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標★”哦~

家,對於中國人來說,始終擺在第一位。

對於家的定義,每個人也都不太相同。

有一檔節目給出的定義是這樣的:“世界上漂亮的房子有千百種,但真正能給你安全感,讓你即便在生活中被吊打、被傷害,依然能鼓起勇氣面對未來的,才能被稱爲家。”

是不是瞬間有一種想哭的感覺?

這個節目就是《夢想改造家》。

該節目從2014年首播,此後每年推出一季,今年已經是第7季了。

令人驚訝的是,每一季的豆瓣評分都在9分以上,7年來發揮穩定,從未失手,堪稱寶藏綜藝的典範。

它也是無數觀衆每年最期待的綜藝節目之一。

國內像這樣的綜藝常青樹屈指可數,仔細想想也只有《百變大咖秀》《康熙來了》《中國詩詞大會》等。

通常情況下大部分綜藝的質量會一路下滑,例如《極限挑戰》《奔跑吧,兄弟》等。

像《夢想改造家》這樣穩定輸出的,簡直可以說是奇蹟了。

作爲主打家裝改造類的生活服務類節目,《夢想改造家》實際上並不獨特。

光是隨便數一數,同類型的節目就有古早的《交換空間》、愛奇藝2016年推出的《WULI屋裏變》、安徽衛視2016年播出的《百變吧星居》、北京衛視從2015年開始播出的《暖暖的新家》等。

但這些節目要麼默默無名,要麼無疾而終,唯有《夢想改造家》得以堅挺至今。

沒有明星,沒有佔地300公頃的大House,沒有花裏胡哨的噱頭,有的都是充滿煙火氣的生活。

這生活或許滿是失敗和艱辛,但也不乏歡笑、勇氣與愛意。

比如有一家,家裏的母親89歲,罹患阿爾茲海默症,每天都要“離家出走”,在外狂走七八公里。

女兒女婿每天都要帶着媽媽回家,一不注意就要挨母親一棍子。

比如第5季第4期的“油畫媽媽”一集中,媽媽一生經歷了各種困境,如婚姻觸礁、母親離世、兒子體弱等。她一點點從早年那畫油畫的文藝少女,成爲了一個家的頂樑柱。

而17歲的兒子,懂事又爭氣成績優異,準備考國外的公立大學。他希望能夠將媽媽存下來給他留學的錢,用來改造這個過了17年依舊甲醛超標的小房子,讓媽媽重拾夢想,爲自己而活。

比如27歲的腦癱患者彬彬,在節目中反覆說着“我好想讀書”,他掌握了8國語言,出版並翻譯了多部外文譯著。

在《夢想改造家》中,有着各種各樣的奇葩戶型:6.8平米的學區房、L形過道房、38平六口之家5.2米要做4層、上海三口蝸居的11平米舊屋……

也關注了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二胎家庭、養老問題、自閉症患者、阿爾茲海默症、漸凍症、城市蝸居、年輕人買房……

可以說,《夢想改造家》裏盛着的,是當下的中國。

除此之外,這檔節目的靈魂就是房屋設計師。

節目請來的設計師,都是國內外一流的建築師和室內設計師。

比如王平仲、青山周平、本間貴史、史南橋等。

他們不僅懂設計、懂軟裝,更懂建築、懂房屋結構,懂生活。

各具特色的家庭和設計師爲我們帶來一個個精彩的房屋改造故事。

最近,《夢想改造家》的第七季也終於和觀衆見面了。

打頭陣的,依舊是上一季節目中改造過的房屋回訪。

在鏡頭中,我們看到位於蘇州姑蘇區的雙塔菜市場,搖身一變成了集多種功能爲一體的文化展示街區。

腦癱患者彬彬在精心裝修過的屋子裏過着無障礙式生活,還爲主持人送上了自己的禮物。

當初那個只有11平米的家,如今又迎來了一個新的家人。

在這些回訪中,我們可以發現,無論住什麼房子,別墅或是閣樓,只要用心維護,那就是世界上最溫馨的家。

第一期《盛不下的家》中,等待改造的是一個上海的三代同堂的家庭。

提起上海,尤其是提起上海本地人,我們總是下意識地想到一個詞:有錢。

但在這片寸土寸金的地方,依舊有很多土著們,住得房子是老舊的弄堂。一家幾口人擠在一起,沒有抽水馬桶,上廁所還需要用痰盂解決。

這一期裏的主人公一家,住得是一個總面積86平米的房子,他們一家人已經在這裏住了有二十多年了。

如今,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和七歲的小女孩一家五口住在這裏。

外公耳朵逐漸開始聽不清,需要隨身帶着助聽器;爸爸媽媽自從女兒出生後就“兩屋分居”;小女兒又是個喜歡活蹦亂跳的小姑娘,因此原本就異常擁擠的家裏就更亂了。

小朋友要做功課、爸爸要鍛鍊身體、媽媽要工作、老人要休息……

所有的這一切讓委託人一家過得十分艱辛。

以這一期作爲第七季的開頭特別合適。

因爲這種家庭是中國最典型的家庭,一家人住在一起,三世同堂,子女和老人都在爲對方考慮着,都希望能讓彼此過得更好,更舒心。

擔起本集重擔的是設計師馮未墨。

在對委託人家庭進行細緻的考察之後,他總結出了三個問題:

