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的姐姐”伊能靜坦言上節目是爲了給兒子買學區房,自稱是在輿論的槍林彈雨的一名倖存者。

【寫手:dara】

伊能靜在近期採訪中,談到自己這幾年聽到最多的話就是:“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

此前,伊能靜在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中,也曾飽受誤解,無論她怎麼解釋,不認同她的人,終究是在黑她的道路一去不復返。在這些人眼中,解釋就是掩飾,掩飾就是事實。伊能靜所發表的看法和解釋純粹都是爲了洗白。

對此只能說,表達的意義並不在於被他人所理解,而在於是否敢於直面內心。莎士比亞曾經說過:“一千個人的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誰說不是呢?每個人都是屬於自己的個體,都有自己的專屬看法和態度,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被誤解也是情理之中。

大多數人在表達自己最初的想法時,原意是想從中尋求共鳴,但有時候卻是不盡人意,導致最後得到的都是無窮無盡的誤解,或許這就是表達者的宿命。就這樣逐漸地,一部分人就選擇了沉默。

人們常說:“沉默是金”。

沉默當真是金?然而未必見得。

沉默換個角度來看就是懦弱的表現,害怕被誤解所帶來一切負面的問題,以及所要承擔的風險,因此就這樣畏畏縮縮的退下。但是,沉默並不能解決問題,也更不可能因爲你此刻的沉默,就能在腥風血雨中倖免於難。在任何時候都要記得沉默是最無力的反擊。

不過話雖如此,但你並也沒有義務向別人表明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因爲就算你發自肺腑之言,人們也只會願意相信她所認爲的事實。相反,有的時候把自己隱藏在誤解背後,也不是一件壞事。只要秉持着問心無愧的態度就足矣,其他的閒言碎語就讓它隨風飄散吧!

久而久之,這些來自四面八方誤解的聲音,最終都將會變成你最有利的武器。

當然,很多人可能會納悶熱衷於表達是一件可恥的事嗎?答案明顯是否定的。

暢所欲言何錯之有?每個人都要靠着自己的認知活着,不該成爲輿論的載體。

就好比伊能靜來說,至始至終她都是一個灑脫的人,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在平臺上發佈小論文也是常見,在有些人眼裏,小作文就是伊能靜無與倫比的優勢。

甚至,有網友看完採訪都認爲伊能靜表達能力真的很強,很有才華,她給身邊人帶來的情緒體驗一定是很好的。

暢談是表達者的權利,曲解是傾聽者的自由。

伊能靜在娛樂圈幾十年,被人誤解多到已經麻木,就連談生氣都已經雲淡風輕了。也難怪她在採訪中直言不諱,坦言表示上《乘風破浪的姐姐》是爲了給兒子買學區房,不得不說伊能靜太真實了。

除此之外,伊能靜在採訪中,還談到了乘風破浪的另一名姐姐張雨綺。在她看來,張雨綺是一個堅持自己的態度的人,最難能可貴的是她巴不得別人好,能和張雨綺成爲朋友是她之前難以想象的。失去是有期限的,但得到是無限的。

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羣分,朋友之間都是有共通之處的,這間接表明了伊能靜也當是如此。只不過作爲一名明星,能夠毫不保留得對競爭對手好,說出來可能大家都不信。當然,你可以不相信你不相信的東西,但還是請允許它的存在。

在採訪中,伊能靜自嘲自己是在輿論的槍林彈雨裏的一名倖存者。自從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她似乎就成爲了輿論的槍口,差評鋪天蓋地襲來,被誤解無數次仍然在努力爲自己翻盤,從開始最不被看好的姐姐,到後面慢慢被大家認知,在這之間的難處只有當事人能體會。

印象最深的應該是,在《乘風破浪的姐姐》中,伊能靜突破極限挑戰《彩虹節拍》,爲了契合組員進度,52歲的她一直在死磕練習舞蹈,完全不放過自己,直到凌晨3點多還在加練,然後第二天又早起扣動作。

有的人說伊能靜是作精達人,也有人說她是人間語錄器,但在我看來,她只不過是一名認真做事的傻大姐。

《乘風破浪的姐姐》這個節目娛樂向的東西總會過去,但它存在的價值觀卻會被保留住。往往很多時候,被黑被誤解是註定的,因爲總有些傾聽者刻意爲之,惡意解讀。說白了就是想讓你當背鍋俠。

不可否認這很不公平,或許你當下也會覺得很冤,但要明白,就算是口黑鍋也一定要物盡其用,哪怕是抵擋背後突如其來的槍彈,還是拿來遮天上飄來的雨。

總而言之,守得雲開見月明,只有當一個人變的強大,保持自我,總有一天輿論是站在你這邊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