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BBC Future Planet

撰寫:索菲·哈達赫(Sophie Hardach)

翻譯:葉子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軍在中太平洋的巴爾米拉環礁(Palmyra Atoll)上駐紮了數千名海軍,然而,隨着船隻一同登上這些小島的還有其他“偷渡者”--黑鼠和椰子樹。

在溫暖溼潤的巴爾米拉環礁上,黑鼠開始迅速繁殖,並以小螃蟹、樹苗、海鳥蛋和幼鳥爲食,被荒廢的種植園中的椰子樹也開始“入侵”這些小島,這些“偷渡者”給鳥類帶來了極大的麻煩,它們不得不離開自己的天然棲息地。

椰子樹也對巴爾米拉環礁周邊脆弱的營養物質鏈造成了破壞。環礁上一半的面積都被它們佔據,而海鳥不太願意在椰子樹上築巢,它們更喜歡枝繁葉茂的本地樹種。

隨着鳥類糞便減少,整個生態系統都受到了影響。與生長着本土樹林的小島相比,長有椰子樹的小島上的土壤更爲貧瘠,營養物質還在水流沖刷的作用下不斷流失。椰子樹林周圍海岸線分佈的浮游生物數量更加稀少,以浮游生物爲食的蝠鱝也大量減少。

海鳥可以起到爲這些偏僻之處輸送營養物質的作用。它們會在當地樹木上築巢,利用枝葉遮風擋雨,然後飛到海面上捉魚爲食。等它們回到島上,鳥糞便可給土壤“施肥”。養分流入水中,又可爲浮游植物和藻類提供滋養,以此爲食的魚類也能大快朵頤。科學家認爲,鳥糞中的養分構成、特別是氮磷比,對珊瑚而言十分理想,對珊瑚中的有益藻類也十分有利。

但在老鼠到來後,這一切都變了。老鼠可以摧毀島上的鳥羣,鳥類提供的養分也隨之中斷。鼠糞只能對島上的營養物質進行回收循環,無法從遠方帶來新的養分。一旦沒有了海鳥,開闊海域與島嶼和島礁之間的營養物質鏈就會斷裂。島礁也就徹底失去了養分補給。

2018年一項在印度洋查戈斯羣島(Chagos Archipelago)開展的研究發現,沒有老鼠的島嶼上擁有的鳥羣規模更大,珊瑚礁中的營養成分水平也比有老鼠的島嶼高得多。

充足的養分供應或許能增強珊瑚礁的復原能力。研究人員對查戈斯羣島周邊的珊瑚白化現象展開了研究。珊瑚白化是珊瑚在水溫上升時的一種應激反應,與珊瑚共生的藻類會紛紛離開,導致珊瑚變白。他們發現,在有老鼠生活的島嶼和沒有老鼠的島嶼周圍,珊瑚白化的影響程度相同。但在沒有老鼠、且擁有大量海鳥的島嶼周圍,一種名叫“殼狀珊瑚藻”的粉色藻類會在珊瑚白化後重新開始生長繁殖。這種藻類會吸引珊瑚幼蟲前來定居和繁衍,爲珊瑚礁的恢復奠定基礎。此外,在沒有老鼠的島嶼周圍,食草的岩礁魚類也更多。若不被魚類喫掉,這些海草往往會擠佔珊瑚的生存空間。

很顯然,一旦引入一種入侵性的鼠類,整個熱帶島嶼生態系統都可能會被逼到崩潰的邊緣。

老鼠成患

“我第一次到巴爾米拉環礁的時候,到處都是老鼠。”非營利環境組織“自然保護”(Nature Conservancy)巴爾米拉科學主任艾利克斯·維格曼回憶道。該組織於2000年從個人手中買下了這座環礁。如今該環礁已被列爲一處野生動物保護區,由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管理。維格曼自2004年來便一直在研究巴爾米拉的生態系統。在這座島上,老鼠佔據了主導地位。“樹冠上有老鼠,地面上有老鼠,地底下也有老鼠。”老鼠甚至還咬穿了維格曼的帳篷。