1.東西過多

2.佈局混亂

3.夫妻分居

針對這些問題,馮未墨主要給出了兩個解決方案:

1.重新規劃房間佈局,使個人隱私能夠得到保證。

2.創新性地提出“四個盒子”的概念, 並分別在每個盒子理念植入相應的功能和收納體系。

這樣,好動的小朋友就有自己專門的兒童房,夫妻不再需要“兩房分居”,兩位老人也能夠進行安靜的休息。

甚至,就連愛好健身的爸爸也有一小塊健身專屬區域。

經年累月積累下的那些老物件,暫時用不到的就收納起來,能用到的就展示在外面,既美觀又方便。

就這樣,原本看起來“超負荷運作”的家,現在功能劃分清晰,家裏每個人的幸福度都得到了相應的提升。

相信在這個家裏,老人會得到安寧,孩子可以施展天性,中年人身心也會得到放鬆。

本季的第二期非常具有普遍性——爲90後情侶用10萬“爆改”新房,打造屬於他們“絕無僅有的家”。

這一集中,兩位分別來自淮安和南京的90後小楊和小魚,在結束了七年的愛情長跑之後,準備購置新房。

可是南京的房子,實在是太!貴!了!兩個家庭一齊發力,也只能湊個首付。

但是,幸運總是會垂青剛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的。這不,他們就找到了一個超划算的二手房:

位置好,面前就是秦淮河。

戶型好,兩面臥室朝南。

價格好,房東着急出。

……

可是,小魚看了房子之後——

男方的父母看到了房子之後——

這房子,究竟什麼樣子?

我們來看看吧:

髒亂差還不是最主要的問題,比較難的是付了首付後,這對情侶只剩下10萬塊錢的裝修錢了,無奈之下求助節目組。

不過還好,他們這次請到的是曾經多次設計婚房的全能設計師賴旭東。

他在第一季中,成功爲鐘錶世家圓夢,將“修補時間的迷宮之家”打造成四代同堂的溫暖蝸居;

在第二季中,他又巧用“空間魔法”,將僅27平米的“火車廂”公寓房巧變成夢幻實用的四室一廳。

最驚爲天人的是,他曾利用有限的三萬經費爲一對新婚夫婦打造充滿幸福的專屬愛巢,創下《夢想改造家》史上最省。

這一次,他又來了。

這次的任務是:10萬預算,婚房,一個要求歐式輕奢,一個要求中式典雅……

天吶,這是人乾的活嗎???

沒錢,那就省啊!

苦力設計師自己做,省下請搬運工的錢。

傢俱自己做,把當初房子裏的廢料都收集起來改新,省下設計師和材料費。

除了省錢,還要開源。

怎麼開?

原來房間裏的那些破銅爛鐵可以賣錢啊!

不過,省錢歸省錢,該花的錢一分都不能省。

由於房屋老舊,牆體也必須加固,老舊管線也要改造。這些專業的事情,必須要交給專業人員來做。

爲了最大程度節約成本,賴老師本着能自己做就自己做的原則,親自動手設計製作組裝傢俱。那些櫃子、桌子、椅子,都是“高級私人定製”的。

除此之外,屋裏的陳設和擺件,也大多是從舊貨市場淘來重新做舊的。

因爲“魚”這個形象對兩個年輕人來說,有着非同尋常的特殊意義,所以賴老師專門讓一個小姐姐手繪了兩隻金魚,作爲臥室的背景牆。

一番操作,之前的破屋子,竟然脫胎換骨變成了這個樣子。

新屋完成後,小楊向小魚求婚了,兩人的愛情在雙方家長的見證下,終於修成了正果。

最牛的是,10萬塊錢還沒用完。

真的,大佬,請受我一拜。

《夢想改造家》集笑點和淚點於一體,既有觀賞性,又具備服務性和實用性。

節目中,設計師傳遞出的許多設計理念、裝修理念、家裝改造的基礎知識,都非常實用。

比如如何解決房屋收納問題、甲醛超標問題、陰冷潮溼問題、防水怎麼做、收納怎麼設計、怎麼隔熱防水、如何隔音、如何杜絕白蟻蟑螂等,觀衆看完都會有所啓發。

而節目也會通過平面圖、三維圖、對比圖,以及種種實驗的對比進行講述,便於觀衆理解和參考。

關注普遍性問題,這些裝修案例便具有某種“模板”價值,可以切實幫觀衆解決家裝難題。

《夢想改造家》就像是在社會面前豎起的一面鏡子,它不刻意粉飾太平,而是去從最樸素平常的生活中挖掘那些難能可貴的東西。

那些破舊佈局奇怪的屋子,那些捉襟見肘的窘迫日子,這是真實,是生活,是社會。

這幾年我們聽過了太多類似的話:房子是租來的,生活是自己的。

而《夢想改造家》告訴我們:再破的房子,只要我們用心,有愛,那就是我們最溫馨的家。

就像王小波的那句名言:“我不能選怎麼生,怎麼死,但我能決定怎麼愛,怎麼活。”

我想,這就是《夢想改造家》傳遞出最珍貴的態度和思想。

相關文章