然表現出一如既往的不堪一擊。

在海灣戰爭中,美軍總計使用了291枚戰斧導彈,其命中率高達85%,許多戰斧巡航導彈發射在美軍偵察衛星通過目標區域前一個小時,以此好評估戰斧巡航導彈的轟炸效果,從而更好地實現戰略計劃。

在海灣戰爭以後,世界各國都開始重視起信息化背景下的導彈威力,因爲這種打擊力量實在是太強悍了,在美軍戰斧巡航導彈的轟炸下,伊拉克所有的戰機都沒能起飛迎戰就被擊毀。

在隨後很多場戰爭中美軍都有使用戰斧導彈,可以說戰斧巡航導彈跟隨美軍征戰了半個地球。

1993年6月,美國爲了報復伊拉克企圖暗殺已卸任的喬治·沃克·布什總統而再度使用22枚導彈,其中3枚未擊中目標。

1996年9月,美國海軍發射14枚導彈攻擊6處目標,第二天再度發射17枚導彈對付4處目標,命中率約90%。

1998年的沙漠之狐行動中,美國動用325枚戰斧巡航導彈,其中292枚命中預定目標。

2003年的美伊戰爭中,美軍大約發射了超過600枚的戰斧,每枚價格60萬美元左右,真的是戰爭一響黃金萬兩啊。

在彈道導彈發展成熟起來之前,巡航導彈一直是美國核打擊的手段,彈道導彈發展成熟之後,戰斧導彈的研究才稍有遲緩。戰斧式巡航導彈發展於1940年之後,得益於美國與蘇聯的軍備競賽,使這款美軍實現“零傷亡”設想的武器得以飛快發展。

那麼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又有什麼區別呢?

我們經常可以看見每次行動美軍都會採用戰斧開道,這就是巡航導彈的主要的戰術用途,而彈道導彈通常出現在閱兵式中進行威懾。

巡航導彈的本質就是一個自殺式無人機,也就是說巡航導彈其實就是飛機,因此其彈道其實就是飛機的飛行軌跡。彈道導彈的外形和我們平常看到的火箭幾乎一樣,彈道導彈的本質就是火箭,其就是利用火箭的拋物線的彈道來打擊目標。同時兩者的作戰定位也不同,巡航導彈主要是戰術武器,當然必要時改換核彈頭也可以作爲戰略武器使用,而作爲依靠拋物線飛向目標的彈道導彈比較難攔截,同時作爲本質是火箭的武器其飛行速度也較快可以短時間內對敵人進行打擊,因此彈道導彈主要是作爲戰略武器使用,用來執行核打擊或者核威懾的作用。

我們最熟悉的彈道導彈就是洲際戰略導彈,例如美國的民兵-3洲際導彈,其最高射程能夠達到12500公里;俄羅斯的撒旦改進型,射程最遠能夠打擊到16000公里以外的目標,而中國射程最遠的東風41,可以達到15000公里,作戰能力相當強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