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集訓的中國男足國家隊10月9日已結束歷時六天的短暫集訓。因此番並無正賽任務,加上國慶中秋雙節長假,因而關注度低。而且,現實社會中,由於男足競技成績實在沒法拿出手,因而無時無刻不是處在“不招人待見”的境地。即便是集訓期間國足集體前往觀看影片《奪冠》之舉,也依然遭到不少“鍵盤俠”們的猛噴與擠兌。

不過,當中國男足集體前往觀看《奪冠》時,外界或許只是覺得“男足就應該向女排好好學習”,絲毫不會在意主帥在從裏皮換上李鐵後中國男足過去一段時間以來所發生的諸多變化,更不會在意男足國家隊觀看《奪冠》的真正用意。因爲這麼多年來,競技足球、競技體育“成敗論英雄”的評價體系與評價標準早就根深蒂固。在中國男足需要用未來競技場上的成績來佐證自己的變化與進步之前,現在的這支“新”男足國家隊更爲注重的是“團隊建設”,當然,在國足發生變化、並通過綠茵場展現出來“團建”的效果來之前,同樣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

①“新”國足前所未有重視“團建”

李鐵接手國足之後,相信至今N多人依然抱有這樣的疑惑:“李鐵能行嗎?國足能有戲嗎?”答案當然只能等40強賽甚至12強賽結束之後才能給出。但在國足出戰40強賽前,首先需要的是讓國足如何真正地捏合到一起。記得球星德羅巴數年前在上海申花隊效力期間接受法國媒體採訪時曾有過這樣一句經典的講話:“中國人對足球的理解就是:今天找11個人來、明天就要把比賽贏下來並奪冠!”此話深刻地揭示了N多國人對現代足球的認知,即便是現在,依然也可以說是一種真實的寫照。可是,11個人在一起僅僅只是“聚會”而已,只有11個人的心在一起纔是“團隊”。如何讓11個人的心在一起?這就是“團隊建設”的意義和目的。

當下的商業圈、經濟圈很是流行“團隊建設”一說,但與足球界的“團建”存在着本質上的差異。足球領域內的“團隊建設”實際上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便已經開始了,而且還是當年率阿賈克斯重奪歐冠的荷蘭著名教頭範加爾率先提出足球領域內的“團建”觀點,並明確表示無論場上還是場下,“團隊建設”都是個持續不斷的過程。荷蘭已故功勳教頭米歇爾斯更是在本世紀初專門著書《Team Building(團隊建設)》,專門爲足球的團隊建設下了定義

聽上去,好像“團建”並沒有什麼新鮮的。譬如,以前的國家隊也有所謂的“團建”,就是將國家隊的規章制度、獎懲進一步細化,規定不許染髮、不許紋身等等,而且規矩是越定越多,上個世紀90年代中後期,也就是現在的國足主帥李鐵纔剛剛進入國奧隊、國家隊之時,筆者所見到過的規定可以簡單概括爲“三大紀律五項注意”,相對比較簡單。至國足時隔15年、在2016年重返世界盃預選賽亞洲區12強賽之前,國足的紀律規定已是一個八開本、厚達15頁的小本本了。很顯然,這些所謂的規定與足球本身相去甚遠,更與足球運動項目的“團隊建設”真諦毫不沾邊

正如米歇爾斯所說的那樣,“對一支球隊而言,技戰術整體實力正成爲決定勝負的更關鍵的因素。但除了技戰術之外,足球領域中還有其他一些基本原則,而這些基本原則正是合理建設團隊方法的基礎。如果你想從事一件事、做成一件事,首先需要好好分析,研究它是如何運作的。”這就是“團隊建設”之於足球的重要性。之於中國女排,技戰術整體實力當然是稱雄的更關鍵因素,但只有技戰術顯然是遠遠不夠的。中國男足國家隊觀看《奪冠》,恐怕對球隊的整體技戰術並無多少參考價值,但通過觀看卻可以領略和感悟到技戰術以外更多的東西,對於“團隊建設”的意義和作用更大。這恐怕纔是選擇在此時觀看的原因,更應該說是中國男足國家隊“團隊建設”的一種手段與方式。

