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大衆創業、萬衆創新點燃了我的創業激情,2016年,我辭去公職,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進行創業。經過近5年發展,企業從‘菜鳥’壯大爲‘瞪羚’,我個人也獲益良多。”10月10日,面對記者採訪,塗文俊說。

今年36歲的塗文俊是江西美森新能源有限公司創始人,開設了南昌首家向社會開放的新能源汽車充電站,並從此深耕新能源汽車行業,把一個小公司發展爲涵蓋新能源汽車銷售、租賃、充電站建設,年銷售額過億元的新能源企業。

▲美森公司建設的充電站。

“我一直關注科技行業的資訊,特別是新能源行業,當了解到國家‘十三五’規劃中提到鼓勵新能源行業發展時,我覺得創業的機會來了。”10月10日,在位於南昌市京東大道的新能源汽車充電站內,塗文俊指着充電樁告訴記者,企業當時就是從這裏起步,從最初的3根充電樁,抓住發展機遇逐步壯大。“當時只是想要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但是做什麼?怎麼做?都沒有明確的目標。”

2016年,新能源汽車行業在南昌仍然處於起步階段,除了新能源公交車外,路上很難看到新能源汽車的身影。當時塗文俊與合夥人加上一個員工,總共3個人創辦一家小公司,在京東大道租下一個停車場,建設了3根新能源汽車充電樁。

“當時建設充電樁政府有補貼,解決了我們創業初期遇到的困難。我們決心在建設充電樁的同時,大力推廣新能源車,也算是爲自己的充電站培育市場。”雖然創業初期面臨困難,但塗文俊仍然充滿信心。

“我們當時在停車場旁邊開洗車行,既當洗車工又當推銷員,每天與來洗車的車主溝通,推廣新能源汽車。”公司合夥人熊小勇說,塗文俊還用公司全部流動資金購買了10輛江鈴新能源汽車,在大家都持懷疑態度的情況下,成爲江鈴新能源汽車經銷商。“到2016年底,我們賣出了200輛新能源車,公司運營逐漸走上正軌。”

“爲了能多賣車,我們與網約車企業——滴滴公司合作,成爲滴滴公司在南昌的首個新能源汽車網約車合作商。”塗文俊說,“推動新能源汽車成爲網約車後,使用新能源汽車的人越來越多,充電站的市場也打開了。”

如今在南昌,新能源汽車隨處可見,美森公司建設的新能源汽車充電站也達20多個。

“在不斷投資建設充電站的過程中,我們感受到,沒有核心技術,公司始終受制於人。”塗文俊說,充電站管理平臺以前一直是用外包服務,核心技術始終被別的企業掌握。隨着企業做大做強,公司於2019年組建了自己的技術團隊,通過慢慢摸索,建成了擁有核心技術的充電站管理平臺。

經過近5年的不懈努力,美森公司現有員工60餘人,年銷售額過億元。2019年,美森公司被江西省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評選爲瞪羚企業。

“藉着‘十三五’的東風,我們從開始創業到站穩腳跟再到發展壯大,今後我們更有信心在新能源汽車行業裏馳騁。”塗文俊激動地說,下一步,公司準備進入充電樁生產領域,逐步成爲覆蓋充電站全產業鏈的科技企業。

來源:江西新聞客戶端·江西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