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请就位》从第一季就开始追,追到了第二季。没想到第二季的看点依旧是导演之间的口水战,不知道是不是有意为之,但节目组剪辑的时候会放大导演间的“矛盾”来获取观众度。

导演点评比演员表演好看多了

逻辑严密慢条斯理却又针针见血的点评,陈凯歌、李诚儒、尔冬升真的太可了,这三位的发言有时候比表演本身还要精彩。那种骨子里透出来的谦和温柔和心中自有山水的感觉是非常吸引人的。对演员和戏的评价很客观,且句句忠言。

印象最深的是新加入的尔冬升导演,看《演员请就位》,现在主要就是想看尔冬升是怎么点评的。这个节目如果没有他的点评,恐怕也像李诚儒评价某些表演一样“食之无味,味同嚼蜡”了。而且尔冬升的加入倒显得李诚儒火力不够猛了。

尔冬升的点评不光一针见血,不讲客套,还让我们也找到了欣赏角度,知道了着力点是有区别的。我们看的是情节,导演们看的是细节;我们看的是热闹,导演看的是表演;我们看的是名气,导演看的是潜力。

就像第一期的陈宥维,尔冬升和他素不相识但还是非常负责地告诉他他没有演戏的天赋,如果要在演艺圈混下去一定要刻苦锻炼实力,靠偶像属性是不可能长久的,色衰爱弛后就会被市场抛弃。这些话听得我好感动,在谁都想当滥好人,参加综艺只为了混点曝光度的当今娱乐圈,还能有这样一位老师一针见血地为他指点迷津。

现在缺的就是尔冬升这种耳提面命的人,评价陈宥维、张大大的表演时,虽然毒舌,但是很真实。

导演battle极具职场feel,各怀鬼胎

导演之间的不同意见的battle,一度给我感觉有点奇葩说即视感,每个人的看法不同,也没法一刀切。

如果说第一期尔冬升毒舌应该是意外之喜,第二期郭敬明的s就像是节目组安排的。

郭敬明太逗了,前面说作为一个导演不会选何昶希去拍戏因为要对观众负责,但是因为他在这个节目是导师应该要传道授业解惑所以把S卡给了何,后面董思怡质疑这个节目给S卡的标准到底是什么的时候,他说他直接说了就是他想要何来拍他的戏才给的S卡,前后矛盾,逻辑崩盘啊!

对于郭敬明的S卡,三位导演各有不满,又各怀鬼胎,最先憋不住的反倒是李诚儒老师。心直口快的他很快与郭敬明杠上了,于是有了节目的名场面“郭敬明和李诚儒的battle”。

这次battle显然是预料之中的,但表面看虽只是郭敬明与李诚儒的battle,实则是陈凯歌的一场“阴谋”。很多人其实都没有发现,李诚儒老师是被陈凯歌导演当枪使了。

首先很明显其他三位导演对小四给的S卡也都是不满的。赵薇导演表露得很圆滑,用“固定审美”内涵了小四,而陈凯歌很有心计,不想自降身份明着怼一个后辈,但他知道李诚儒老师有话就说的火爆性格,也知道小四牙尖嘴利的本事,就很巧妙地把火引到了李诚儒老师那儿。一句“李诚儒老师有话说”,就成功点燃了那场battle。

而一旁吃瓜的尔冬升导演,也推波助澜了一下这场battle(“李诚儒老师别睡着”)。“耿直”的李诚儒老师就这么“心甘情愿”地当了一次“枪杆子”哈哈~这个名场面非常有职场feel,一点也不亚于经典的花少二。论心机,姜终究不如老的辣。

不论剧本与否,不可否认节目是火了!

讨论上,每一期的热搜话题多数以导演为主,热度上,郭敬明、尔冬升、赵薇、陈凯歌四位导演凭借个人的魅力都上V榜了,演员却没一个。四位导师全上榜,这榜单他们应该全靠数据,没有去打榜签到的。

这节目目前各平台数据都非常不错。可以理解为什么节目要让郭敬明出现,郭敬明黑红也是红。他的确是给节目制造了很多热度和讨论度。

看吧,节目看点都集中到了导演身上了,关键是导演们也都很有料,即便是有剧本,也能让观众看得不亦乐乎。

但节目应该叫“导演请就位”的说法也实锤了!这节目就不像是来挖掘演员的,“演员”几乎全成了导演的背景板。

(图片来源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