對現在的這支中國男足國家隊來說,“團建”並不僅僅只是一個“時髦詞”,它不是通過一起喫喫飯、聚個餐,碰個杯、喝點小酒,抑或其他某種方式就可以完成的。範加爾就曾在歐洲教練的一次論壇上有過這樣的講話:“‘哦,我們開始來搞團隊建設吧,或者也許明天、也許後天吧。’,‘團隊建設’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在訓練日程上,安排某一天的某段時間譬如上午10點至11點進行團隊建設,這是完全不可能的。”

②“團建”第一步用標識取代大橫幅

從最初的“衝出亞洲、走向世界”,到“橫下一條心、一定要出線”,再到2001年世界盃預選賽期間的“認真對待訓練中的每一分鐘”、到出征韓日世界盃賽之前的“打出好的作風、力爭好的成績、全面學習、充分展示”、再到韓國西歸浦基地裏的“團結就是力量、態度決定一切”;從阿里·漢接手後的“臥薪嚐膽,立足世界”、“貫徹‘三從一大’,刻苦訓練進取”,“珍惜訓練中的每一分鐘”,再到朱廣滬時代的“衝擊07亞洲盃,圓夢10世界盃”,出征2007年亞洲盃賽之前的“信念堅定,紀律嚴明,作風頑強”,再到出戰2008年世界盃預選賽之前的“赤膽忠誠、鋼鐵意志、敢打敢拼、勇爭第一”,再到2008年底的“新國足、新起點、新目標,齊心協力、重振國足”;從2009年高洪波時代的“爲中華民族的自尊而戰”、2010年底出征卡塔爾亞洲盃之前的“夯實基礎,從現在做起;超越劉翔,從我做起”、“刻苦訓練,頑強拼搏,志存高遠,勇攀高峯”,到2011年6月份卡馬喬接手之前的“爲中國足球的理想而戰”、“中國隊,努力”、“相信自己,相信我們的團隊”,再到卡馬喬上任之後的“爲中華民族的自尊而戰”……

筆者跟隨中國男足南征北戰幾乎一場不落已超過20年,每每觀看國足訓練、比賽,總能夠在訓練場邊見到各式各樣的標語和大橫幅,而且幾乎是一次集訓換一個標語或者是換一個口號。一度,筆者甚至有過這樣的想法:假設把過去這麼20多年來中國男足國家隊所有貼出的標語和大橫幅積攢起來,應該夠申報一個吉尼斯世界紀錄了。但現實卻是:口號與標語一個比一個震天響,成績反倒是一年不如一年!

今年以來,“新”國足連同此番上海浦江集訓,先後組織了四期集訓。筆者注意到,不管是在廣州、迪拜抑或三亞,國足的訓練場邊始終只有“團結是鐵(Tie together)”這樣一個標識。不僅如此,在標識旁也印上了中國隊的贊助商標誌。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小小進步!過去這麼多年,中國之隊的贊助商已換了一茬又一茬,除了比賽場地的廣告牌之外,能在訓練場邊放上贊助商名稱或標誌的時候,寥寥無幾。缺乏對贊助商的起碼尊重不說,更加表現出一種“高高在上”的工作作風與態度,這與足球這項運動本身所提倡的“尊重”完全是格格不入。

選擇“團結是鐵”作爲這支新國足的核心指導思想或者說建隊理念,一方面它是總書記在國慶70週年招待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中所提出的,“團結是鐵,團結是鋼,團結就是力量。”選擇其中的第一個團結,當然寓意深遠。另一方面,它更是新國足看重團隊、看重團結的價值觀體現,就像當初李鐵接手國足時所說的那樣,希望未來的國足是一支團結善戰的隊伍由於主教練李鐵的名字中正好有一個“鐵”字,選擇“團結是鐵”作爲本屆國家隊的標識,自然會被外界誤以爲是國家隊專門圍繞着李鐵的名字而展開設計的

當然,這次“團結是鐵”的標識設計,也可以理解爲一種全新的包裝。在之前運動發展進入到21世紀的二零年代,中國男足國家隊其實也應該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進行一些必要的商業包裝,而應該改變一下過去僅僅只是一個“成王敗寇”代名詞的習慣思維方式。

③“團建”的目的讓球員有“歸屬感”