要想成功根除鼠患,必須殺死島上的所有老鼠,否則鼠羣規模必將反彈。假如在一座面積1000公頃的島上有一隻懷孕的老鼠,那麼在僅僅兩年之內,這座島上便會佈滿老鼠。如果在熱帶地區,這一速度甚至還會更快。

這種徹底的根除在任何地方都很難開展,在熱帶地區更是難上加難。2015年的一項研究發現,滅鼠活動在熱帶島嶼上的失敗率爲16%,而在其它地區僅爲6%。地蟹是常見的失敗原因之一,它們喫了誘餌之後不會中毒還很喜歡喫,經常搶在老鼠之前將誘餌喫光。

新西蘭土地保護研究所齧齒類生態學家阿拉切莉·薩馬涅戈(Araceli Samaniego)指出,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勤做準備。她在全球各地都參與過滅鼠項目,不過最早是從墨西哥起步的。她和同事們在墨西哥共清除了15座熱帶島嶼上的老鼠,成功率達100%。他們的方法包括,花費數月、甚至數年時間研究各島上的生態系統,每次需要在無人島上駐紮數週,以便了解該島的季節、特點和動植物信息。

“90%的工作都是在真正投放誘餌前完成的。”薩馬涅戈表示。在其中一座島嶼上,她和同事們甚至學會了與當地的一羣鱷魚共處。“到了第三年,你對它們已經完全見怪不怪了,還給每條鱷魚都起了名字。你只需要留點神就行,問題不大。”還有一次,他們原本在追蹤一隻帶了信號發射器的老鼠,最後卻追蹤到了一條響尾蛇,因爲這隻老鼠已經成爲了蛇的腹中物。

做了這麼多準備工作,等到真正滅鼠的那天,這支團隊便已經胸有成竹,清楚地知道要在哪裏投放、如何投放和何時投放誘餌,才能達到最佳效果。例如,在被水淹沒的紅樹林中,他們就會將誘餌放置在樹枝上。

在薩馬涅戈與全世界科學家的共同努力下,通過與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和“島嶼保護”組織開展的聯合項目,巴爾米拉環礁上的老鼠於2011年被徹底清除。該團隊特意選擇了一個大部分候鳥都不在島上的時間段,然後將留在島上的鳥暫時性地抓起來。接着,他們利用直升機向島上播撒有毒的誘餌。一部分誘餌落在了樹冠上,只會被老鼠喫掉,不會被地蟹接觸到;有些則會落到地面上。自此之後,巴爾米拉環礁上再也沒有了老鼠的蹤跡。

不過,這次滅鼠活動也付出了一定代價。科學家後來發現,有12只鳥和47條鯔魚死亡,體內都檢出了鼠藥殘留。

在滅鼠行動一個月後,“島嶼保護”組織生物學家克拉爾·沃爾夫(Coral Wolf)去了趟巴爾米拉環礁。臨出發前,她細心檢查了自己的工具,看是否有種子和蟲子留在其中,然後把自己的衣服冷凍起來,殺死衣服上可能附着的“不速之客”。接着,她登上了一架小飛機,從夏威夷飛到了巴爾米拉。剛一到達,她就將幾套從未穿過的衣服放進了主島上研究站的冰箱中。每次前往環礁的其它小島之前,她都會穿上這些冷凍過的衣服,避免造成交叉污染。“在開始一天的工作前,穿上這些衣服總是令人神清氣爽。”

沃爾夫希望能找到當地植物開始恢復的跡象,如適合海鳥築巢的皮孫木(Pisonia tree)等等。她原本只盼着能找到幾株小樹苗,結果竟發現了“一大片皮孫木幼苗”。在此之前,它們的生長一直處於老鼠的制約之下。一年之後,這些皮孫木幼苗長到了齊膝高;又過了兩年,它們已經長到了好幾米高。等到2016年,它們已經高得“不可仰視”了。其它本地樹種也紛紛發展壯大。當地森林重又開始煥發生機。

