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明朝,很多人腦海中最先浮現的三個詞彙就是:漢族、強盛、骨氣,有關於明朝流傳最廣的那句話就是:明朝終其一朝,不和親,不稱臣,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自從朱元璋建立明朝以來,明朝就一直是東方的一尊巨龍,後在永樂大帝朱棣的努力之下,明朝實現了內外兼修,在國內輕徭薄賦,鼓勵民衆休養生息,國家經濟得以逐漸恢復,面對少數民族的侵擾,重拳出擊,五次北伐,保明朝江山數十年不受侵擾。在這之後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仁宣之治”,也就是之前很火的電視劇《大明風華》裏的主要故事。

這時的明朝在內政外交方面都達到了鼎盛的狀態,按理說接下來的皇帝便可以“坐享其成”了。可就是這樣一個“完美的盛世”,卻被一位神奇小鮮肉一仗就打沒了。最神奇的不僅是他把先輩們的努力打沒了,還把自己也給打進去了,就是明朝的傳奇皇帝——明英宗朱祁鎮。相信看過劉詩詩主演的《女醫·明妃傳》的小夥伴對於這位應該很熟悉,沒錯!霍建華扮演的就是他。

明英宗朱祁鎮即位之初,明朝哪哪都好,內部安定,外族臣服,還有一班老臣盡力輔政,賢明的張太后也幫着操持着政務唯一有些遺憾的就是當時的朱祁鎮年紀太小了,剛剛9歲而已。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國家的一切都有人幫着打理,朱祁鎮也樂得清閒,對於政務的熱情也沒有那麼高。這也使得他雖然在民間有着不錯的口碑,可業務能力卻並沒有那麼優秀。

在大臣、太后相繼離開後,國家的重擔突然間落到了他的身上,年輕的他有些措手不及。爲了找尋安全感,他自然就會更加信任身邊的人,也就很容易犯了很多皇帝犯都過的錯——寵信太監,這也爲後來明朝著名的一戰——土木堡之戰埋下了伏筆。

在朱祁鎮親政不久之後,遊牧民族瓦剌進犯明朝邊疆,在親信太監王振的“鼓勵”下,朱祁鎮決定展現自己的帝王風采,御駕親征。一個初出茅廬的“官二代”皇帝和一個不懂軍事的太監帶領着軍隊去打仗,結果可想而知,即使是強悍如斯的明朝三大營依舊被打得那是一蹶不振,20多萬大軍被打到接近全軍覆沒的狀態。

自那以後,明朝的軍隊就再也沒達到過曾經的輝煌。在這場戰役中,朱祁鎮不僅把家底打光了,還來了一個買一送一,把自己也“送”給人家了。朱棣如果知道自己的後輩如此“體恤民情”,怕是要跳出來好好教導一下他的這位曾孫了。

作爲歷史上第三位被俘虜的皇帝,朱祁鎮在異國他鄉的日子卻並沒有像宋朝的徽欽二宗那樣的悲慘,反而過得有滋有味。瓦剌的太師雖然俘虜朱祁鎮,卻以上賓之禮招待他,不僅好喫好喝的供着,還想着給朱祁鎮送幾個老婆。朱祁鎮雖然很開心,可畢竟還是要保有大國君主的風度,所以也就婉拒了對方的好意。

瓦剌的掌權者這樣做,一方面是因爲留着他可以作爲要挾明朝的籌碼,同時也爲自己在部落的鬥爭中增加一些資本。當然,這其中也不乏對於明朝的忌憚,有句話說的好:人的名樹的影,明朝曾經的威風,這些遊牧民族可依舊曆歷在目。

不過,瓦剌的太師雖然打得一手好算盤,可沒想到朱祁鎮被俘虜後,明朝的大臣們轉頭就換了個皇帝,他就是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瓦剌人一看,留着朱祁鎮也沒什麼用了,於是將養了一年多的朱祁鎮送了回去。

在瓦剌過了一年舒服日子的朱祁鎮,回來之後發現自己家裏早已經物是人非了,自己的弟弟佔了自己曾經的位置,這萬里的大好河山自己也說得不算了,這時的朱祁鎮應該會有些許的落寞吧。當時的皇帝朱祁鈺自然也擔心自己剛坐熱乎的皇位被哥哥再次奪回去,於是在朱祁鎮回來之後,朱祁鈺便將其“囚禁”了起來。

按照故事情節的發展,朱祁鎮基本也就這樣直至終老,畢竟這是一個做過戰俘的皇上,想要重回帝位,可謂是天方夜譚,這對於朝廷的尊嚴也是一種衝擊。

但沒想到朱祁鈺的身體條件沒有自己哥哥那麼優秀,即位沒有多久就去見自己的爸爸和爺爺了。而這時的明朝也沒有太適合做皇帝的人,於是大家一合計,乾脆讓朱祁鎮直接再次登基。明英宗朱祁鎮也就再度登上了歷史的舞臺,成爲了歷史上少有的登基了兩次的皇帝自此以後,朱祁鎮安安穩穩坐了多年皇帝,直至壽終正寢。

縱觀明英宗朱祁鎮的這一生,可以說是精彩紛呈,有過年少的意氣風發,有過被俘的孤獨落寞,也有過失而復得的意外之喜,這樣的經歷用“神奇”或“傳奇”二字來形容也的確合適。

不過,無論如何,歷史終究是歷史,朱祁鎮的故事我們也只不過是以後人的角度來回味一番,關鍵點還是那句話:以史爲鏡,可以知得失。”我們最應該關注的是他爲我們帶來的經驗與教訓,爲自己的未來學習一些有意義的東西,這纔是我們傾聽這個故事的目的與意義。

在古代,皇帝擁有着至高無上的權力與智慧,明英宗朱祁鎮也不例外,可權力終究只是一時的,智慧卻是永恆的。人人皆可爲君子,人人亦皆可爲聖人,而其中關鍵就是——智慧。書本上的、書本外的、帝王將相的、平民百姓的,各有各的智慧,各有各的生存方式,這就是我們的文化根基。

曾國藩曾經說過:“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他能以中人之資,而成一代“聖賢”,就在於日夜勤學苦讀。曾國藩的書桌上,常年擺着一本奇書——《智囊全集》。此書爲明代馮夢龍所作,從先秦到明代,記錄着1238則名人智慧故事,取材於帝王將相、士子儒生、女子平民,專門分析他們的錦囊妙計。

曾國藩日夜捧讀,紀曉嵐倒背如流,康熙只允許內部流傳,都是爲了傳承《智囊全集》中的智慧。因爲,唯有智慧,纔是“英雄不問出處”的立身之本。需要《智囊全集》的朋友,可以點擊上方橫條,唯有智慧,方得人生。

編輯:張聖平

搖搖晃晃,晃晃搖搖。品味雲端,墜入生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