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人民日報發文稱“中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約千萬”。作爲中老年健康“四大殺手”之一,阿爾茨海默病正威脅着我國中老年人的健康。

阿爾茨海默病曾經又叫老年癡呆症,在很多人的印象裏這種病只發生在老年人羣中,但其實最近幾年,阿爾茨海默病逐漸呈現年輕化的趨勢。

據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公佈的數據顯示,阿爾茨海默病平均發病年齡已由原來公認的65歲提前到了55歲,整整早了10年。

醫學研究表明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進程可以持續10年到20年之久,也就是說一些患者很可能在年輕時期就已經有發病的前兆了,所以年輕人也要警惕阿爾茨海默病。

阿爾茨海默病≠正常衰老

不瞭解阿爾茨海默病的人會覺得,不就是忘記一些人和事嗎,老年人記憶力衰退很正常。小美身邊的一些朋友也都覺得,阿爾茨海默病不是很嚴重的疾病。但其實遺忘只是阿爾茨海默病最輕的表現。

臨牀上,根據患者的症狀表現,阿爾茨海默病可分爲3個階段:

第一階段:輕度癡呆期

輕度癡呆期,主要表現爲記憶力衰退,患者的思維、判斷能力逐漸減弱,是阿爾茨海默病最輕的症狀。

輕度癡呆期所表現出的症狀,常常被人們當成年紀大“老糊塗”而忽略。

第二階段:中度癡呆期

中度癡呆期患者的記憶力會嚴重受損,語言組織能力減退,反應力也迅速下降,具體可表現爲認不清人,不知道回家的路,說不清楚話,無法分辨相似的事物,嚴重一些的甚至說不出話,記不住自己叫什麼。

中度癡呆期的症狀其實已經很明顯了,大多數患者往往也是在這一階段發現患有阿爾茨海默病。

第三階段:重度癡呆期

重度癡呆期的患者記憶力已經嚴重丟失,大多數患者僅存片段式的記憶,患者的大腦已經無法控制自身行爲,經常一個人呆坐着不說話,不會喫飯,不會走路,甚至不會上廁所導致大小便失禁等情況出現。

重度癡呆症患者到後期已經完全喪失生活自理的能力,拖到最後常常因爲感染等併發症而導致死亡。

阿爾茨海默病的高危人羣

阿爾茨海默病一旦發作,對患者和家屬,都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所以高危人羣一定要注意預防阿爾茨海默病。

哪些人是阿爾茨海默病的高危人羣呢?

1、老年人

據中國阿爾茨海默病協會副主任兼祕書長解恆革教授介紹,隨着年齡的增長,人們罹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會越來越高。

超過65歲的老年人,患病風險每五年翻一倍;到85歲時,幾乎有一半以上的老人會存在認知功能障礙,這其中有些人會轉變爲阿爾茨海默病。

2、女性

根據我國流行病學統計數據顯示,在阿爾茨海默病患病人羣中,65歲以上的女性人數約是男性的2~3倍,因此可以判斷女性罹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比男性更高。

3、家族病史

阿爾茨海默病還存在家族病史。直系親屬中如果有發病者,其家屬罹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也會增加。

4、疾病因素

一些疾病也是引起阿爾茨海默病的重要因素,比如輕微認知功能障礙、頭部受過傷、唐氏綜合症患者、高血壓患者、腦卒中患者等都是阿爾茨海默病的高發人羣。

老年人如何預防阿爾茨海默症

阿爾茨海默病並不是正常衰老,而是人體衰老過程中的異常病變,也主要發生在老年羣體中,因此老年人一定要做好預防工作。

1、多動腦

人老了就不愛動腦,但是阿爾茨海默症往往也喜歡找上這類人。

老年人也要經常性地活動腦子,平時可多參與一些需要腦力的遊戲,比如打打牌、下下棋,通過遊戲刺激大腦思考,活躍身心;有條件的老年人還可以參加老年大學,通過學習讓自己的大腦保持活躍。

2、不要一個人待着

老年人一個人待着很容易產生空虛感,這樣不利於大腦思考,而且老是待着不動對身體也不好。

建議老年人多參與團體活動,平時可以和鄰居朋友一起打打拳、跳跳廣場舞,在社團活動中填補自己內心的空虛,減少焦慮感,還能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

3、預防原發病

疾病也有可能成爲阿爾茨海默症的致病因素,因此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心腦血管健康,避免頭部受傷、病毒感染等原發病。

4、定期體檢

老年人的身體不像年輕人那般健壯,容易發生各種疾病,所以有必要定期進行全身體檢,關於阿爾茨海默症目前並沒有能夠直接的檢查方式,一般是通過認知功能檢查、血液檢查、神經影像學檢查等項目綜合判斷。

相比死亡,遺忘帶來的無助感,往往比死亡還可怕。作爲兒女我們在獨立生活後更要注重對父母的陪伴,尤其是在外地工作的朋友平時要和父母多聯繫,不要讓父母在晚年時變得無所依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