“自然保護”組織的維格曼也注意到了老鼠消失後的這些巨大變化。他們在島上又發現了兩種新的地蟹品種。也許島上本就有這些品種,只是在老鼠的制約下,它們的數量過少,因此沒被人注意到。有一次,他沿着海灘邊行走,竟看到了50只巖蟹從身邊跑過。此前他每次只能見到兩三隻。

椰子樹無處不在

這些重獲新生的生命並非全都是巴爾米拉環礁的原產物種。被廢棄的種植園中的椰子樹具有很強的入侵性,也在島上各處生根發芽。而在老鼠消失後,它們的生長同樣變得更加旺盛。由於沒有了老鼠啃食幼苗,這種現象並不令人意外,但結果可謂十分驚人。

“很快島上就難以踏足了,”沃爾夫回憶道,“無論你走到哪裏,臉都會碰上椰子樹葉。”

像老鼠一樣,椰子樹也會破壞陸地與海洋之間的營養物質聯繫,因爲椰子樹的樹冠太過分散開闊,不適合海鳥築巢。要想去除這些椰子樹,還需要利用其它介入手段,比如向樹幹中注射除草劑等等。這項工作目前仍在進行中。此外,如何將八種已經離開環礁的海鳥吸引回島上,也是一項挑戰。

其中一種方法叫做“海鳥迪斯科”:用電子揚聲器播放四種海鳥的叫聲,就像給經過的鳥兒播放廣播一樣,希望能吸引到克島圓尾鸌、熱帶剪水鸌、曳尾鸌和白喉暴風海燕几種鳥類。這項工作仍在進行中,但研究人員尚未觀察到任何海鳥歸來的跡象。

接下來,該團隊計劃在島上放置一些木頭做成的假鳥,製造有鳥兒羣聚築巢的假象,假如有一隻海鳥從島上飛過,就會想“哇,下面有30只我的親戚,這地方或許有些可取之處,不如下去看一看。”

“美麗,可復原”

受到巴爾米拉等環礁上生態恢復的跡象鼓勵,保護學家開始將目光投向其它熱帶島嶼。一支專家團隊正在計劃清除查戈斯羣島上的鼠類。他們計劃利用無人機投放誘餌。對於偏遠島嶼而言,這是一種很實用的手段。

在大溪地以北、法屬波利尼西亞的泰蒂亞羅阿環礁(Tetiaroa Atoll)上,一項類似巴爾米拉的項目正在開展。除了一座研究站和一家奢華型度假村之外,泰蒂亞羅阿環礁上無人居住。它給科學家帶來了一些獨特的挑戰。例如,島上生活着兩種不同的鼠類,一種是太平洋鼠,可能是數個世紀前被波利尼西亞人帶到島上的;另一種是黑鼠,可能於20世紀登島。這些老鼠會在12座小島之間來回遊動。這意味着,如果你只清除了一座島上的老鼠,它們還可能從其它島上捲土重來。

儘管如此,其中一座名爲雷奧諾(Reiono)的小島在2018年徹底根除了鼠患,今年又有兩座小島緊隨其後。科學家的目標是,將整座環礁上的老鼠清除一空。

“這是一座美麗的環礁,也是一座可以復原的環礁。”奧克蘭大學的拉塞爾指出。他最早於2009年開始與一名同事一起研究泰蒂亞羅阿環礁上的老鼠。從科學角度來看,這12座小島就像“微型實驗室”一樣,每一座都有細微的差別。

“如今,我們擁有了開展‘超級生態系統實驗’的能力,可以讓全世界的研究人員一起合作,各司其職,然後對數據進行整合。”俄勒岡州立大學的瑞貝卡·維佳·瑟伯指出。她正在泰蒂亞羅阿環礁上監管一項新的海洋生態學研究項目,還計劃在巴爾米拉環礁上也開展一項類似的研究,從而更好地理解陸地保護與海洋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關係。

回顧巴爾米拉近年來的經歷,維格曼將其視作一座“信心的源泉”。熱帶島嶼看似脆弱,實際上卻擁有驚人的生命力。巴爾米拉的保護史提醒了我們兩點:“第一,大自然是有復原能力的;第二,作爲人類,我們有能力解決自己導致的一些重大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