米歇爾斯憑藉超過7成的票數被國際足聯評爲世紀最佳主帥

曾率荷蘭男排在奧運會上奪取金牌的教練朱普·阿爾貝達曾應荷蘭足協之邀出席過一個足球論壇,與荷蘭足球教練們就“團隊建設”問題進行交流。席間,他曾表達了這樣一個觀點:“團隊建設的目的是要讓球員有‘歸屬感’。實際上,你和你的球員建造了某種意義上的房屋,而且你們都願意合作來維護這棟房屋。大家都知道不是所有的事都是完美的,有些瓦片也許會掉落,但所有人需要有足夠安全的感覺來維護這座房屋,需要享受互相分享的感覺。所以,動機、溝通和領導是團隊建設是否成功的三大要素。你與球員是如何相處的?你們溝通嗎?球員之間是如何相處的?還有,就是你如何引導這個過程和團隊內部的關係的?又或者你喜歡裝作不知、任由發展?”

當世界冠軍教練裏皮在離開之際都在感慨他始終不明白“爲什麼會有中國球員不願意到國家隊”時,這其實是一個早就存在的問題,根本原因恐怕還是在於國家隊無法讓我們的球員有一種“歸屬感”,而外界又片面地指責我們的球員“缺乏榮譽感”、“只認錢”,但凡正常的輸球,就是一邊倒地指責甚至謾罵球員。所以,這些年來,國家隊在建設方面除了各種口號與橫幅標語不斷、反覆強調要有“愛國思想”、“榮譽感”之外,似乎並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來從根本上解決這個突出的問題

而且,當球隊失利之時,面對失敗,我們不是大膽地承認根本原因是我們中國國家隊“團隊建設”的失敗,要麼就是簡單地將敗因全部推卸給球員,要麼就是簡單地認爲“教練不行”。所以,當世界冠軍教練裏皮來都“帶不動”時,外界又悲觀地認定“中國足球沒救了”!

根據荷蘭已故功勳教練米歇爾斯的理論,“團隊建設”可分爲兩部分:場上團隊建設過程和場下團隊建設過程。他強調,儘管這兩個部分是可以區分開來的,但實際上它們是不可分割的。如同裏皮到來之後,或許可以讓場上團隊建設過程更趨完善,包括具體的技戰術安排、整體打法以及球員的執行,但場下團隊建設過程依然存在着缺陷,甚至是制約了場上團隊建設過程。

如今的國足最大的一個不同,恐怕就是首先在場下團隊建設過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譬如,就以這次國足在上海組織第四期集訓爲例。一個不爲人所知的細節是:此次國足公佈的集訓名單有28人,主教練李鐵在確認提交名單之前,與這28名球員一一進行電話溝通,或是面對面的交流,瞭解和詢問他們每個人的具體想法與需求。特別是,李鐵9月下旬在大連賽區觀看中超聯賽時還進入到了藍區,逐一找到了可能將參加集訓的球員,與他們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在交流中,部分球員反而表示出某種擔心,擔心自己無法入選國家隊、參加這次上海集訓。所以,在集訓的第一天,李鐵在接受採訪時說:“所有百分百的球員都堅決表示非常願意也非常高興到國家隊報到,這是我感到非常開心的一件事。”不止於此,即便是對於個別沒有進入到這次28人集訓名單、但仍在國足常備軍名單中的球員,李鐵也與他們進行了電話溝通,讓他們不要有其他想法。

這雖然算不上什麼了不起的事,僅僅只是一個順手之舉,但卻讓球員們有種不同於以往的感覺。而這恰恰就是做好“團建”工作的第一步,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這大概就是中國本土教練與外籍教練相比最大的不同,因爲外籍教練執政期間,國腳們更多地是通過網絡或他人獲悉自己入選與否,沒有那種面對面的隨和感與親切感

