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池碧水,清澈見底;水中魚兒,穿梭來往。鱗次櫛比的村舍、寬敞明亮的街巷、生態精緻的庭院、嬉戲玩鬧的廣場,一幅清秀明麗的鄉村美景圖油然而生。

據瞭解,今年以來,富源街道注重發揮農民羣衆主體作用,以危房改造、廁所革命、美麗庭院、環衛一體化爲主要抓手,着力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短板,認真開展村容村貌專項整治,全街道農村人居環境和農民生活環境質量得到顯著改善。

羣策羣力,危房改造暖民心

“以前家裏,一到下大雨的時候就漏雨,現在街道上都給修好了,還裏外給重新裝修了,簡直像換了個新房子。這多虧了黨和國家對我們這些孤寡老人的幫助啊!不光給修了房子,還在屋裏安裝了兩塊很大的暖氣片,今年過冬再也不用挨凍啦!”中魏村71歲老人吳青芝笑容滿面地說道。

爲確保貧困羣衆住房安全,成立由街道辦事處主任任組長的農村危房改造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富源街道農村危房全面排查和安全鑑定工作實施方案》和《富源街道2020年農村危房改造工程實施方案》,明確目標任務、實施範圍與對象、改造要求、保障措施,做到重點突出、責任到位、措施有力。成立由扶貧辦、村鎮辦、民政辦、殘聯等相關部門組成的工作小組,對41個村1000餘戶“四類對象”進行全面摸排,累計確定並完成104戶危房改造任務。同時,街道開展農村廢舊房屋殘垣斷壁“清零行動”,對整治後的空地結合實際建設小綠地、小菜園、微田園、小廣場等,目前已整治816戶、拆除整平房屋2460間、殘垣斷壁190處,栽植苗木1萬株,建成小綠地103處、小菜園390處、微田園20處、微主題廣場12處。

“我街道嚴把精準識別、規範操作、質量安全和考覈驗收等‘關卡’,加大農村危舊房改造力度,切實保障困難羣衆住有所居、住有所安,助力脫貧攻堅戰。”富源街道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顏風友同志說道。

小廁所,大民生

“以前來廣場上玩,有時候急了上個廁所都得跑老遠,現在新建了公共廁所就是不一樣,走幾步路就到了,而且公廁裝飾的還挺漂亮,上完廁所後,水一衝,一點臭味都沒有,也沒有蒼蠅蚊子,很乾淨。”富源街道大盧王村正在廣場上打撲克的盧大爺說。

富源街道從老百姓口中的“小事”、“煩事”入手,強力實施農村旱廁改造提升工程和農村公廁建設工程,穩步推進廁所革命。結合街道實際,按照“戶廁抓提升,公廁抓覆蓋”的思路,街道確定2020年試點開展北陳、西岔、東魏、中魏441戶改廁提升任務和13個公廁建設任務。戶廁均達到“五有一通”,即有頂、有牆、有窗、有門、有燈,通自來水,全面安裝了抽水桶、保溫箱。今年計劃建設裝配式輕鋼木塑農村節能公廁13座,其中高標準公廁3座。裝配式輕鋼木塑農村公廁具有抗震、抗變形和開裂能力,保溫性能好、防火性能好,設10個蹲位,佔地48平方米,配置污水生物處理裝置,實現衝廁水的循環利用,減少水消耗量和糞污抽取次數。截至目前,13座公廁已全部動工,雙陳村、大盧王村高標準公廁已建成並投用。同時,各村成立督導小組,對改水施工、廁污滿溢、私拉亂運、隨意傾倒等情況嚴格檢查,堅持現場指導、實時督促、協調羣衆、解決困難,確保工程有人問、有人查、有人管,確保廁所管理有序、及時清理、有效利用,做到讓人民羣衆滿意、放心。

創建“美麗庭院”,貢獻巾幗力量

“按照‘空間優化庭院美、整潔有序家居美、清潔衛生廚廁美、生態精緻綠化美、文明和諧家風美’五美評分標準,我們街道深入開展了‘美麗庭院’創建活動,爲農村人居環境增添了亮色。”富源街道婦聯主席郭紅同志如是說。

富源街道調整充實街道、村兩級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廣泛吸納村支部書記、村婦聯主席和副主席、巾幗志願者、鄉村醫生等成員融入到創建工作中,實行“掛圖作戰”,將轄區劃分爲41個網絡,懸掛美麗庭院“掛圖作戰”一覽表。實施責任包保制度,每名村婦聯執委認領2-3戶農戶,手把手指導家居佈置、物品收納、庭院綠化美化等,形成“主席帶執委、執委帶四鄰、示範帶全面”的工作局面。每月對“美麗庭院”創建工作進行一次現場評議,評出“好、中、差”三個等次,在村公開欄通報檢查結果,使美麗庭院有榮譽,差亂庭院受鞭策。截至目前,已成功打造市級“巾幗文明衛生示範街”3個,市級“美麗庭院”示範戶25個,區級“美麗庭院”示範村4個,區級“美麗庭院”示範戶410個。

環衛一體化,管家服務托起幸福感

富源街道以城鄉環衛一體化整治月活動爲抓手,以城鄉垃圾清掃保潔全覆蓋、地表垃圾全清零、收運垃圾全處理爲目標,推行管家服務,紮實推進農村垃圾治理工作,進一步提升城鄉環衛一體化水平。街道成立由辦事處主任爲組長的“整治月”領導小組,印發《富源街道城鄉環衛一體化整治月活動實施方案》,明確整治內容、時間安排、保障措施。街道還不定期開展村莊清潔行動,集中攻堅了一批農村環境衛生中的老大難問題,累計清理農村垃圾14000多噸。同時,街道與沾美環衛公司簽訂協議,由沾美環衛公司負責全街道41個村垃圾清運工作,持續推廣“戶分類、村收集、環衛公司清運”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模式,確保農村人居環境穩步提升。

(田釗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