④《孤注一擲》到《奪冠》方顯真章

一提到國家隊的“團隊建設”,千萬不要以爲就是高喊“爲國爭光”、“爲國而戰”,很多時候更體現在場下的諸多細微之處。譬如,就以今年3月份的迪拜集訓爲期。當時,國際足聯和亞足聯尚未就世預賽40強賽延期作出任何決定,中國隊依然按照最初的3月下旬進行兩場比賽,並在中國足協的努力下,將比賽地點選擇在了泰國的武裏南,先後與馬爾代夫隊、關島隊進行比賽。爲避免時間過長,國足先安排在迪拜進行集訓。但在球隊抵達迪拜展開集訓後,國際足聯和亞足聯宣佈40強賽延期。此時,包括中國在內,全球的疫情形勢非常喫驚。在這種情況下,其實對所有人都是一個嚴峻的考驗,特別是作爲主教練的李鐵,每天訓練之前需要跟隊員們講話。於是,如何安撫球員的情緒?這相當考驗李鐵的智慧,一方面,在講話的過程中能夠讓球員平復自己的心情,另一方面又要在隨後展開的訓練中將精力與心思全部都用在訓練上。在長期封閉情況下,中國各級國字號隊伍的“故事”恐怕從來就沒有斷過。

慶幸的是,無論是在迪拜期間抑或還是後來回到三亞隔離期間,球隊始終沒有出現以往發生過的“打架”等諸如此類的事件。而且,即便是像這次在上海進行的爲期6天的集訓,其實也是考驗李鐵和教練班子的智慧的,不要忘了:所有國腳先前剛剛結束了在大連或蘇州爲期70多天的封閉,第一階段聯賽結束才五六天的時間,國腳們又都來到了國家隊,心中難免不會有其他想法,雖然嘴上未必會說。但是,讓人擔心的事情最終還是沒有發生

曼城奪冠紀錄片《孤注一擲》

所有這些,其實都是場下團隊建設的成效。而外界更不瞭解的是,球隊在今年3月份結束迪拜集訓回到三亞接受隔離期間,爲豐富球員們的業餘生活,國家隊的教練組和管理團隊專門通過相關渠道直接聯繫到了曼城俱樂部,弄來了曼城俱樂部與亞馬遜合作拍攝的紀錄片《孤注一擲(All or Nothing)》。這部紀錄片共分4集,每集約15分鐘,講述的是曼城隊在2018-19賽季最後30天的奪冠經歷。曼城在2018年聖誕節之前,最多落後利物浦隊多達7分,一度被認爲衛冕無望,但曼城隊最終創造了奇蹟,以1分力壓利物浦衛冕成功。

選擇這部紀錄片,不管是教練組還是管理團隊,其實是經過精心研究和考量的。這部紀錄片本身有大量實地拍攝的珍貴視頻,從更衣室到俱樂部各個部門,又有第一時間各種球員的現場採訪,也包括瓜迪奧拉的專訪,更有俱樂部管理層會議的實景。曼城能夠奪冠,顯然不只是靠一個主教練或者是一兩名球星,而是各種不同的人員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老隊員有老隊員的作用,譬如像孔帕尼究竟扮演了這樣的角色?年輕球員有年輕球員的作用,像當時纔出道的福登。當然,教練員有教練員的作用,俱樂部更有俱樂部需要做的事情。一句話概括,就是在一個團隊中,每個人應該做什麼才能幫助團隊最終勝出?這恰恰就是新國足最需要做的事情,讓國腳們都有一個更爲直觀的印象與感受

整個球隊在三亞期間,因爲正趕上當時全部都處於封閉或關業狀態,爲更好地觀看這部紀錄片、確保收視效果,管理團隊專門聯繫了下榻酒店旁的一座影廳,然後全隊統一前往觀看。國腳們觀看後其實都有很大的觸動,像于大寶等不少國腳事後專門從管理人員那裏拷走了整部片子。

現在的國足其實與落後利物浦的曼城隊處境頗爲相似,如何能夠爭取從40強賽小組賽中出線?藉助於曼城隊的成功,希望能夠在團隊建設方面幫助到國家隊。這其實與此番上海集訓期間集體去觀看電影《奪冠》是一個層面的意思

某種程度上,像國足此番上海集訓期間邀請裁判講解最新規則、邀請中國足協技術總監克里斯宣講現代足球發展最新趨勢及潮流,包括5月份上海進行的上一次集訓期間內部觀看技術分析片等等,看上去是業務學習內容,但其實都是團隊建設中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像前面所提到的那樣,“團隊建設”並不是當你閒下來的時候纔想到做的事,而是基於日常基礎,因爲形勢、環境、氛圍甚至隊員都是在不斷的變化之中,團隊建設遠遠不是哪個週末集體去泡一次健康溫泉所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在每一次集訓的日積月累之後才能最終形成並顯現出來。此番疫情導致世預賽不斷延期,在時間上恰恰爲新國足進行“團隊建設”包括場上和場下的,提供了難得的時間與機遇。

所以,如何更好地去看待現在的這支國家隊?成績與結果當然重要,但是,更應該注重國足爲尋求成績突然而所做的各種日常積累。

⑤文化建設乃“團建”重要組成部分

國腳們人手一個新手包

在這次國足上海集訓期間,相比今年的前三期集訓,一個值得留意的細微變化,就是國腳們手上多了一個與國足隊服顏色一致的一個手包,手包上除了贊助商的LOGO之外,還專門印上了“中國2020+姓名”的中文字樣,另有英文標註的“中國男子國家足球隊”字樣。這個小小的變化,恰恰就是中國男足國家隊開始更加註重文化建設的一個體現。

其實,在今年1月份李鐵出任國家隊主教練的新聞發佈會上,李鐵向一同出席發佈會、併入選首期集訓名單的張稀哲發出“邀請函”,上面寫着“團結是鐵,攜手同心,一起戰鬥”。而且李鐵還表示,他將一一給每位入選的隊員親手送上類似的“邀請函”。這或許會被外界認爲僅僅只是一種“儀式感”而已,但何嘗不是國家隊文化建設、團隊建設內容中的一部分呢?

陳濤

周海濱

今年6月份,在周海濱、陳濤兩位“85黃金一代”中的代表性國腳宣佈退役後,國家隊專門向兩位老國腳贈送定製球衣致敬退役國腳,隊服上印着兩位國腳代表國家隊的具體出場次數和進球總數,國足官方微博也將爲此設置“爲國征戰感謝有你”標籤。這其實也是國家隊“文化建設”的一個組成部分,就像先前國家隊專門爲鄭智定製代表國足出戰100場,俱樂部爲某位球員代表球隊出戰滿百場、200場專門頒發定製隊服,等等。

過去,我們總是在說,中國球員“沒有文化”,中國足球“沒有文化”。這實際上是混淆了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所謂的“球員沒有文化”,恐怕更多地是指讀書不多,“knowledge(書本知識)”沒有好好地學;但中國足球真正缺少的文化是指“culture”,缺少傳承與歷史。如今的中國男足國家隊注重“文化建設”,更多地強調後者,因爲更重要的是,“文化建設”本身就是“團隊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米歇爾斯在《團隊建設》一書中曾反覆強調“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對我而言,俱樂部文化意味着一個俱樂部背後的哲學,俱樂部上下成員都深諳的使命。如果你想留住隊員的話,你必須忠於那個俱樂部的特殊規則。每個俱樂部的側重點都是不同的。只要俱樂部文化是清晰可辨的,就沒有問題。國家隊也一樣。如果你想加強球隊的團隊建設,你需要問自己一些基本問題:我們的文化(culture)是什麼?哪些原則和共識是我們一致認爲重要的?一旦這些達成一致,會給全體相關人員一種自信和互相尊重的感覺。不過,這並不確保偶爾不會出錯。”

這些年來,外界評價中國男足國家隊除了“成績”就是“錢”,只要成績不理想就是一片痛罵與呵斥,這何嘗不是因爲社會各階層對於足球的認知、對於國家隊的認知停留於一個比較低端的層面之故?想要改變這種現實,恐怕首先需要從國足自身做起,從國家隊的文化建設做起、從國家隊的團隊建設做起,以此來潛移默化地影響球迷、影響百姓、進而逐漸去改變社會對足球的認識與認知。

這就是現在的中國男足國家隊正在做的,而且已經邁出了紮實的第一步。當然,任何事務都不可能一揮而就、一蹴而就,需要時間。而且,在建設的過程中隨時有可能遭遇挫折,如今國足因爲40強賽依然尚未敲定重啓日程,而使得國足有時間、有空間來進行這項工作。這項建設工作最終能否見效成效?恐怕真正的考驗還是在球隊受挫之時將何以應對。

期待國足能夠繼續沿着認定的方向和道路前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